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8
氢能利用与高表面活性炭吸附储氢技术(1)论文
作者: 周理(天津大学氢能研究中心) 【论文摘要】氢能是指氢燃烧释放的能量。氢的燃烧有两种方式:热化学方式和电化学方式。
尽管产物都是水,但因前者是在高温下释放能量,有可能伴随少量氮氧化物生成;后者是在常温下释放能量,产物只是水,因此是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的零排放(zero emission)过程。氢能的电化学释放过程是在氢燃料电池中完成的。
以氢燃料电池驱动电动机的氢能汽车是真正的无污染的绿色汽车(ZEV)。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任何其它“环境友好”汽车都不能与这种汽车相比美,因此都属于在不长时间内的过渡车型。
我国倘能在氢能汽车上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但可节省用于开发其它过渡车型的大量资金,而且对于加速提高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使用氢能的日子并不遥远 氢能是指氢燃烧释放的能量。
氢的燃烧有两种方式:热化学方式和电化学方式。尽管产物都是水,但因前者是在高温下释放能量,有可能伴随少量氮氧化物生成;后者是在常温下释放能量,产物只是水,因此是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的零排放(zero emission)过程。
氢能的电化学释放过程是在氢燃料电池中完成的。
以氢燃料电池驱动电动机的氢能汽车是真正的无污染的绿色汽车(ZEV)。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任何其它“环境友好”汽车都不能与这种汽车相比美,因此都属于在不长时间内的过渡车型。
我国倘能在氢能汽车上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但可节省用于开发其它过渡车型的大量资金,而且对于加速提高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氢能汽车的样车在发达国家相继问世。之所以未在市场流通,是因为价格比市场流行汽车高出近1倍。
但这个价格差距并不大,说明氢能汽车流通的日子并不遥远。氢能汽车的关键技术环节有2个:储氢与燃料电池。
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发达国家已臻成熟,我国的技术水平距离实用尚有差距。但氢气在车上的储存技术,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还没有获得满意的解决。
合金储氢技术,无论在单位合金重量的储氢容量方面,还是在吸放氢条件的温和程度方面,均不适于氢能的规模化储存与运输。早期的氢能汽车采用压缩储氢办法,在车上放置20~25MPa压力的氢力钢瓶,占用的空间和自重都是严重问题。
近期的氢能汽车储存液氢。氢气液化成本很高,相当于消耗了1/3的液化氢气[1]。
液氢温度约-250℃,蒸发损失也不小。目前的氢能汽车,储氢部分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
降低储氢成本,将使氢能汽车流通时间大大提前。 除氢能汽车外,廉价的大规模氢能储运技术,将使氢能的广泛利用立即成为现实。
在炼油、炼焦、氯硷、化肥等多种工业部门副产大量含氢气体,从中提取纯氢的技术也是成熟的,只是因为没有适宜的大规模储存与运输氢气的技术,副产的氢气没有被有效利用。我国每年如此烧掉或放空的氢气至少在1010标立米以上[2]。
若在天然气中掺入15%的氢气,作为内燃机汽车燃料,则可解决天然气汽车的功率下降问题,并可使城市大气污染问题解决的难度大为降低。 由此可见,如能提供方便、廉价的大规模储存与运输氢气的技术,则大量地使用氢能将近在明天。
吸附储氢技术崭露头角 作为规模化的实用储氢技术,必须具备吸放氢条件温和、储氢容量大和成本低3个基本特征。金属合金储氢的机理是,首先打开联结两氢原子的化学键,然后氢原子与合金晶格中的金属原子形成氢化物键。
放氢时,则需首先打开氢化物键,释放出氢原子,然后两个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由于涉及到化学键的打开与形成,吸放氢条件难以“温和”。
例如,镁基合金的吸放氢温度为300℃。与此相比,氢气在碳基材料上的物理吸附,是基于作用力弱得多的van de Waals力,没有联结原子的化学键的打开与生成过程,因此吸放氢条件必须温和,吸附热效应也相对较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游南门山
- 我的小制作
- 跳皮筋
- 第一次生火
- 尴尬的愚人节
- 泡温泉
- 客人来啦
- 我后悔了
- 清明节的思念
- 迟到
- 夹绿豆比赛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我要找妈妈
- 洗书包
- 美丽的步月桥--兰陵桥
- 浅谈对话与整合:高校写作教学的现实选择
- 简述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体育产业研究
- 浅析以礼仪为载体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 让课堂教学与道德教育同行
- 关于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 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 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 关于经济数学的学习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 简述优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 浅谈社团团建: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的途径及对策研究
-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谈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道德价值导向的落实
- 论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互补整合
-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 《古诗词三首》教学杂谈
-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 反思 追求 超越──《清平乐·村居》教学有感
- 《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段与反思
-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 课标理念下的诗词教学探微──《清平乐·村居》教学谈
- 尊重选择 张扬个性──《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点评
- 谁“醉”更妙?──《清平乐·村居》教学谈
- 语文课上的歌声──我教《清平乐·村居》
- 努力营造多彩的课堂──我教《清平乐·村居》
-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 让古诗词教学“美”一些──《清平乐·村居》教学谈
-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