翻新时间:2023-03-23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到21世纪,为世人展现出一幅多元的文化图景。很多原有的文化局面在新世纪新观念的冲击下重组再生;同时,随着这一文化格局的改变,人们对多元文化现象的思考日趋深入。
《秋问》音乐会的成功与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秋问》所引起的争议却值得我们关注。在这两场音乐会中,演出曲目其古之“古”,新之“新”在以往的音乐会中亦实不多见。诚如杨燕迪所言:“传统曲目和当代创作的并列,而然造成史中常说的‘想象中的博物馆’的效果。”
刻意把没有经过人“西化污染”的“原味”传统曲目和学院派大胆的现代技法作品同时并置于音乐会上,显示了主办者独具的匠心。 不可否认,综观20世纪西方音乐的介入深刻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进程,有的人选择了“全盘西化”,有的人执着于“国粹主义”,但更多的人在近乎莽撞的“中西融合”中,迷失了对传统音乐最真实的认识。而瞿小松及他的伙伴们则希望通过对古曲尽量“本真”的演绎,最大程度地“复原”中国传统音乐的本来面目,从而为受到大量西方音乐影响的现代人展现传统音乐中的精髓。
随着瞿小松“追问”的过程和《秋问》音乐会上《鹧鸪飞》、《陈杏元和番》、《行街》、《寒鸦戏水》、《锦鸡出山》等古曲的启发,不由让人逐渐体味出中国传统音乐中种种精妙的意味。在这其中,中国器乐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即兴之美”尤为让我有所体会。
让我们感受一下《鹧鸪飞》中不经意中完成的“起”和“落”;《陈杏元和番》中微妙游移的“张”和“弛”;《行街》中千变万化的“分”与“合”;《寒鸦戏水》中神闲气定的“即”与“离”;“即兴”的特点可谓是无处不在,而“即兴”的美却又是表现得如此丰富和引人入胜。
需要说明,本文并不是《秋问》音乐会的听后感,同时也无意评判这两场音乐会的水准。而正如副标题“从‘秋问’谈起”所言,《秋问》两场音乐会是引发笔者对中国音乐精髓思考的一个原因,而这样的思考在这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或许显得尤为重要。瞿小松试图通过音乐本体来表达他对中国音乐精髓的“问”;而作为一个理论学者,也许正可以从中敏锐地寻求关于中国音乐精髓的“答”。
体会变化的过程是东方人的审美和。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中国线条中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这正是中国器乐中无穷变化的即兴美。和中国书法中每一篇、每一幅、每一字都是包含着即兴创作的意味一样,在中国器乐音乐中,对即兴之美的关注始终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总的来说,依我浅见,中国音乐的即兴之美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音腔变化”、“加花演奏”、“节奏的渐变”和“循环与终止”。
1、音腔变化
沈恰在他的“音腔论”一文中认为“音腔是一种包含有某种音高、力度、音色变化成分的音过程的特定样式。”
音腔所代表的具有丰富独立意义的“单个音”在中国音乐的各种品种中广泛地存在。不论惊诧于它的游移或不确定,还是陶醉于它的细微之美,凡是接触过中国音乐的人对此或多或少地都有着微妙的感受。音腔变化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对音响细节的追求,而追求细节美的最小单位便体现在单个音的进行过程,即“音腔”中。音腔本身所特有的构成形式决定了它在演奏中的即兴性,因此被称为“活的乐音”。
对同样一个音,根据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需要,每个演奏者可以做出不同的处理,而陶醉于种种限于一个音单位里的无穷变化是演奏者和听众所共同关注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冰城战斗(一)战争爆发
- 家乡的榕树
- 成长,生命的价值!
- 考卷发下以后
- 放鞭炮
- 大树和天空的对话
- 大年三十的这天
- 2008第一场雪
- 点缀星空的温暖
- 黑猫警长
- 给圣诞老爷爷的一封信
- 故乡的雪
- 我第一次不想下课
- 冰城战斗(二)浴血奋战
- 吹泡泡
- 次高层建筑二次增压供水方案探析
- 三级防雷建筑物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 SP工法在防水工程中的研究、设计及应用
- 当前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研究
- 地下水开采对河流流量衰减影响分析
- 发挥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优势――迎接加入WTO挑战
- 行政法治理念的反思与重构(1)论文
- 北京市污水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 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的设计优化
- 脉冲澄清池加装斜管后排泥问题的探讨
- 荷兰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1)论文
-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 我国行政立法质量评价标准之考量(1)论文
-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
- 行政职义-一个取代行政职责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概念(1)论文
- 《雨点儿》教学设计11
- 《雨点儿》教学设计14
- 《雨点儿》快乐练习
- 《雨点儿》教学设计13
- 《雨点儿》教学设计17
- 《雨点儿》教学设计2
- 《雨点儿》教学设计18
-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与创新”教案
-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雨点儿》教学设计12
- 《雨点儿》教学设计3
- 《雨点儿》教学设计15
- 《雨点儿》教学设计4
- 《雨点儿》教学设计5
- 《雨点儿》教学设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