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潘家华:转型中的环境经济学-综合新能源论文(1)

潘家华:转型中的环境经济学-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潘家华:转型中的环境经济学-综合新能源论文(1)

1、转换方式,以环境经济学理论解决能耗高的问题大家好!各位刚才谈的都是高论,我可能要讲一点怪论,高论谈不上。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转型了。

因为以前环境经济学把它用做市场干预、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但是环境经济学本身并不是主张或者要求市场干预、政府管制的。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宏观背景,我们大家都知道,经济体系是从计划经济已经转向市场经济,我们的经济结构有三次产业结构,第一次产业是在不断的弱化,第二次产业非常强劲,第三次产业正在稳定的推进。

表明我们现在所处的工业化的阶段,所有的结构现在也是多元化的。工业化的进程现在从整体上是判断重工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报上登着奥运会期间北京100多万民工要劝走,所以我们城市化进程波动性是比较大的。上个世纪20年我们基本上是一种劳动力密集的工业化进程,没有多少土地的扩张利用,只有老工业投入。

现在我们所处的是资本密集度比较高的,我们现在要转向知识密集的工业化阶段,我们目前还没有到这个水平。大家说我们能源消耗高,如果我们跟发达国家在同等发展水平的情况下相比,我们要远高于他们。

按照“十一五”每年增加0.8个百分点,天津全市人口1050万,一年要增加一个天津出来,这样大的规模在世界上是没有的。我们看一下建筑面积,现在竣工面积每年都在十多个亿平方米,我们需要这样,大家觉得现在住房还不够,很多人还没有房住。

我们钢铁的产量3亿5千万吨,比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加起来很多,因为什么?我们钢材生产出来是为了发展用的,我们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不要光看到它污染环境。转型确实要转,怎么转型?首先看环境经济学首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稀缺资源的效率配置。

2、环境资源是稀缺产品,将环境转换为经济资源经济学理论就是要外部成本内部化,现实中间由于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并不考虑外部成本,我们就认为关系经济学是市场干预,政府管制。环境经济学是从公共物品转向私人物品,这里没有一个明确的产品界定,大家都来管,如果是自己的后院谁也不会来管你的。

它的弊端在哪?主要是政府失策,政府失策造成的危害不会比市场失灵小,我们说环境资源它是稀缺的,它应该有产权界定,界定后就转变为私产资源,就不是公共的了。大家感觉到奇怪,为什么往大气排放污染物是往公共部分排放,美国有一个好的例子,可以有一个协定分配你可以排放多少,我可以排放,把公共资源转变为有产权界定的私人资源。

如果老是公共产品,最后谁的产品都不是。我们要把奢侈品转为必需品。

我们从没有技术、没有能力,环境保护是一个奢侈品,这个不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它是我们生活必需品中间的部分,不仅是这样的,由于环境的保护有这么一种特性,一旦破坏以后没法儿再回过来,这会伤害到子孙后代,不光当代所必须,也是子孙后代所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种必需品。从成本转向收益。

一般认为环境污染是破坏环境,造成社会成本。企业治理污染是要投入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环境的物品和服务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保护了环境也避免了社会成本,这就是收益,环境保护产业所带来的就业是很大的社会收益。

现在不管是污水控制还是大气污染控制都是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从指令转向市场。

环境污染传统观念就是外部成本,存在市场失灵,必须进行行政改革,其实不是这样的。传统观念认为破坏环境,将环境转换为经济资源,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统一的关系的。

3、先进国家转型运作的经验: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降低减排成本我们看一下英国的气候变化税。这个税是能源使用税,这个税就是外部成本内部化,它把环境当作资源,通过市场加以配置。

它征收的气候变化税,或者能源使用费,并不是为了扩大税金,在征收气候变化税的同时,英国政府调低了所有公司的替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金比率。这就是把市场扭曲这一部分纠正过来,这样一来对环境保护是非常有作用的,这样企业跟政府谈判更简单,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的目标,政府给他80%的税收减免,使这个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

第二个例子我们看全球的气候保护,把公共物品转换成私人物品,在全球气候谈判中非常明确,大家认为有气候变化,会有灾难,那我们就减排,这就是达成一种协议,这个协议是有量在这的,第二它并不是一刀切,欧盟减排量是最高的,相对于199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哭
母爱
殷洪宇
46“商场”
我的“狮子吼”同桌
我尊敬的一个人
在雨中,飘飞的红丝带
他感动中国
我们班的标点人物
小气的弟弟
爱学习的“小问号”
这就是我
我的爱心同桌
嘿!我这个人
我的表姐
论遗嘱公证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颅脑损伤人员伤残鉴定中的伪装与识别研究
论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
院内轻度残障儿童回归社会的出路探索
浅析我国“一元公司”的发展前景
浅议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
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转型期我国群众工作的理性思考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规定的改进、不足及建议探讨
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及其解决途径分析
工伤职业病的几点思考
我国家庭农场问题探究
近代中国法律辞书的出版及新法律术词体系的形成
浅议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5》教学设计
《“闪光的金子”》教学设计之一
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之一
沉香救母(一)教学设计之二
《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找春天》
沉香救母(一)教学设计之一
《鸟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问银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鸟岛》教学设计的思考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1《找春天》第一课时
《“黑板”跑了》教学设计之一
《问银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