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我国火电建设60年卓然立于世界之巅-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古有传说,帝喾在位时,颛顼之子重黎,官位“火正”,即火官。重黎忠于职守,帝喾赐以“祝融”的封号,以此勉励重黎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
生活在这片古老神奇土地上的人们,几千年来感恩并敬畏着这位光与热的使者。然而,1879年5月17日,美国总统格兰特途经上海,给中国人带来第一次电能使用体验,同时也颠覆了几千年火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从此,中国能源的使用掀开了全新一页。三年后,英国商人在上海乍浦路建设的中国第一个火力发电厂开始供电。
尽管这个发电厂容量仅有12千瓦,却紧跟全球发展脚步,只比世界第一座火电厂晚建7年。然而,旧中国战乱频仍,这把光明之火并没有越烧越旺。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仅169万千瓦,设备设计制造完全依赖进口,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不言而喻。时光之轮仅仅转过60年,火电发展的大车却驶出万里之远。
截至2009年7月30日,我国6000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就达60902万千瓦,是1949年的360多倍,国产百万千瓦级大型机组星罗棋布,我国火电建设屹然立于世界之巅。60年从满目疮痍到世界之巅,这不能不说是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那千千万万个电力人就是书写奇迹的人。
曲折探索“现在的发展速度真是以前难以想象啊。”81岁高龄的杨勤明毕生从事火电事业,谈及我国日新月异的火电建设感慨不已,“1956年淮南田家庵电厂投产一台6000千瓦的机组,那是我国第一台国产火电机组,在当时就是很大型的机组了。
而现在这样的机组都应该列入‘上大压小’淘汰之列了吧。”淮南田家庵电厂这台当时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机组,技术来自当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捷克,由上海锅炉厂、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发电机厂引进。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电力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前苏联、捷克成了中国火电建设过程中最大的技术源。“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我国156项重点工程中,有24项电力项目,除了丰满水电站外,其余均为火电项目。
这些项目的建设奠定了新中国火电发展的基础。1957年末,我国火电装机容量达361.6万千瓦,是建国初的2.15倍。
从“二五”开始的二十年,我国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火电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起起落落,这一代电力人也在曲折中不断探寻适合中国的火电之路。“‘一五’期间电力规划较好,基本没有缺电现象。
但大跃进打乱了原本的电力规划,从‘二五’开始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缺电现象。”从事电力规划工作二十年的吴敬儒告诉记者。
“大跃进那个年代,大家都讲究‘放卫星’,火电建设也不例外。”杨勤明回忆道,“太原一厂的5号机,在锅炉没装完、发电机等关键设备没到厂的情况下,先扣上大盖,装上各种临时的周边设备,汽轮机勉强转到500转/分钟就停了下来,这样也算放了卫星,报了投产。
”数据显示,1959年投产的323万千瓦机组中,有200万千瓦都不具备投产条件。这样的大干快上模式迫使“三五”规划不得不放慢火电建设的脚步,对“二五”留下的漏洞进行填平补齐。
当时又适逢中苏交恶,苏联专家在1960年突然集体撤离,这给当时的火电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从那时候开始到1978年,中国的火电专家们开始了长达18年自力更生的历程。
“苏联专家撤离,我国专家顶上。困难肯定有,但最终都被我们克服了。
”多年从事电力基本建设技术管理工作老专家马致中告诉记者:“那时候自己没什么基础,主要靠仿造苏联。”在仿造苏联的基础上,我国相关技术人员自行开发了10万、20万和30万千瓦机组,第一台机组分别于1967年2月、1972年12月和1974年11月在北京高井电厂、辽宁朝阳电厂及江苏望亭电厂投产。
经过一段短暂的复苏,受“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的影响,刚刚蓬勃发展起来的火电建设又跌入低潮。超铭牌出力、简易施工等不合理政策使得电厂事故频发。
云南开远电厂一台6000千瓦的机组在超出力至8000千瓦时甚至发生了飞车的设备严重损坏事故。直至1976年末,全国大中型电厂中仍有400万千瓦因为设备失修、缺少配套、基建结尾工程未完等原因不能发电。
这段坎坷的经历也使我国火电建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大洋彼岸的美国早就步入大机组时代,而我国火电建设还在中小机组时代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花溪
- 今天我当小导游
- 游万亩畈
- 游深圳欢乐谷
- 游凤凰山主题公园
- 挑战极限
- 夏令营记闻
- 春游宝石山
- 欢乐之旅
- 南麂岛之旅
- 旅游胜地----海南
- 那一天,真快乐
- 猛洞河之游
- 人生的真谛
- 美啊!玉龙雪山
- 对大学俄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 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民事诉讼证据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我国南方高山草场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1)论文
- 重视医事立法 正确调整医患关系
-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课程体系的统一构筑研究
- 泛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资金需求与供给分析(1)论文
- 浅论在新课标下创设体育课堂教学新境界
- 利用地下空间构建资源节约型武汉探析(1)论文
- 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分析
- 推进重庆市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探讨(1)论文
- 患者不是消费者
- 山区经济开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研究(1)论文
- 我国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探讨(1)论文
- 完善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几点构想
- 《孔乙己》主题思想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孔乙己》词语解释
- 《孔乙己》问题探究
- 《孔乙己》语法修辞
- 《孔乙己》课文评点
- 《孔乙己》人物描写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孔乙己》环境描写
- 《孔乙己》结构分析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孔乙己》重点语句分析
- 《孔乙己》重点难点讲析
- 《孔乙己》写作背景
- 《孔乙己》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