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_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

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低碳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结构

一、世界能源结构转型的历史和新趋势

1、三次能源结构转型的不同动因人类从19世纪开始工业化进程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能源结构的转型。图1 给出了世界能源结构变化的历史轨迹。

图中三角形坐标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纯非化石能源(右下角)、纯煤炭(左下角)、和油气(顶角);黑色曲折线为文献给出的人类耗用的一次能源结构变化的历史数据。第一次转型开始于19世纪,主要由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和有机化工的发展所促成;由薪柴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转向煤。

在图上,曲线是从1850年,再生能源占80%,煤炭占20%,油气为零的A点开始,一直朝煤炭比率增加的右方延伸的。第二次是始于20世纪初的20年间;从煤转向石油。

主要的推动力是燃用液体燃料的汽车和飞机的普遍使用,和石油化工替代传统煤化工。曲线从1900和1920附近转折的B点折返向上。

到1990年至今的近20年间,在油气占60%多、煤炭占约30%、非化石能源占10%的区域徘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还有一次小的转型—即天然气的快速发展。

开始的动因是在石油危机以后,发达国家为了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而寻找替代能源的努力;后来则是由于改善环境的压力逐渐加大。30年来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率不断增长;在图1的坐标体系中难以反映。

但在Hefner 的坐标图中看得很清楚。而从现在开始,人类必须为前两次转型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负起责任了。

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协议》达成的世界192个国家的共识,确认了“全球CO2排放量减到1990年(209亿吨碳当量)的一半,来使全球平均气温不应比工业化开始前高出2摄氏度”的长期目标。达到这个目标的时间点,是IEA 的“450情景方案”所提出的2050年,还是再推迟10年或更久,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类必须通过加速发展非化石能源,把煤和石油的消耗从占一次能源的65%降低到40%,并且把80%燃煤释放出的CO2都扑集和封存(CCS)起来。这就是世界能源结构的第三次转型;不仅动因与前两次完全不同,而且其内涵也不是简单地由化石能源回归可再生能源;而是藉能源科技全面新突破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图1 世界一次能源结构的变化轨迹以及发展趋势

2、实现第三次转型的方向和途径已经完成工业化的OECD国家约10亿,只占世界人口15%。人口85%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都还在发展中。

按EIA的估计,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到2030年就将比2005年增加60%。在总能耗增加之下实现二氧化碳大幅度减排,有下列三个战略途径:1)、尽可能节制用能,消除浪费,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总量。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如此。2)、一次能源结构逐步由高排碳的石油为主转向不排碳和少排碳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为主。

3)、仍需使用的高排碳的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扑集和封存起来(CCS)。化石能源必须走上“低碳利用”之路。

对世界能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来看,三个途径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对中国来说尤为如此。而且,按照迄今已有和预计的科技成果,沿着这三个途径走下去,《哥本哈根协议》指出的长期目标是能够在2050年或其后不久实现的。

例如,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规模近年来正在快速发展;IEA指出:二氧化碳扑捉和封存技术2020年可取得突破并取得10%左右的实际应用,2020年之后,将更快地推广;化石能源之中能效最高、排碳最少的天然气一直在快速发展,用量将超过石油,成为2030年之前提高能效和减排的主力。

二、能源结构走势变化的影响因素前已述及,历史上的两次能源结构的转型主要都是由终端需求变化和科技突破两者的相互结合所促成。当前的第三次转型虽然最主要的动因是气候变化和碳减排的压力,因而比前两次复杂得多。

但是也必然离不开终端需求变化和科技突破两者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同学
小灵通漫游佛山
观看驯象表演
愉快的郊游
妈妈,我想对您说
等车
我最佩服的人
雷老师,我想对你说
早晨
愉快的星期天
春游大夫山
孙悟空太空历险记
暑假趣事——捉河蚌
希望在田野
照片的故事
论高校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
试化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和问题
基于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试论高职院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浅议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关于对职校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想法
论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养
浅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
关于新世纪教师素质刍议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
简析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职教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的思考
浅论高职学生的优质素质教育
论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
论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阅读──《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