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调水调沙-治黄理论的实践和创新-综合新能源论文

调水调沙-治黄理论的实践和创新-综合新能源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调水调沙-治黄理论的实践和创新-综合新能源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闻资讯 国内信息 热点关注 河湖治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泥沙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平原,又用其乳汁浇灌两岸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

但是,黄河又性格乖戾,下游因泥沙淤积而成为“地上悬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用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流域和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8年调水调沙,成效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一、调水调沙的由来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实施这一方略始自新世纪之初,而“以水冲沙”理论和方略的提出却源远流长。

只是因为受制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等因素,这一正确的认识难以实施,只能束之高阁。治黄百难,唯沙为首。

黄河区别于其他江河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沙多水少、水沙关系不协调。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但输沙量却达16亿吨。

它是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早在先秦时代,黄河就被称为“浊河”,汉时更有“一石水而六斗泥”之说。

黄河虽然泥沙最多,但并非全河皆多、全线皆多。其上游水体较清,中游由于黄土高原的洪水冲刷,导致泥沙俱下、水体浑浊;而下游容易淤积,造成河床抬高。

倘一决口,必然泛滥成灾。黄河下游洪水灾害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年份为543年,决口达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淹没波及范围南至江淮,北至天津,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历史上有“黄河难以读懂”之说。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他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在漫长的治黄历史上,先人们在艰难地探索黄河运行规律中,逐步了解了黄河“害在下游、病在中游、根在泥沙”的问题,深切地体会到:治黄百难,唯沙为首。

为了除害兴利,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先贤们对如何治理黄河作出了种种努力,曾产生过多种多样的治黄理论和治黄方略。从远古时代对黄河实施“疏川导滞”到战国时期“宽立堤防”,从汉时的“贾让三策”(上策是人工改道、不与水争,中策是黄河窄段分流、分水杀怒,下策是在原有的河道上加固堤防)到宋代的兴筑遥堤,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特别是明末潘季驯提出的“束水攻沙”、清代靳辅和陈璜的“以水攻沙”理论和采取的实施方案,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了近代,李仪祉、张含英、恩格思(德国水利专家)等人,又对黄河治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主张。

新中国成立后,王化云等专家都主张对黄河实行上中下游综合治理。在下游“宽滩窄槽”,宽滩用于滞洪、削峰和淤滩刷槽,窄槽则指固定中水河槽,提高河床水流泄洪挟沙输沙能力。

1986年5月,他又概括地提出“拦、用、调、排”四字治河方略,其中“调”就是调水调沙。历史先贤们的思想理论有的得到了一定的实践和发挥,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有的思想理论却难以转化为举措。

黄河多个水利枢纽的兴建和“三条黄河”体系的建立,为传承和实践治黄历史理论提供了基础条件。虽然先贤们对治黄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其举措也在局部得到体现,但与治理好黄河的目标相距甚远。

也只有在新中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逐步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条件下,正确的治黄方略才能得到推进。新中国一成立,党和国家就把治理黄河作为一件应兴应革的大事。

1955年7月31日,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提出治黄以全流域为主,强调除害兴利并举,突出综合利用,并明确对水和沙要加以控制利用。之后,在黄河干流上修建了一系列拦河坝和水库,并在甘、陕、晋大规模地开展水土保持。

特别是小浪底、万家寨水库的建成,使黄河的水资源调度和水沙的控制有了重要的工程基础。但是,黄河需要调输的沙量很大。

如何实现水源的时空对接,合理地使水沙搭配并通过调度使水流将所挟带的泥沙输送入海,同时不在下游淤积,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水库建得再多,没有科学的调度,泥沙还会淤积在库区。

三门峡水库在兴建之后就发生过这样的严重问题。为了科学地调度多个水库的水源使之挟沙入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臭美的老妈
我的爸爸
爱管闲事的妈妈
“哈哈“妹妹
不美的女孩也有美丽的梦
我心中一位可爱的人
同学方鑫
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的小伙伴
我家的霸王
我的“野蛮”老妹
我的奶奶
我弟弟的n大罪
节约勇士―奶奶
“过敏”哥哥
拉拉山水电站进水塔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
复合土工膜在哈日朝鲁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关于城乡河道清淤后的长效管理的思考
浅议安阳河的防洪体系布局
模具材料的选用及性能优化分析
浅析嘉陵江凤州水文站洪水预警预报
水利堤坝灌浆防渗处理措施
确如多水电站泄洪洞及洞脸边坡的三维动力响应分析
永联村民的“大书房”
试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监察建设管理工作分析
浅谈PE管在管道燃气工程中的应用
水电厂闸阀通孔原因分析与防范
水文预报方法分析
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与计算方法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1)
名师指导:在山的那边
小学中年级续写《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我爱画画》教学设计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珍珠泉》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 教案示例
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 《流动的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