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9
隐私权与名誉权有何区别
隐私权与名誉权有何区别 隐私权与名誉权有何区别 隐私权与名誉权有何区别 隐私权,是指公民就自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情事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我国法律没有对隐私权加以规定,在实践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是作为侵犯名誉权来处理的。
虽然隐私权与名誉权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与精神利益有关但不体现直接财产内容的人身权利,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有时会导致名誉权受损害的结果,但并非所有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而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能包含了侵犯隐私权。二者是相互独立的民事权利,主要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名誉权的主体除了公民之外,也包括法人。法人名誉权的好坏直接影响它的对外交往及经济利益。而由于隐私权的宗旨是保护个人的内心安宁不受搅扰,法人则不具有自然人的生理功能,不存在精神上的愉悦和痛苦问题,法人虽然也有不宜公开的秘密,但这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而不是隐私权的内容,所以法人不能享有隐私权。
2、性质不同。名誉权是权利主体就自己的社会评价所享受利益的权利。而隐私权则主要是指权利主体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公开,私人生活不受非法干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
3、侵权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一般是采取无中生有,侮辱、诽谤等方式贬损他人的人格,从而使其名誉受到损害;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则多为非法获取、扩散有关他人私生活的事实,干涉他人私生活等等,从而他人的内心安宁受到搅扰。前者散布的是虚假的情节,后者披露的则是真实的情况。
4、侵权结果不同。对他人名誉的侵害,肯定会造成人格的贬损、名誉的降低;而对他人隐私的侵害,则未必造成名誉的降低,有时甚至会提高他的声誉。例如,某夫妇自幼收养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为了孩子的心灵不受创伤,他们一直对其隐瞒这一事实。一位知情者违背他们的意愿把这件事向社会披露,这显然是侵犯了这对夫妇的隐私,但他们的名誉并不会因此受损,而可能会得到社会广泛赞扬。
5、处置权不同。隐私权包括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或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三项内容,其中有关个人信息的保密并非绝对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将其公布于众,也可以授权他人公开发表,也就是当事人可以放弃这部分隐私权;而名誉权的中心内容是社会对当事人的评价,这一权利是不可放弃的,他不能自行或授意他人贬损自己的名誉。
6、责任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方式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方式,而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天我当家
- 我的感恩节“礼物”
- 月夜
- 学写毛笔字
- 家乡的银杏姊妹园
-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写回信
- 我的家乡
- 帮爸爸“戒烟”
- 雨
- 美丽的红霞
- 一封信
- 幸福是母爱
- 包汤圆
- 我成了小星星
- 看日出
-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制度研究(1)
- 国际融资(1)
- 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1)
- 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选择财务管理体制的分析(1)
- 信托受益权的应用研究(1)
- 浅谈网络财务的功能
- 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分析(1)
- 风险投资体系的双重代理与财务目标趋同效应(1)(1)
- 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与策略
- 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探讨(1)
- 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投资策略研究(1)
- e时代医疗卫生财务管理(1)
-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创新
- 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1)
- 我国管理层收购价格的理论评析(1)
- 《观潮》重点段的教学设计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观潮》课文简说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观潮》教学设计1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 《观潮》教学建议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