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环保论文】_LED论文,新能源论文,低碳论文
通用照明市场常用的光源包括白炽灯、紧凑型荧光灯(CFL)、线性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以及新兴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BLED)等。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通用照明市场也成为业界致力提高能效的重要目标。
就能效(总输出流明与输入功率比,lm/W)而言,不同的通用照明光源中,白炽灯的能效相对较低,标准60 W白炽灯能效范围介于10至13lm/W之间(总输出为600至800 lm),而CFL的典型能效达55至60 lm/W(由于光损耗,55lm/W的CFL灯具的净能效仅在28至50 lm/W之间)。其它的光源,如金属卤素HID灯能效约在80lm/W,但在灯光投射路径上会有大量的损耗。
相比较而言,LED拥有着越来越高的能效,业界近期宣称的最强的白光LED研发能力达到了132至136lm/W,色温达(4,500-6,000K)。实际上,LED的低压、小体积、定向光、固态器件、长工作寿命等优势,对于通用照明特别具有吸引力。
LED通用照明系统面临的要求及挑战对于LED在通用照明中的应用,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其要求。总的来看,LED通用照明系统涉及到LED光源(紧凑高效,提供宽广范围的色彩和输出功率)、电源转换(将交流墙式插座、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电源高效地转换至安全的低压直流电源)、控制和驱动(采用电子电路对LED进行稳压和控制)、热管理(结点温度控制非常重要,需要分析散热,从而实现更长的工作寿命)及光学器件等。
要开发高能效的LED通用照明解决方案,这几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重要。其中,本文主要讨论LED的控制和驱动,同时也会在下文的太阳能供电街灯照明示例中结合讨论高效的电源转换问题。
对于LED驱动而言,它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在于LED的非线性。这主要体现在LED的正向电压会随着电流和温度而变化,不同LED器件的正向电压会有差异,LED“色点”会随着电流和温度而漂移,而且LED必须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工作从而实现可靠工作。
而LED驱动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工作条件范围内限制电流,而无论输入条件和正向电压如何变化。对于LED驱动电路而言,除了进行恒流稳流,还面临着其它一些关键要求。
例如,如果需要LED调光,通常采用的是脉宽调制(PWM)调光技术;而用于LED调光的典型PWM频率是1至3kHz.此外,LED驱动电路的功率处理能力必须充足,且功能强固,可以承受多种故障条件,并且要易于实现。通用照明电源转换及LED驱动示例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LED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电源来供电,如交流线路、太阳能板、12V汽车电池、直流电源或低压交流系统,甚至是基于碱和镍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
1) 采用宽输入范围的直流-直流(DC-DC)电源为LED供电许多高亮度LED应用工作在高至40 VDC范围的电源,如活动式照明、景观和道路照明、汽车和交通照明、太阳能供电照明,以及陈列柜照明等。以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为例,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能效(目前仅为约30%)非常重要。
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电流(V-I)特性曲线呈现非线性和可变性,要从中析取最大量的电能非常困难。这需要太阳能LED街灯的充电控制器及其它相关电子电路(一般采用微控制器来实现)尽可能地提高能效,从而发挥最大优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馋猫啊馋猫
- 成长
- “唠叨院”院长
- 奖状多多的我
- 我
- 开心豆
- 我班的可爱水果--草莓
- 对母爱的倾诉
- 《西游记》人物评论
- 我的爸爸
- 我的老爸
- 妈妈,让我为您画张像
- 爱干净的妈妈
- 自我介绍
- 我是女生
- 关于强化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 桥梁墩身施工及质量控制
- 关于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分析
-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铁路铺轨的施工方式及其特点分析
- 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问题、对策与未来
- 浅论房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 风景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认识
- 监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探究
-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浅析
- 房屋施工管理与施工质量分析
- 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特点与研究
- 武东铁路站区供水能力的提高和改进
-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
- 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二
-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四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三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一
-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 《最大的麦穗》教案之四
- 《山谷中的谜底》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 孙双金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
-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之五
- 孙建峰教学实录《最大的麦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