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海西产业结构的层级性与产业转型战略(1)论文

论海西产业结构的层级性与产业转型战略(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论海西产业结构的层级性与产业转型战略(1)论文

内容摘要:根据复杂系统构造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应呈现层级结构,产业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一要素又是它的下一层级要素的系统,下一层级要素又是下下一层级要素的系统。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产业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以直观地认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系统的产业结构及其关联关系,从新的角度研究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及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从而提出实施产业转型的战略。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 产业结构 层级性 产业转型 国务院于2009年5月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发展。海西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产业系统是个大规模的复杂系统。1978年H.A•西蒙指出,层级结构是复杂系统构造的主要形式。

根据复杂系统构造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应呈现层级结构,即产业系统下分为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分成若干子系统,这样一直分下去,直到认为对具体的问题来说不用再分为止。换句话说,产业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一要素又是它的下一层级要素的系统,下一层级要素又是下下一层级要素的系统……。

既然层级结构的要素具有上述的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那么从下一层级就可能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发生,不同层级的要素具有不同的质,跨越层级时,质变就会发生,不同层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常常有数量级的差别,相互作用很强的子系统必定发生作用,使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 产业系统的递阶层次划分 产业系统的要素即各产业部门,通常根据投入产出表的资料确定。

从产业间的投入产出角度看,产业间关联系数的大小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强弱。本文利用相应的里昂惕夫逆矩阵:R=(rij)nxn 其元素表明第j个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个产品部门的完全需要量,以确定产业间的强弱关联等级。

产业系统的递阶层次划分步骤如下:

(一)确定一个强关联的临界值a 据此将里昂惕夫逆矩阵转化为反映产业关联强弱的等级关联矩阵(或称为二元矩阵):L=(lij)nxn 转化原则(见表

1)。说明:临界面值a一般大于(∑∑rij-∑rij)/(n2-n),首先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试选一个a,若当a作微小的变动时,等级关联矩阵L=(lij)nxn不发生显著变化,如a继续增大,L很快变为单位矩阵,即确定此a为临界值,否则就要重新选择a进行测试。

(二)确定产业系统的可达矩阵 在宏观经济活动中,产业部门之间既存在着技术、经济的联系,又存在着自然和社会联系,因此产业关联的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产业间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又包括产业间的派生影响。产业间的强关联关系并不能由等级关联矩阵L完全反映出来,还需要计算产业系统的可达矩阵。

对于二元矩阵L,按布尔代数运算,一定存在一个正整数K满足:LK=LK+1=LK+2=…=M。称M=(m)nxn为该产业系数的可达矩阵。

(三)确定每个产业的带动产业集和推动产业集 令H={h1,h2,……hn}为产业系统的产业集合。从理论和实际来看,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它增加了供给,推动着其它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刺激需求的增加,带动着其它产业的发展。由产业系统的可达矩阵来看,mij=1意味着i产业和j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关系,就i产业来说,其发展较多地依赖j产业,即j产业对i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就i产业来说,其发展则能较强地推动j产业的发展。

因此,根据产业系统的可达矩阵,可以确定产业系统中每个产业的带动产业集(或称为可达集) :R(hi)={hj∶mij=1};推动产业集(或称为先行集):R=(hi)={hj∶mij=1}。

(四)划分产业系统的递阶层次 第一步:由产业系统的可达矩阵构造hj,R(hi),A(hi),R(hi)∩A(hi)的表;第二步:从表中寻找满足条件Ahi=R(hi)∩A(hi)的元素hj,这些元素hj构成第一个层次;第三步:从表中划去第二步中找到的元素hj,继续重复第二步,直到第二步中等式的元素不存在时为止,逐步得到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每一个元素hj一定属于某一个层次。

海西产业系统的层级结构状况及分析

(一)海西产业系统的层级结构状况 根据福建省各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确定产业系统,代表各部门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系统的递阶层次如下: 第一层级为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废品及废料、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电业、综合技术服务业、行政机关及其它行业;第二层级为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商业、房地产业;第三层级为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工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货物运输及仓储业;第四层级为农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旅客运输业、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第五层级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机械设备修理业、其它制造业;第六层级为非金属矿采选、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科学研究事业。各个层级在该级作用下关联,所以它们构成一个该级子系统。

同样,在该级子系统下又可分为几个子系统,根据投入产出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绘制各层级的层次结构。

(二)层级分析结论 第一,第一层级中金融保险产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燃气开采业是推动部门,发展这些产业能增加供给,刺激需求,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第二,第

五、第六层级中非金属矿采选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机械设备修理业、建筑业、饮食业、社会服务业及第二层次的商业是带动产业部门。发展这些产业,必然会产出更多的最终产品,而这些最终产品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波及效应,将增加对其它产业部门的投入需求,带动后者以更大规模的发展。

第三,第

二、

三、四层级中的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工业、货物运输及仓储业、农业、食品制造业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旅客运输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及第五层次中的机械工业既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又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所以瓶颈部门就可能在其中。另外,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机械工业最有可能是瓶颈产业部门,对其它产业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和带动作用。

第四,第一层级中的邮电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综合技术服务业、行政机关及其它产业对其它产业部门的推动作用和带动作用相对来说都很弱,是些孤立的部门。这里要注意的是,每个部门对其它产业部门的关联联系具有推动作用也具有带动作用。

而把一部分产业作为推动产业部门是指这一部分产业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带动作用相对较小;把一部分产业部门作为带动产业部门是指这部分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推动作用相对较小;把一部分产业部门当作孤立的产业部门是指这部分产业推动作用和带动作用相对都较小。 第五,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来说较落后,特别是其中的邮电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电业、综合技术服务业、行政机关及其它行业就更显滞后,它们对其它产业的关联作用还非常弱小,与世界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相差很远。

第六,海西主导产业的选择不能简单地按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三条基准,即收入方单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和关联度基准。因为海西经济区产业系统的瓶颈部门比较明显,基础产业滞后的情况又较严重,所以主导产业的选择还要全面考虑实际,一般应从具有较大推动作用又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中选择,否则,就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实现海西经济的跳跃式增长,而只能简单的扩张,从而进一步加剧基础产业的瓶颈状态。

海西推进产业转型的战略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发展内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作了科学揭示和界定。必须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改善产业集聚环境,细化专业分工,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支撑性服务业,完善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特色产业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引导发展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特色明显、布局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全球价值链是连续动态变化的,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应以主动的方式不断改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产业集群在核心环节的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群所在价值环节的进入壁垒,不断地调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促进产业集群持续不断升级。加强生态环境和治理工作,建立产业集群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网络,充分开发和利用再生资源,发展生态型工业和生态型工业园区。

(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在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标准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标准的制定者能够通过技术标准的技术要素和技术指标的确立,建立起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体系,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工作,争取有更多的中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保障我国产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实施专利,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我国企业可以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的生产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

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围绕产业集群升级需要,采取产学研联合等形式,集成一批先进技术,攻克一批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领头羊”作用。

(三)围绕地方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一个高效运行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体制保障。我国的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在国家科技长期规划中已有明确部署,这里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创新体系如何为地方产业集群服务。

现在一些地方产业集群和科研院校主动对接,一些研究机构也在产业集中的地区设立相应机构,如中国纺织科学院在浙江绍兴设立了分院,中国科学院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设立了国家生物电子研究院等等,一些省市、行业的检测机构也主动就近设立在产业集聚区。但是,这与产业集群升级的实际需要及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里需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国家要鼓励、支持公共研究资源的开放,围绕地方产业集群来建设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地方产业集群要主动吸引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向区域集聚,吸引跨国公司区域研发中心、国内领先企业研发总部落户产业集群,使创新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力。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创新资金分配也要向产业集群适当倾斜。

(四)发展相关支撑产业并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制造业由粗放、低附加值形态向集约、高附加值形态转型和升级,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不可或缺。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进入生产过程,大大增强了产品设计与更新换代能力,同时延长了价值链,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源。

也正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下,特别是与产品研发、设计相关的服务正日益改变传统的简单化模仿生产模式。中外产业集群比较分析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方产业集群仅注重制造能力的扩张,对相关支撑产业重视不够。

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建立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之间,为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咨询、代理、协调等服务的行业,包括广告业、会计、审计、法律、工程、管理、科技、工业设计等服务业,实现对制造业升级强有力的支撑。 如意大利产业区在各级政府支持下一般都设立了“真正服务中心”(Real Service Center),为区内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根据地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公共需求,在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中,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重点扶持建立一批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构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努力发挥其在促进产业升级,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进行价格协调,开展职业培训,实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积极使其成为对外合作交流和应对贸易摩擦的平台。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和“梯度转移”战略 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特点,稳步有序地推进实施“走出去”和“梯度转移”,对于保持和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走出去”战略主要是企业走向境外;“梯度转移”主要是指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日本、韩国企业转移重要的特征是“雁行转移”,即一个主导企业转移,相关配套企业也一起转移。如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投资,相关配套企业也从韩国追随至北京。

目前,广东、浙江企业也开始了“雁行转移”,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国别产业导向,完善对外投资、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措施,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投资便利、融资便利和出口保障,支持建立境外加工制造或分销基地,为国家整体经济战略和地方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服务;促进区域间的产业梯度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技术转移,支持产业集群开展与国内外同类产业集群的合作交流。

(六)实施自主品牌发展战略 品牌包括商标、商号、共用品牌、借用品牌和载体品牌等五个层次,打造地方产业集群品牌必须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地方产业集群首先可以从共用品牌入手,如广东东莞大朗毛衣、中山小揽五金、潮州陶瓷等开始了国际区域品牌的注册试点,开始探索使用集体品牌,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支持地方产业集群以区域历史文化为重要内涵,以对资源优化整合为重要手段,以品牌共享为合作方式,以总体性宣传策划为主要推广方式,全面打造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同时,将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有机结合,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和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知名品牌。

在有条件的地方产业集群,可以发掘商品的本土文化内涵,兴建特色展览馆,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展览展示活动。加快发展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的现代流通方式,推进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共同发展。

(七)促进人力资源发展 人力资源缺乏是地方产业集群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要注意培养四个方面的人才,即在装配流水线的人员、提供“交钥匙”服务的人员、从事原创设计和品牌运作的人员、从事R&D以及信息技术的知识型人才。

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专业学校,引进国内外职业培训机构,加强职业培训教育。依托地方产业集群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培养高素质的蓝领工人。

地方产业集群的基础是本地产业文化和创业氛围,要努力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产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社会建设和管理。在产业集群内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形成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创新氛围。

参考文献: 1.周英章,蒋振声.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3) 2.钱伯海.国民经济统计学[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湛垦华,沈小峰.普里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蔡绍洪,彭仕政,伍进等.耗散结构与非平衡相变原理及应用[M].贵州出版社,1998 5.王蒲生.轿车交通批判[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谢富胜,黄蕾.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兼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的演变[J].教学与研究,2005

(8) 7.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8.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
做个励志少年——读《鹏程万里》有感
孙老师,我向你推荐一个人
回家乡
下雨了
美丽的通灵大峡谷
诗意的校园
当我胜利时——乐
雷雨
田野秋色
春天
水库风景
眼镜啊眼镜,别缠着我了
乡村的傍晚
对企业内部人才流动体系的思考
孤立点分析在税务审计上的发展运用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务审计
中国企业的物流运作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探讨
基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我国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调
烟草行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前标准化作业研究
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
解析当前税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审计师行业专长文献综述
理财收益的会计核算、税务处理及审计监督
CIO在物流企业的地位及价值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税务审计工资薪金扣除的问题及建议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比尾巴》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七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六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六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四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