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6
上海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思考
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结构、消费结构,需要进行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相对脱钩为特征的绿色转型,需要大力发展循环型和服务型的产业体系,建设紧凑型和生态型的城市空间,倡导功能型和公共型的消费模式。上海发展正在进入新的时期。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为上海未来的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提供了发展方向。基于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低碳城市的趋势与背景,这里从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内涵、上海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到2020年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选择、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行动领域以及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对上海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提出一些看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要求与行动领域低碳经济正在成为理论研究与政策讨论的热点领域,从中国建设低碳经济与上海建设低碳城市的国情与背景出发,参照国际上的低碳城市联盟等系统性的研究资料,可以指出低碳经济的下列内涵与要求。
(1)低碳经济的内涵要义。低碳经济是指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趋于脱钩的经济,其目标有两个,一是保持经济增长,二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因此,低碳经济既不是有经济、无低碳的传统的褐色经济,也不是有低碳、无经济的纯粹的污染治理。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用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即碳生产率水平进行衡量。
因此,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碳生产率的竞争,这被认为是信息技术长波以来的一次新的经济长波。碳生产率的水平越高,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的低碳竞争力就越高。
(2)低碳经济的两类脱钩。低碳经济所要求的脱钩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绝对脱钩,即二氧化碳排放随经济增长表现为负增长。这是发达国家当前需要采纳的低碳经济方案。
另一种是二氧化碳排放仍然是正增长,但是排放的速率低于经济增长或低于不采取政策措施的所谓基准情景(BAU),这是相对脱钩的低碳经济。一般可以用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进行衡量。
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上海当前建设低碳城市,重点是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对脱钩。
(3)低碳经济的行动领域。从能源在经济过程中的输入、转化和污染物输出的全过程来看,低碳经济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经济过程的进口环节,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非碳的可再生能源或者水能、核能等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碳基能源,从能源结构上减少二氧化碳。
二是在经济过程的转化环节,提高工业、交通、建筑三大耗能领域内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基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在经济过程的输出环节,通过保护森林和发展绿色空间吸收二氧化碳,提高碳汇以及发展碳捕捉能力。
(4)低碳经济的当前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著名的卡亚等式,二氧化碳排放取决于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强度等的变化。
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着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难以决定性地替代传统能源的状况,这被称为是当前的能源转换鸿沟。因此,当前实施低碳经济的重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依赖所谓高碳能源的低碳化使用,实行能源领域的效率革命。
二、上海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现状与问题过去10年来,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加强,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以来以“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协同控制,城市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问题协同解决”为导向的节能减排,为上海建设低碳城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但是要充分地向低碳城市转型,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1)排放的强度与规模。过去5年来上海单位经济产值的能耗不断降低,2009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较2005年下降1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较2005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班级狂人大收录
- 我的好伙伴
- 感动
- 说错,没关系!
- 我的木匠爷爷
- 汪氏家族诺贝尔奖
- 别以为你是老大
- 我讨厌的一位卖菜阿姨
- 夸夸自己
- 我的好妈妈
- 熟悉的身影
- 我的爸爸
- 原来我N年前偶是老鼠
- 病历本
- 我的“机器人”老师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朝鲜
- 中韩自贸协定将带来什么
- 与谁一起出行?
- 欠债太多,希腊步履难行
- 磕磕绊绊的“天作之合
- 印度巨象能否成为全球经济黑马?
- 发挥专业优势 助推法治建设
- 没现金?刷脸吧
- 驻外使领馆的领事官员在做什么
- 事件:“东方之星”客船翻沉
- 梧州人大首试质询权
- 新预算法开启财税改革
- 莫让建议办理成为代表负担
- 我在朝鲜过五一
- 《最后的晚餐》上吃了什么
-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8
-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9
-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4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7
-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3
-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3
- 《女娲造人》简案及课后反思
- 邓稼先
-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4
- 《人生寓言》教学评点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1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1
-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6
-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5
-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