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5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

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是-fl历史悠久的课程,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洇染了国人的心灵,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在文明的传递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下,大学语文却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成了“鸡肋”。其处境的尴尬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代青年学子的求知需要,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适当的改革。改革很有必要。创新势在必行。

1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仍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教母语,同时也在教民族的思想和感情。大学语文历来更被认为是“高级母语”教学。母语的学习绝不像数理化那样只是一个训练为主的知识性、工具性和能力问题,它还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关系到传承文化传统、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母语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工具性,而大学语文是高等层次的母语教育,更强调人文性和审美性。

然而,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把汉语当做外语来教,这是造成语文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y。而信息化社会,人们的交际、求学动机日益功利和世俗,母语教学更是淡出“江湖”,外语之风态意蔓延。定睛看来,我们很多大学的学生论文写得是错字连篇,作业更是网络产品。有的甚至连请假条也不会写。在哀惋之余,我们大学的语文学习就非常值得反思。

2新时期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

母语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语文(这里当然指母语)教学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它应该更侧重于人文性和审美性。大学语文最大限度的载负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内涵,是传播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大学语文是人学,最有利于培养人的美好情感,提高人的修养,使人获得身心健康,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难以相比的[z]。但当下社会,信息发达、网络便利,在繁忙的经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更喜欢文化快餐。正如“百家讲坛”红遍大江南北,通俗的讲述把古典深邃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变成了心灵鸡汤,慰藉着喜欢快捷方式的年轻人。

在这种转型期的文化淡漠中,我们的大学语文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想想上世纪初的那些学贯中西的大家,拿着一本书,收放自如,在一堂课上,带着学生穿越思想的隧道、跨过邃远广裹的时空,笑谈古今中外,纵横万里书卷。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纵情享受着知识带来的偷悦。这种知识的积淀汇成修养的河流,无论是在民族命运的风口浪尖上,还是人生的苦难坎坷中,都给人以信念,给人以力量。在季羡林先生的《二月兰》中[[3],我们所领略的就是学富五车的季先生在人生的风雨中,用信念的力量在亲情的支持中淡然渡过人生中最不堪的一段,仍然保持着前进的风姿,提升着卓越的东方文化。

这种人文修养的炼成,需假以时日,更需开阔的思维、高远的眼界和苦学的作风,才能在积淀中成长,化风化雨,最终酿成灵魂的佳境。无论是在功利、污浊或者清明的世风中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本真,保持做人的道德底线,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达观洞明的心胸,品味人生、补充灵魂的给养,热忱执着、清新健康生活着,正直坚韧、乐观快乐工作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所以,大学语文应该是依托于教材的文学素养课,面向社会、面向人生的人文修养课;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以一颗平常心去生活、去奋斗、去努力的“新人”。"

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3. 1教学手段创新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以启发想象,诱导联想的讲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但是容易流于感官的直观印象,讲解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枯燥,缺少刺激信息接收的手段。两者结合,既丰富教学过程、充分展示教学内容,又能够有深度、有拓展地讲解。

例如,在《长恨歌》的讲授中,先安排播放了《红楼梦》中“宝玉诉衷肠”一段视频,再结合演员们非常到位的角色把握、有声有色的画面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来分析这个片段中四个男女主人翁不同的性格、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心理活动,细腻的情感变化、微妙的爱情冲动,以引起青年学生对爱情的思考,最后导人课文的阅读分析。因为教学导人较为新颖,不仅让青年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爱情,而且对爱情的鉴赏理解也会更深人一步。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发现,领略社会百态、人情冷暖、爱情、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增长学识和审美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包容他人、热爱社会和生活、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勇于突破和超越自己的“达人”。

3. 2教学内容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与人文性教育结合。在钱钟书先生的《吃饭户〕一文中,作者纵横摔阖,谈古论今,笑谈之中,思维开阔放达,宁静但不失幽默,体现了一种学者型的雅趣。但对于90后的大学新生而言,完全是陌生化的生活和思维。甚至个别学生感到深奥难懂。时代不同,对语言的领略和欣赏的深度、广度完全不同。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就结合了今年最火的小品《不差钱》,进行语言风格的对比,同是阐述吃饭这一社会现象,虽然主题相似,但着眼点不同,表现的语言手段和创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味道。“不差钱”化用大家都知道的俗语“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还有“打白条”这一特殊社会名词,以点带面,一斑窥豹式地折射出社会中的功利和家族观念。

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理解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不同审美价值。《吃饭》是联想的盛宴,是思想的自由王国,是文人学者的诗意生活表述。《不差钱》是幽默的舞台,在诙谐中极尽嘲讽,逗笑中带着辛酸,在夸张中看透世态人情。这种幽默是鲜活的、是通俗的,也是雅俗共赏的。

3. 3教学模式创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阅读和写作特点分析,这一点是很多大学新生所厌倦的。在教学环节的教材处理中,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能仅停留在课文本身。对课文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讲解《兼爱》时,我们把《兼爱》和《秋水》就语言风格、思想意境、写作技巧的借鉴三方面进行对比。首先是语言风格的不同,论证效果的不同。《兼爱》从“家国”立论,从治到乱、从父到子、从君到臣、从上到下、从长到幼、从家到国,围绕“不相爱”展开论述,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而《秋水》则善于设喻、善于对比,语言形象生动、喻体巧妙通俗,纵横摔阖、挥洒洒脱、收放自如。其次是思维特点的不同。两者对学生培养高屋建瓶的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帮助。《兼爱》一文既有心怀家国的高远境界,又有回环复沓的辩论技巧;《秋水》一文则富有思辨的哲理,能够体会穿越时空的浪漫阔达,也能习得层层深人、环环相扣的逻辑艺术。对学生而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汲取思想的营养和谈论的技巧,尤其谈论的技巧,更是象牙塔中的学生所缺乏的。这样读写教学就变得更实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填密严谨的思维方式是很好的锤炼。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间题,其结论是不相同的。答案的多样性使思维变得开阔,概括问题的全面性使思想变得更立体成熟。

4结语

在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突破传统的讲解,冲破灌输的案臼,在语文教学中突出与现实的联系和结合。大学的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阅读欣赏审美的层面。而应该通过鉴赏活动增进人文的修养、完善人格、提升品位。以文章学习为载体,培养青年学生自信而不自负、平凡而不平庸、含蓄内敛而不妄自菲薄、积极进取而不钻营逐利、包容宽厚而不纵容狗苟、正直向上而不刚慎偏激的人格,开阔其心怀家国、情系社会的胸襟,提高其关怀自我、关怀生命的人文意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带着一颗勇敢的心,成为一代有信念的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个平凡的人
我的“机灵鬼”弟弟
给爸爸画像
我又敬又怕的班主任---孙老师
俺家的牛圈
爸爸是一种动物
红领巾在飘扬
我的“书虫”老爸
老师
老爸的油性头发
妈妈的爱
老爸的脾气呀!
我最敬佩的人
我们班的“三剑客”
我的哥哥
探析焦炉煤气制取天然气技术和经济
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浅谈枫笏路立交中桥施工
信息网络时代CBD的发展模式初探
浅谈保利天玺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原则及手法
园林绿化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要点和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探讨
浅谈集团企业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试论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与管理
园林设计在园林施工中的有效应用
园林景观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园林施工的给排水问题问题分析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研究
《学会合作》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之二
《学会合作》课课练
《学会合作》教案之一
《学会合作》教案之二
《夜晚的实验》教案之一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之四
创造发明的金钥匙——仿生
《学会合作》教案之三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课练
《夜晚的实验》教学案例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之一
科学发明故事四则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之三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