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二、结束部
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三、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徵调,4/4拍子)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恸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四、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迎奥运“接力赛”
- 欢乐的大家庭
- 我的同桌
- 小能人“冰糕”
- 校园“醒”了
- 文武双全的搞怪帅哥
- 我们班的“管家婆”——老班
- 爱哭的金格格
- 我的好朋友
- 好朋友,背靠背了…
- “爱因斯坦”
- 读《剥豆》有感
- 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同学
- “小书迷”
- “母老虎”同桌
- 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
- 映日“花儿”别样红
- 正确运用表扬减小分化
-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1)
- 春风化细雨 朽木亦可雕
-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影视作品中的方言现象
- 关于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初步研究
- 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发展对策浅探(1)
- 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1)
- 分级制能拯救内地电影吗(1)
-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1)
- 新时期红色影视的发展方向
- 论电视剧的戏剧性(1)
- 成人仪式:权威意识与东方主义的殊途同归(1)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雪孩子》时想到的
- 新课堂的一片“绿洲”──《借生日》教学案例
- 评《借生日》
- 《借生日》教学反思
- 孩子们,课堂因你而美丽──反思《借生日》课堂教学环节
- 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实现自我建构──卢静《借生日》教学评
- 《借生日》感触一二
- 让校园充满爱──《借生日》教学札记
- 《借生日》教学举例
- 《借生日》教学反思
- 小礼物──《借生日》教学札记
- 让教育回归生活 让生活充满关爱──我教《借生日》一课
- 《借生日》教学举例
- 《借生日》教学案例
- 让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借生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