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微波扩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运用(1)论文
摘 要 对微波扩频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结合交通行业的具体特征和本人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具体介绍。关键词 微波扩频技术 特性 交通 应用 1 微波扩展频谱技术简介微波扩展频谱技术,简称微波扩频(SS)技术。
是90年代以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用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其主要技术特点是:用900MHz、2.45GHz或3.5GHz微波频段作为传输媒介,以先进的扩展频谱方式发射信号的传输技术。
扩频技术的基本特征是:使用比发送的信息数据速率高许多倍的伪随机码,把载有信息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形成宽带的低功率谱密度的信号来发射。美国人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在信息论的研究中得出了如下的信道容量公式:C=Wlog2(1+P/N)这个公式指出:如果信息传输速率C不变,则带宽W和信噪比P/N可以进行互换,就是说:增加带宽W就可以在较低信噪比P/N的情况下以相同的信息速率C来可靠地传输信息,甚至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只要相应的增加信号带宽W,仍然保持可靠的通信,也就是可以用扩频的方法以宽带传输信息来换取信噪比。
这便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其具体工作原理为:信息数据D经过常规的数据调制,变成了带宽为B1的基带(窄带)信号,再用扩频编码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PN码,Pseudo Noise Code)对基带信号作扩频调制,形成带宽B2(B2远大于B1)功率谱密度极低的扩频信号,这相当于把窄带B1的信号以PN码所规定的规律分散到宽带B2上,再发射出去。
接收端用与发射时相同的伪随机编码PN做扩频解调,把宽带信号恢复成常规的基带信号,即以PN码的规律从宽带中提取与发射对应的成份积分起来,形成普通的基带信号,然后,可再用常规的通信处理解调发送来的信息数据D,从而实现了住处数据D的传输。微波扩频技术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跳跃(Frequency Hopping,FH)扩频技术,FHSS以随机模式传输信号,信号传送过程中要经过多次握手和同步,效率较低。
另一种是直接序列(Direct Sequence,DS)扩频技术(简称直扩)。直序扩频(DSSS)是宽带调制发射,与传统的无线电窄带调制发射方式不同,它以固定模式传输本频段内信号,因而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带宽;它具有传输速率高(可为2M-11Mbps或更高)、发射功率小(一般<100mw)、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故易于多点通信,其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视所选用的天线不同而异:定向传送可达5~50公里,室外的全向天线可覆盖15~20公里的半径范围,室内全向可覆盖最大半径250米的5000平方米范围,并能穿透几层墙甚至两层楼的混凝土楼板。微波扩频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组网链路中所采用的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媒介访问协议,遵从IEEE802.3以太网协议(EtherNet Protocol),同时也支持TCP/IP协议,并与目前的几种主流网络操作系统完全兼容。
它的运行环境是MS-DOS3.1以上的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以及Windows环境。目前微波DS扩频设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无线Modem,具有RS232接口或T或E接口;另一类属于无线连网设备,包括无线网桥和无线IP路由器,一般都具有网络接口,如:BNC、AUI、10/100Base-T、RJ-45等。
扩频微波组网可完成高速率的无线通信:实现点到点、点到多点的通信及连网;能够较好地传送图形、文字、话音、动态图象等信息;因信号弱,所以隐蔽保密性好,误码率低;具有网桥、路由器等功能,可实现局域网互连或远程接入,也可以组合在高速移动无线网。由此可见,微波扩频技术为计算机无线网络提供了良好的通讯信道。
2 微波扩频技术的特性微波扩频技术在发射端以扩频编码进行扩频调制,在接收端以相关解调技术收信,和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五人帮
- 我的“方程”生活
- “大侦探”――方老师
- 家
- 草莓狂
- 奶奶的手
- 秋天里的健忘症
- 为自己喝彩
- “虫虫”一家
- 最爱喝的伯父
- 一位老奶奶饿死了
- 要知荣辱
- 我喜欢绘画
- 我家的鬼
- 只是讨厌
-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贵安新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在京签约9个项目
- 乡村喇叭讲“大道理”基层声音传“正能量”
-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艺术初探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 浅谈化学教师的教学魅力与教案设置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 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 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浅析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方式
- 当好村里的“媳妇”
-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 《竹影》教学设计7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4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5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8
- 《观舞记》教学设计5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6
- 《竹影》教学设计6
- 《荒岛余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 《口技》教学设计6
- 《观舞记》导学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7
- 《口技》教例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