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区域、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轨迹-综合新能源论文(1)

区域、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轨迹-综合新能源论文(1)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因其没有明确的概念内涵及定义边界而不被人们所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区域.特别是经济区域概念的界定多种多样。经济区域应该被理解为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相对独立却高度开放的经济功能区,彼此之间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网络特征的经济空间。

区域经济学应该研究这种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交互作用以及主体政策问题。 区域经济,顾名思义是“区域”加上“经济”之后两个概念的结合。

经济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物,包括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而区域首先是一定的地理范围概念。

至于具体的内涵和定义边界。目前还很难以界定。

因此.“区域”这一相对模糊的概念加上“经济”这一专有名词,形成的“区域经济”往往不容易被理解。 这一点无论是学界还是在实践的经济活动中,都有所体现。

“区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子系统,通常指国内特定地区的国民经济”:“大的区域经济可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经济区,如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田;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省际壁垒是区域经济的最大障碍”,这种理解很显然是将区域经济看作是一个国内跨越省际边界的经济区概念。在实践层面上.国家宏观部委将涵盖多省市或多城市的区域经济活动称之为区域经济,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概念;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概念都反映了这种认识。

地方政府更多地将自己所管辖的行政区看作一定的区域经济,例如将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分为城市经济、农村经济两大部分,然后整体看成是区域经济。而对于企业来说,往往将区域经济直接理解为宏观经济。

那么区域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其边界在哪里?许多学者试图在回避这个问题,认为区域经济是指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或不能完全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区域相结合的复合体。但这种解释仍未完全揭示出区域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目前,学者们对区域经济的理解在理论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亦即区域经济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一是空间属性。区域经济是探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问题,是空间维度上的经济展现。

二是中观性。区域经济是一种承上启下,并有着自己的区域特点的中间性、非均衡经济,是一种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三是相对开放性。区域经济通常在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制度、体制和运行规则,而对外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四是动态性。区域经济相对于国家宏观经济来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其经济范围可能发生变化。

基于此,要完全理解“区域经济”,首先必须要弄清楚区域的概念问题。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概念辨析 目前对于“区域”概念的界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远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正如区域经济学家H.理查森(H.Richafdson)说的“精确地定义区域是如此困难,以至于大多数区域经济学家宁可回避这项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差异,各个学者从自身对于区域经济学的理解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进行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各自展开对区域经济学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区域经济学科的不成熟。

这里,暂且不去讨论地理学、规划学等学科对于区域概念的界定,只就经济学对于区域概念的讨论做出分析。区域的经济学观点主要指从西方传统的经济学视角来看待区域的一些观点,西方经济学者对于区域概念的理解也是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的,但这一类观念在理论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艾萨德开始就侧重于将区域作为一个抽象的空间概念。

(一)经济学中“无限空间”的区域概念 一般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时,往往做出简单但不太符合现实的假定,即所有生产和消费都集中在一个地点上,这样就剔除了空间因素这一极其重要而很棘手的变量。最简单的例子是运输成本,这种运输成本是因生产区和市场区的空间分离而产生的。

一般经济学视这种成本为一种生产成本,并认为降低这种本的主要途径为运输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然而,如果调整厂商的生产区位,则可以避免这种额外的成本,或大大节省运输成本。

正如贝克曼所指出的那样:“新古典经济学没有分析生产和定价的空间层面,而把它让给了区位论”。从这种角度去理解区域时,区域是一种无限空间,可以由点、线、面来表示,但不包含范围。

人们经常接触的空间是地理空间,可以用点(位置)和线(距离)来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炒菜
做游戏
巴掌没有落下来
一次有趣的实验
刺激的游戏——击鼓传花
快乐的一天
难忘的添鼻子游戏
我去新华书店
神秘的画
钓龙虾
记一次跳绳比赛
吹出来的精彩
修路
无锡汤包
操场上
谈学习领域的新发展:移动学习
浅谈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
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工科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探讨
浅谈加快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分析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论维吾尔族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矫治对策
关于教师职业成熟度的意义、标准及促进
班主任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学校公民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案例反思
《将相和》教学后记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将相和》教学片断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后记
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将相和》教学片断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片断评析
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将相和》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