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甘肃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1)论文

甘肃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甘肃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1)论文

摘要: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省,第三产业对甘肃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六大支柱产业不容忽视,优化支柱产业是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要保证。甘肃应充分重视商贸业、物流业、金融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信息服务、房地产业等经济增长亮点和新兴产业,使这六大支柱产业能健康、稳步前进,共同促进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甘肃;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支柱行业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竞争的激烈,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甘肃作为中国西北内陆腹地与陕西、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四川相毗邻的省区,是新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另外,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006年,甘肃省的第三产业所占的GDP的比重年已达39.54%,略高于全国的39.35%和西部平均水平38.58%,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40.79%,只有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尤其是以金融、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和信息服务等六大支柱行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才能营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根据产业结构理论中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经济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变化而变化,即当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增加比重趋于缓慢上升而停滞,甚至缓慢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将减弱,继续发展需要第三产业的协同和激励。

甘肃省第二产业在规模和结构上已有了很好的发展,因此要突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服务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二、甘肃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一)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讨论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用SPSS软件对甘肃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全省GDP作相关分析,得到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全省GDP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84,并且相关系数一侧概率小于0.01的显著性水平为0,拒绝它们之间不相关的原假设,并且它们之间高度相关。

(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或一组变量(自变量)的变动对另一个变量(因变量)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根据自变量的已知固定值来估计或预测因变量的总体平均值。 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自变量,全省GDP增加值为因变量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见表1。

表1结果显示,在这个线性回归模型中,对常数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中T统计值为2.27,显著性水平0.044,检验结果变量不显著,不能通过检验,接受常数项回归系数为零的原假设,常数项为零;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中,T统计值为18.128,显著性水平0,检验结果变量显著,通过检验,拒绝第三产业增加值回归系数为零的原假设,第三产业增加值系数不为零。回归方程的检验中,F统计值328.619,显著性水平为0,检验结果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而判断变量回归的综合贡献是显著的,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全省GDP线性关系显著,且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回归方程为: Y(全省GDP增加值)=2.252X(第三产业增加值) 从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每增加1 000单位,GDP就增加约2 252单位,第三产业本身就是GDP的构成之一,其余1 252单位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这就说明第三产业具有关联性,它可以带动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

三、甘肃六大重点服务业分析

(一)对六大行业的简单描述 从表2看出2006年甘肃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构成比例中物流业(包括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包括教育业)、金融业占有较强优势,除这五类外的其他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占据较大比重。

(二)主成分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物流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和旅游业六大支柱行业来考察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第三产业进行描述,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能反映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主成分分析步骤如下:

(1)将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

(2)求出标准化后的六个指标的协方差矩阵;

(3)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并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选择主成分;

(4)求出样本的得分及排名。 因为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8.510%,足够代表所有指标的信息,故选择前两个主成分。 其中Zx

1、Zx

2、Zx

3、Zx

4、Zx

5、Zx

6、Zx

7、Zx

8、Zx9为1998—2006年标准化后的年度数据。 利用表4可得到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f1=0.984Zx1+0.982Zx2+0.991Zx3+0.941Zx4+0.997Zx5 +0.979Zx6+0.996Zx7+0.289Zx8+0.260Zx9 f2=-0.118Zx1-0.166Zx2-0.809Zx3-0.232Zx4-0.050Zx5 +0.124Zx6-0.012Zx7+0.956Zx8+0.965Zx9 利用fi=(0.76646f1i+0.21864f2i)/0.9851对两个主成分按其贡献率求得行业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名,见下页表5。

从表5看出,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中,商贸业、物流业、金融业仍是这六大支柱产业的核心,对第三产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其发展的好坏关系到第三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甘肃应充分重视商贸业、物流业、金融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信息服务、房地产业等经济增长亮点和新兴产业,使这六大支柱产业能健康、稳步前进,共同促进甘肃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省,第三产业对甘肃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大支柱产业不容忽视,它是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几点甘肃更好更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1.确立一个内部结构优化、快速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加大对金融保险业、旅游业等增加值高的“朝阳产业”投入,同时继续发展有优势的传统行业; 2.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的改革、开放,提高其市场化程度,逐步取消或调整不合理的产业限制政策,允许更多的经营者进入,通过平等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3.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全面促进甘肃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省会兰州应强化现有的贸易、经济、教育科技信息中心的功能,建立起完整的社会化生产体系;张掖、金昌等中等城市要重点发展交通、通讯、科技服务等基础产业;广大农村地区应以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批发市场、集市贸易。

参考文献: 周文丽.甘肃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调查研究,2007,

(8). 杨立勋,秦梓华.甘肃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及发展对策[J].经济纵横,2006,

(4). 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陈自芳.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瓶颈[J].经济学家,2001,

(3). 施燕祖.南通市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互动问题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3,

(4). 刘秀兰.加快西部第三产业发展的必要性问题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2). 王荣玉.第三产业如何走循环经济之路[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

(3). 邹再进.对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J].国策省情,2006,

(1

2). 秦梓华.甘肃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内部结构特征分析[J].国策省情,2006,

(1). Hans-Jorg Bullinger、Klaus-Peter Fahnrich、Thomas Meiren. Service engineering——methodical development of new service pr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的绝招
非常妈妈
佩服
钢笔引起的泪……
我的物理老师
战神老爸
一个这样的老师
伟大的爸爸
“田野”的希望
小弟
小胖墩
姐姐的红树叶
黄金搭档
我的朋友“四大冠军”
手术
浅析我国高校课程伦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南充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调研
论高职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商务英语的语用失误
浅谈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实际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如何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思考与实践分析
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浅析如何科学管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
民族预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浅谈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综合能力培养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普通高校招生地域限制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蛇与庄稼》教材理解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札记
《蛇与庄稼》相关知识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札记
《蛇与庄稼》教学札记
《蛇与庄稼》相关知识
《蛇与庄稼》教材理解
《春日》教学设计
《蛇与庄稼》教学札记
《蛇与庄稼》相关知识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蛇与庄稼》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