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黄宗智: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综合新能源论文(1)

黄宗智: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综合新能源论文(1)

作者题记:本文是作者2007年11月先后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所做讲座的讲稿。讲稿大部分录自作者已经发表的论文,根据本文主题梳理连贯或重写,这里不再一一注明。

感谢当时在座各位先生、同学的反馈。特别感谢人大农发院严瑞珍老师的详细评议。

论文摘要:本讲通过对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理论对错的系统梳理,说明中国农业过去的内卷以及今天的可能出路,提出从农业本身挖掘出路以及后工业化“小农经济”的设想。同时说明作者提倡的从经验实际出发来提炼理论概念——而不是从脱离实际的前提信念出发来推断理论——的研究方法。

论文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学、过密型农业、集体化时期、改革时期、食物消费转型、历史性变迁、后工业化小农经济、美国模式、国家体制、经验与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会把生产要素的使用推向最高效率的(供需)均衡。他们绝对不愚蠢、懒惰。

要改造传统农业,关键在教育农民使用新技术,借此发展“人力资本”。农民一旦认识到可以运用新技术得利,便会推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国家绝对不应干涉市场的运作,更不应该废除土地私有,替之以集体农业和计划经济。在舒尔茨的观点之中,中国革命以及其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全盘错误,导致了经济停滞。

而改革时期的非集体化和市场化乃是其后发展的关键。剩下来的不足之处则在于未曾完全建立私有产权和全面市场化。

今后中国农村的出路是他设想中的美国模式——以完全私有化、追求最高利润的企业化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制度。这套认识今天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的“主流”,其赞同者认为其首要条件在土地产权的完全私有化。

我今天的讨论想从舒尔茨的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认识出发,逐步延伸到其他方面,把他的误识和他正确的认识区别开来,借此来讨论中国当前的农村经济问题以及可能出路。

(一)人口问题 首先,舒尔茨整套分析的出发点是他对市场机制的信念,认为它必定会“把生产要素的使用推向最高效率的均衡”。因此,他特别强调,在市场化的传统农业中,不可能存在劳动力的过剩——因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乃是一个稀缺资源,在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下,不可能会出现低效率的过剩现象。

作为经验证据,他引用了印度 1918-1919年发生的流行性感冒疫症,该流行病当时使印度农村劳动力减少约8%,农业生产水平因此显著下降。舒推论说,农业中若真有“零价值”的劳动力,生产应该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所以,他认为这个经验证实了他的理论——即传统农业中没有所谓劳动力过剩。(Schultz 1964:第4章;中文见舒尔茨1999) 但是,这样的推理明显不符实际。

首先,他假定所有农户受到同等比例的影响,而实际不会如此,有的农户会全家病倒,有的不受影响。如果有8%的农户因疫症而全家不能耕作,农业生产水平肯定会下降,哪怕其他农户的绝大部分都有剩余劳动力。

此外,农业劳动高度季节化,要看疫病影响是否在农忙季节,而后者即使显示全就业,并不表示在农忙季节之外农村没有剩余劳动力(亦可称作就业不足或隐性失业)。舒没有考虑这些经验细节,因为他主要是个理论家,关心的是纯理论问题,而不看重理论与经验实际的紧密连接。

对他本人来讲,真正关键的不是他的经验论证,因为他对印度所知十分有限,正如他对中国实际所知一样。他真正关心的是理论,而真正支撑他的观点的乃是他关于市场经济的一套理论。

在他的论证中,一个关键概念是他所拟造的“零价值”劳动力稻草人,他争论说世界上不会有为零报酬而投入劳动的农民,因此,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劳动力过剩。但实际上劳动力的相对过剩并不等于零价值的劳动。

如此来论证没有劳动力过剩,只是一种辩论游戏,对了解实际问题没有帮助。 1.明清以来 历史事实是,中国明清以来因为各主要河流流域的核心地区人口已经基本饱和,人口的持续增加要么导致了向边缘地区的移民,要么是核心地区在按日报酬递减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进一步劳动密集化。

1

9、20世纪,华北平原符合舒尔茨逻辑的只有该地使用雇佣劳动力的经营式农场,他们因为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当调整劳动力,达到了劳动力和土地在现存技术条件下的最佳配置,平均是25亩地一个劳动力。但这样的高劳动效率农场只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班的“三大天王”
一位陌生的大哥哥
新朋友
父爱
我的野蛮表姐
狮子座的我
我的“三国”表妹
我班的“四大天王”
大姨
妈妈,别太粗心了
我的班主任
我是一条快乐的“虫”
妈妈,我爱您
“辣”妹
班上的“四大金刚”
构建“三个组织”推进社区自治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和载体问题研究
试论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迁的动力
医院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党性教育与党校核心价值的提升
新时期如何加强团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论中国梦的普适性价值
工会干部应提高“亲和力”
关于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思考
“易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的效用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培养长效机制初探
中国宪政建设民众“缺位”的理性思考
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公务员队伍的建设
对公共权力的思考
浅析“中国梦”背景下反腐制度建设
《不!是乐谱错了》教学设计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作者简介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不!是乐谱错了》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札记
《泊船瓜洲》片断赏析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札记
《泊船瓜洲》相关知识
《泊船瓜洲》片断赏析
《泊船瓜洲》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