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民歌中衬词和衬腔的表现力
民歌中衬词和衬腔的表现力 民歌中衬词和衬腔的表现力
民歌的衬词,从结构上看,可以是字,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较完整的句子。它们的插入,有的是歌曲上的表现和结构上的需要,有的是对歌词的补充,有的则是旋律发展的需要。其特点和功能根据地方特色的不同和表达的内容、情绪的不同而表现得千姿百态。
衬字,一般不引起音乐结构上的变化,而只是句子内部的垫词和加花。如山西河曲民歌《人在外前心在家》:“满(哪)天的星星(呀)一(哪)颗(哪)明(呀)……”这些衬字的插入既可以活跃节奏,渲染气氛,也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
衬词虽不是完整的句子,但在歌曲中往往能起到连接作用,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如陕西民歌《搅工调》第三小节的“哎哟”叹息声,既使前后音乐连贯,又加深了旧社会工人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悲苦心情。
衬句,往往能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完整乐句,能补充歌词的内容,丰富音乐形象。如陕西民歌《走绛口》通过“软溜软溜软溜软溜溜呀哈哈”等衬句的加入,既对歌词内容作了补充,又生动、逼真地表现了挑担人的欢乐心情。
衬字、衬词、衬句除上述特点和功能外,还有着显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功能。
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往往取决于语言的差异,而衬词、衬腔往往与地方上方言紧密联系,纯朴而浓郁地体现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与色彩。
如淮北民歌《赶大车》,云南民歌《放马山歌》中,都有吆喝牲畜(马)的衬词,而前者为“得儿达达哦吁!”后者则是“咦哦!”这不仅是吆喝牲畜的习惯用语,也是北方语言中“儿化韵”的突出表现。
一些惯用衬词的插入,则更能显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如撒尼族的“塞洛里塞”、羌族的“啊咿呀哈嗨”、湖南的“咿呀咿子哟”、四川的“喂”“啥”、江西的“里格”等等。
在我国浩瀚的民歌海洋中,由于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及流传地区的不同,衬词、衬腔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运用情况和表现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曲前衬腔
这种衬腔具有“引子”的性质,它可以造成某种意境,显示曲调的风格,暗示曲调的情绪和速度,为主题的出现做好铺垫。如安徽霍山民歌《打凉蓬子》。
二、字尾衬腔
这种衬腔,多用语气衬词,一般只作为乐句内部的垫词或句尾补充来使用。它可以加强语调的表现力,活跃节奏,增强曲调的地方色彩,改变字韵,易于演唱。如安徽民歌《山南海外都照红》。
有些民歌,为了求得节奏上的变化,也插入了一些字尾衬腔。如安徽凤阳民歌《王三姐赶集》。
三、内部穿插衬腔
这类衬腔不仅具有承前启后,连贯全曲、渲染气氛的作用,还有着扩大曲式结构的功能。其插入的衬词以称谓衬词、形容衬词和象声衬词居多,能很大程度地补充歌词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曲调的音乐形象。如安徽当涂民歌《哪个要你宝和珍》,主要以称谓衬词穿插其间,既补充了歌词内容,又增添了风趣、诙谐的情调。
在不少民歌中,我们还可以听到模仿某种自然音响的衬词、衬腔。如甘肃《解放区十唱》,此曲通过一连串的象声词“吱咛咛咛,嗡嗡嗡嗡吱、那么嗬咳”生动再现了织机纺线的劳动场面。
又如流行在江南一带的《倒十郎》,描写了社会上十种不同的职业,其中对称盘声的模拟,惟妙惟肖、十分生动、逼真;安徽凤阳民歌《闹五更》,把一更的“蚊虫”,二更的“老鼠”,三更的“猫儿”,四更的“黄犬”,五更的“金鸡”等动物叫声,模仿得十分俏皮、生动。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衬词、衬腔是民歌艺术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饱含着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智慧,散发着乡间泥土的芬芳,而且有着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学习它、研究它、继承和鉴定它,对发展我们今天的新音乐,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怀念我的小兔
- 日全食
- 我
- 爷爷来了
- 我爱你中国
- 乖乖
- 赶会
- 君子兰
- 漫画《父与子》
- 怀念我的小狗
- 挨打
- 扭秧歌
- 不听话的小树
- 小猫和鱼的故事
- 飘飞的柳絮
- 试论建立统一的安全保障义务(1)论文
- 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传播学视域下的留守儿童微电影
- 分析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
- 继受与创新:高科技时代物权法的发展(中)(1)论文
- 评泰国电影《爱在暹罗》的价值
- 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 在观展表演范式下分析偶像剧对青少年的影响
- 试论地役权制度的存在价值(1)论文
-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1)论文
- 继受与创新:高科技时代物权法的发展(上)(1)论文
- 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法律诉讼探析(1)论文
- 体育微电影的宣传功能
- 近年来中国工人的政治参与
- 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1)论文
- 《桂林山水》教案
-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雷雨》教学片段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
- 《小小的船》教案
- 《静夜思》教学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乌鸦喝水》教学片段
- 《画风》教案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