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智能电网的“取势、明道、优术”-综合新能源论文(1)
奥巴马能源新政引发了全世界对于智能电网的关注热潮,各国都看到了它将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力量,相信它将是一次新的互联网式的革命。中国对此也非常重视,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电力系统关于发展智能电网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中国的电力专家们不断到世界各国与电网专家进行探讨,研究智能电网的定义、形态、关键技术和建设规划等等,似乎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正在形成共识,定义正在“水落石出”?但是,这种认识上的渐渐明晰,让人隐隐感到我们理解的智能电网与世界的潮流似乎大相径庭,认识的差距似乎南辕北辙。
“取势、明道、优术”是长江商学院传授每一个学员的基本理念,势、道、术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势不清,道何明?道不明,优何术?如果我们以自己的所精之术,反推来决定走什么道路,并将自己所走的道路定为“大势所趋”,我们真的能够与世界的潮流殊途同归吗?研究智能电网的大势,要从信息革命的层面建立新视角,如果我们继续沿用工业时代金字塔式的法则去审视它,或许会“差之分毫,谬之千里”。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当互联网全面进入人类生活的时候,就曾发生过一次类似的深刻争论,互联网究竟是工程师技术层面研发技术,还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创新?发展互联网应该秉承一个什么样的理念?一些专注工程技术的专家和官员,一直希望就互联网给予他们一个明确的定义、清晰的分类、严谨的规范和准确的归属。向传统的工业分类、行业分工一样,钢铁就是钢铁、石油就是石油、电话线就是电话线、计算机就是计算机。
这一问题在中国尤其严重,为互联网究竟该归邮电部、电子工业部、科技部、新闻出版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是中宣部、公安部管理?发展互联网究竟应该在电话线网络上、有线电视网络上、专线网络上,还是在无线网络上?用什么法律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来规范、监管和控制它?最后,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通过争论逐步形成了共识,互联网要实现的目标是“人与人沟通的革命”,“全世界计算机连接起来,因特网就一定要实现”。发展互联网首先是要有一个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我们对工业化的认识。
因为人类正从工业文明的时代走向信息文明的新时代,这如同农耕时代的理念不能适用工业文明的原因同出一辙。互联网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自由开放,最大限度地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互联网对与每一个人,既是使用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还可以是新技术的创造者。谁都可以使用,谁都可以创造,谁都能够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创新。
对所有人的平等,让每个终端可以自由接入,让每个人可以通过终端进行彼此间的沟通。尽管互联网已经普及了十余年,我们能够感受到它,却至今很难给予一个清晰、准确和一致的定义。
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戴维•克拉克(David Clark)曾表述:“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
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学而言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
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给更大的电脑群体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不能忘记我们为将来的变化所拥有的潜力。”他对于互联网的描述,使我们对于智能电网有了更多的启示,智能电网是我们从互联网走向“物联网”的平台之一,信息革命在把电脑后面的人连接之后,它将通过各种信息和物理网络将芯片后面的“物”进行连接,而智能电网将能够把各种供电和用电设备连接一体。
在互联网革命之前,人们追求的是工业化的法则,追求规模、追求大、追求系统的独立完整性。工厂越造越大、机器越造越大、系统越造越大、企业也越来越大。
以大为美,以大为优,以大为尊,大的就是好的。“规模效应”成为唯一的放之四海的真理和准则。
IBM、王安电脑等曾经热衷制造大型超级计算机,然后用专用电缆和终端将每一个用户和中央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工业时代的金字塔式的信息系统。但是这样的系统一但出现故障就会中断所有人的工作,损失所有的计算数据,计算机越大影响的范围越大,造成的后果越严重。
所有工业化的弊病集中暴露在这样的系统上,工业时代规模效益的法则显然失灵了。后来,人们尝试将一台台个人PC计算机连接成为一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鸟死了
- 做水果拼盘
- 给小树穿棉衣
- 踢足球
- 看谁吃得多
- 微微一笑
- 赶鸭
- 打冰仗
- 打是亲,骂是爱
- 校园中的一角
- 捆香肠
- 全才
- 一个我讨厌的人
- 看电视大战
- 旋转呼拉圈
- 简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 试论独立学院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 试论项目教学法工程素质培养探讨
- 试析教师言语艺术中人品\理性与情感的诉诸
- 试析面向市场需求的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浅论多校区办学格局下的高校办公室工作的探讨
- 浅析新旧师德规范关于教师研究的变化
- 简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高校低碳档案馆建设初探
- 试析中职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 简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
- 试论学案的双主教学模式初探
-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
- 试析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发
- 简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价值的实现
- 《诗词曲五首》篇章结构
- 《诗词曲五首》思想内容分析
- 《诗词曲五首》诗词精讲
- 《诗词曲五首》教学提示
- 《诗词曲五首》中心思想
- 《诗词曲五首》重点句子分析
- 《诗词曲五首》疑难解析
- 《诗词曲五首》重点难点点拨
- 《诗词曲五首》写作借鉴
- 《诗词曲五首》结构分析
- 《诗词曲五首》课文品析
- 《诗词曲五首》课文背景知识
-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 《诗词曲五首》知识延伸
- 《诗词曲五首》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