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21世纪的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综合新能源论文(1)

21世纪的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21世纪的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中国本来就不是农业大国,而是小农国家 中国本来就不是一个农业大国,因为农业大国一般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中国其实是一个小农国家。

中国的问题不是农业问题,而是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民、农村、农业。

小农国家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人口众多,土地所承载的农民人口压力过大,土地的生产资料功能退化,生存保障功能上升。中国有14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在这些地方土地已经几乎失去了生产资料功能,而仅仅具备生存保障功能。

其中又有6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在这些省份,土地连生存保障功能都不能满足了,更遑论生产资料功能。在考虑资源的制约时还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制约,因为那些人均耕地面积超过1亩的地区,大部分是西北部缺水省区,连基本生存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制约。

把这两种基本的资源制约考虑进来,中国农业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在哪里呢? 中国的国情是资源紧约束、城乡结构二元对立。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能增,劳动力即使边际收益下降到0以下也得继续投入而不可能被替代,因为没有非农就业的可能,最稀缺的资金要素进不来,因为任何资本投入增加都导致成本上推,我们的主要农产品“地板价格(成本)”已经高于“天花板(国际市场)”。

并且,一方面土地的要素投入不仅不可能增加,考虑到人口增加、城镇占地,沙化和荒漠化等因素,土地实际上正在不断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投入不可能减少,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其他就业机会。

这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亦即效益下降,于是资金必然流出农业,没有人愿意往这个领域投资。于是小农经济便天然地是一种保守的东西,一种非市场的东西。

在基本要素的刚性约束下,中国又怎么能利用市场机制特别是国际市场整合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呢?如果无法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又怎么能够提高效益呢?没有效益的提高,怎么去和别国竞争呢?因此我的判断是:不管有没有WTO,中国的农业都已经到了不可维持的地步。 我们实在应该重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

到2000年,按劳动年龄人口算,中国有5亿农村劳动力。我们插过队的人都知道,这一数字至少要再加30%的。

因为农民60岁以上、18岁以下也都要干活,国家并不能保障18岁以下都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初中没有毕业、小学没有毕业的大有人在,因此他们只能参加农业生产。按有劳动能力人口计算,农村有6亿多劳动力。

其中农业生产只需要大约1亿多,所以绝对过剩的劳动力有4-5亿。世界上有几个国家的人口达到4亿?而中国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就有4-5亿。

近年来乡镇企业解决就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每年向外排斥300万到400万。城市原有

7、8千万农民工进城打工,现在是一道道门槛,一道道壁垒,限制农民进城就业。 加入WTO,进口农产品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足国内农业生产下降,但是农村过剩劳动力就业如何解决?外国资本进入能够促进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以金融和贸易为主的服务业,对低素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显然不可能起拉动作用。

如果中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上按照WTO原则作出的让步,加剧了农民入不敷出的矛盾,那么被资源短缺推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无业可就的问题将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矛盾。 有人试图借鉴韩国在经济起飞时候大量工人到中东等地打工的经验走国家组织劳务出口之路,但试问,哪个国家有像中国这样仅农村就有4-5亿的庞大的过剩劳动力队伍呢?因此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通过劳务出口可以解决的概念。

在21世纪的中国,就业应该是第一国策。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无论生产什么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产品出口总能很快把世界市场铺满。

中国这样的超大型国家搞出口导向的发展,与发展中人口小国情况不同。如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甚至包括韩国,当它们从事某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时,随着生产和出口提高了它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劳动力价格立刻迅速抬升。

然而在中国劳动力绝对过剩,区域差别大的条件下,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之后,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立即源源不断地涌入,仍然能够使沿海企业的月工资水平维持在200、300元左右,低水平制造业靠血汗工资制保证最低成本来维持竞争力。沿海的制造业为什么不愿意到西部去?因为在东部沿海地区他们不仅能够就近联系国际市场节约信息和运输成本,而且根本不用考虑劳动力供给半径。

东部的企业主不需要对3000公里、4000公里以外流到他这里的劳动力的任何流动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老师
我的朋友赵雪荷
我的老师
友谊之花
老师的爱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书包减肥梦
我熟悉的人
品德课上的哭声
我最爱的老师
我最喜欢的人——我的李老师
“哭鼻子冠军”
身怀绝技的好朋友
我的老师
我的好伙伴
浅析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多主题表达
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加强效益审计(1)
澳审计署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及对我国的启迪(1)
“赵氏小品”语言偏离现象分析(1)
美国政府审计发展及其启示(1)
文心雕龙初探(1)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几点体会(1)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
诵读·体验·入境·想象·替换——浅谈言语品味的方式(1)
中国语境中的文艺美学(1)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对我国的启示(1)
物权法视野下政府审计启示与变革(1)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研究(1)
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1)
美国最新反舞弊审计准则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近义词反义词
《将心比心》词语解释
《将心比心》课文结构
《自然之道》文本链接
《将心比心》好词好段
《将心比心》教学杂谈
《将心比心》教学心得
《自然之道》词句解析
《将心比心》近义词反义词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日记
将心比心 以情换情──听《将心比心》教学有感
找准读写结合点 挖掘教材新资源──教《将心比心》后有感
赔笔──教学《将心比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