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田阳县石山区竹产业经营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1)论文

田阳县石山区竹产业经营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1)论文

摘要:田阳县是广西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县份之一。该县石山地区由于生态条件恶劣,给当地农林业生产带来许多不利影响,而该县素有种竹习惯,生长石山地区的竹子既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不少经济利益,也改善了石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但由于该县竹子种植规模不大,面积分散,经营粗放,加工技术及资源利用水平低,竹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不高。

在分析该县石山区自然社会条件及当前竹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采取调整林农结构,加强科技投入,集约经营,良种良法,大力发展竹材加工。改善交通等设施的对策,以推动石山区竹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田阳县石山区;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一次栽植成功就可持续利用,而且用途广泛。田阳县素有种竹子的习惯,特别是近十年来,该县把发展竹子作为石漠化治理的当家树种,大力种植竹子,使全县竹子面积从1997年的2 600公顷增加到现在的7 334.4公顷,年产竹材110万根,芛干40吨,竹材加工产值达到2 460万,涌现出了不少农民种竹致富的典型。

实践表明,种子种植在有效地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县南部石山区林地资源丰富,竹子发展潜力大,大力发展竹产业,对增加石山区农民收入,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改善石山区生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田阳县的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田阳县位于广西的西部,国土面积1 394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了45%。

该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总的特点是:雨热同季、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天气炎热、暑热过半、无霜期长、光热充足、四季常青、雨量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为广西的三大旱区之一,年平均气温18℃~22℃,年雨量1 100毫米~1 350毫米,年蒸发量1 930.2毫米,年日照时数1 911.9小时,无霜期352天。

是竹子最适宜分布区。 该县石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部,面积为143 200公顷。

石山区多数为棕色石灰土,土层浅薄,易受雨水冲刷。石山区喀斯特溶岩地貌特征明显,保水保肥力差,峰丛海拔700米~1 100米,常见有漏斗、落水洞,地表无河沟,水源奇缺,人畜饮水很困难,其中严重石漠化的土地面积49 200公顷。

据2007年竹资源调查,该县南部石山区有竹林面积4 533.4公顷,占全县竹林面积7 333.4公顷的61.8%。 2.社会经济条件。

田阳县石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共有6个乡镇,人口15.4万,占全县人口33.4万的46.12%。因石山区立地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较差,2007年人均收入2 012元,仅占土山区农民收入3 164元的63.6%,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3.竹类资源发展现状。该县种植竹类历史悠久,种类有吊丝竹(Dend coca lamus minor)、大勒竹(Bblumeana)、粉单竹(B.chungii)、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青皮竹(Bambusa textileis)、杂交竹(B.peraa riabilisxD.daii30#)、绿竹(Dend roca lamopsis oldhami)、吊丝球竹(Dend roca lamopsis beecheyana)、甜竹(Dend roca lamus lamus latiflorus)、杠竹(Sinobambusa henrgi)等十多个竹类品种。

主要分布在县南部的六个乡镇,共4 533.4公顷。其中,杂交竹和吊丝竹在南部的那满镇。

五村乡分布较广,长势良好,竹业收入巳占村民收入的60%以上,竹业巳成为石山区竹农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

二、竹产业现状与特点 1.竹林面积小、蓄积少,竹材利用、产品销量均不大。该县主要石山区的南部六个乡镇竹子面积仅占林地面积的18.3%,而有较好经济效益潜力的竹林约1 800公顷。

每年可伐竹64.1万株,约4万吨,要形成一定规模的竹编或竹浆材市场,此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目前的竹业现状是除少量石山区农用竹和竹器等生活生产用品需求量较大外,大部分乡村竹林及竹产品滞销,其原因主要是竹林分散在崇山峻岭中,生产成本高,交通闭塞,销售信息不灵。

2.竹林经营水平不一,生产力两极分化明显。该县石山区竹林大多数经营管理粗放,农民一直沿袭古老的只种不管的生产方式,任由其消长,生产力低下,如巴别乡大问村的吊丝竹林。

而集约经营的竹林生产力较高,如五村乡大路村的吊丝竹林。两者分化极为明显(见表

1)。 3.加工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

该县石山区农民仍处于生产、出售原料竹阶段,竹业加工发展缓慢,仅会编竹筐、箩、席、笼等手工产品,没有像样的加工基地,更没有现代化的先进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产品粗糙,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民也不重视竹林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竹林地发展中药材、竹荪、竹菌等多种经营项目几乎没有。

石山区的农民也没有采笋出售习惯,少量采笋也仅限于自用,商品化程度低。以吊丝竹测算,如产鲜竹笋6t/hm2,按1 100元/t,市场价计,石山区鲜笋收入近300万元。

由于竹林资源缺乏有效利用、产值低,从而导致竹业发展缓慢。

三、竹产业开发的有利条件 1.竹子产品市场广阔。竹类植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易种易管,效益高,是石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以笋材两用的从生竹为例,通常农民每年投入不足4 500元/hm2,笋材收入可达1.5万元/hm2,竹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一是竹笋是营养丰富、同时又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品,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世界各地喜爱,目前中、日及东南亚巳成为世界三大竹笋产区,中国以年人均消耗竹笋2.5kg计,年消耗量为325万t,日本是产笋大国也是竹笋进口大国,每年从中国、东南亚进口竹笋20万t以上,欧美市场对竹笋需求量也逐年上涨。二是竹材应用广泛,可用作建筑、造纸、轻工、食品、化妆品、家具、包装、运输、农具等方面,其中竹浆造纸是日益受重视的新兴产业。

目前该县南化造纸厂,产生产能为10万t,消耗竹材30万t,该县三雷果菜批发市场每年用于运输的菜筐消耗竹材8万t,由于该县竹林分布不均及竹材多用性生产力低,竹材原料严重不足。 2.竹子对石漠化治理效果显著,易为群众接受。

竹子栽培技术方便,适于石山地区栽植,造林成功后,只要管理得当,即可长年丰产稳产。该县2000—2003年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在那坡—坡洪—五村,坡洪—洞靖、坡洪—巴别,五村—那满等乡级公路沿线种植吊丝竹、杂交竹10万株,现巳郁闭成林,竹林除了为农民提供6t~8t /hm2竹笋,竹材30t~50t/hm2外,还增加石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优化了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对石漠化治理效果明显。

3.适宜发展种子的山地面积大。该县石山山区六个乡镇面积143 200hm2,宜林地的石山区未利用地则有55 000hm2,这些林地岩石裸露面积达60%~70%,岩缝石隙间深浅不均的石灰土,富含钙,透水性强,保水能力差,当地的其他树种生长缓慢,经济效益差,而农民在这些峰丛洼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产量也十分低,从兴达村的种植对比试验看,经济效益明显不如种竹子,具体见表2。

在2000—2003年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在该县的兴达村的山脚退耕地、半坡荒山、石缝地等各种立地条件下试验种吊丝竹、杂交竹、麻竹均获成功,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造林后第三年,立竹平均胸径9.2cm,高度13m,新竹1 800株/hm2,新竹产量21.61t/ hm2,从引种对比试验看,石山区是十分广阔的竹子发展基地,具体见表3。 4.石山竹林栽培技术简单,便于推广。

2007年以来,该县组织石山区竹农进行技术培训四次,参训农民3 600人。实践表明,只要对农民进行相应的造林技术、管理措施、整地、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等技术培训,能较大地提高农民竹子栽培的水平,提高竹林成活率,提早竹子成林,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5.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十一五”以来,该县把竹业开发作为建设生态林业、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施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竹产业发展战略,这将对该县竹产业起到巨大的整合推动作用。

四、石山区竹产业可持续利用对策 1.调整林农结构,置竹产业于重要地位。石山地区耕地面积少,农作物产量低,农民口粮紧缺,毁林开荒、林粮争地现象突出,导致石漠化日趋严重。

而农民也没有在毁林开荒种粮中获得更多收益。因此必须要引导和规划林农种植结构,置竹产业于发展当地经济中重要地位,在遏制毁林开荒行为的同时,扩大竹林种植面积。

发展种植竹子二至三年即有经济收益,可解决农民退耕还林因林木生长周期长,收益慢,短期生活来源少,农民生活脱贫实际问题,真正靠山吃山,以山养人,因此在石山区予以竹产业重要地位,加大竹子种植面积,既是竹产业开发的前提,也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保证。 2.加大集约经营强度,提高竹林生产力。

该县石山区竹林分散,经营水平参差不齐,总体经营水平偏低,竹林产量不高。除了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外,要引导农民集约经营,把低产竹林进行改造,填土垒石、砍伐老弱虫竹、垦土施肥,对采伐过量的残败低产竹林,在一至二年内控伐和严禁采笋,护笋养竹,恢复合理密度,逐步营造优质高产的竹林基地,提高竹林生产力。

同时利用竹林环境,发展林下养殖业,以养殖促进竹林高产稳产。 3.因地制宜,择种栽植,提高效益。

适合石山区生长的竹种较多,应根据竹产品的销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竹种。如青皮竹篾性强韧可编织精美竹器,此竹适栽植于石山中下部;吊丝竹竹壁较厚可编织箩、筐、笼、席等,此竹可种在石山各处。

现有的新造吊丝竹、麻竹、吊丝球竹等竹林均可改为笋材两用林,产值比单纯出售原竹高,由于笋用竹季节长,笋产量大,应以发展为四旁林为主,这样可降低投资、投劳,管理方便,运输快捷,经济效益较高。同时要加强竹子良种基地建设。

4.积极引进大型竹材加工企业,提高竹器加工技艺,发展竹材工业。在巳初具规模的田阳工业园区基础上规划建立竹木加工园区,加大招商力度,让园区尽快产生效益,同时引进各类竹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山区传播竹业技术,为做大做强该县竹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5.改善石山区交通和通讯条件,拓宽竹产品销售市场。该县六个石山乡镇屯与屯之间相隔大山与山弄,有50%的村屯、45%的农民居住在山弄里,没有修通机耕路,现有的村屯机耕路小、坡陡、弯多、运力十分有限、通讯方面仅各乡镇、村公所有程控电话、移动信号覆盖范围小、大部分村屯信息闭塞,因此要抓住当前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交通、通讯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石山区运输能力和捕捉市场信息的速度,从而拓宽竹业市场,增加竹产品销售量,提高竹林经济效益,以市场带动石山区竹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1)要改善石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要从石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按靠致富在山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农民意识到种竹子既增加收入又可改善生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2)石山区竹类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充分调动石山区农民的积极性,继续加大发展竹产业力度,扩大面积、连片种植、集约经营效益才显著。

(3)聘请专家不定期对竹农进行培训,指导竹业生产技术,统一技术措施,建立良种基地,实施良法种植、管理。

(4)加大对竹业经费投入,重视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竹业给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

(5)加强对现有竹林的管理,集约经营,提高林分生产力。 参考文献: 戴启惠.广西竹种及其栽培[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谢考福.竹子生产与加工[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田其纯.竹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表扬
泥泞的路面不见了!
爱唠叨的妈妈
我家的超级侦探
啊,这个人可真“懒”!
为什么?
一个熟悉的人―妈妈
口袋老师
Myfriend薛超
我爱美的奶奶
过路人观察记
爱写作的爸爸
爸爸,请你不要出去了!
原创
诚实与信任
浅谈基于确保监理指导工作正确下的建筑工程监理规划
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间的关系
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防渗技术及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浅析如何加强工民建施工管理
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的探讨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管理的分析
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基于建筑工程监理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防火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设工程管理承包模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第一朵杏花》教案之二
为课堂的灵性感动着——《第一朵杏花》反思
《苹果里的五角星》同步练习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之一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之二
《第一朵杏花》教案之三
《第一朵杏花》教案之一
《江南春》教案之二
苏教版《燕子》教案之二
苏教版《燕子》一课的教学案例
苏教版《燕子》教案之一
《江南春》教案之一
《第一朵杏花》课文原文
《第一朵杏花》一课的教学方法
《第一朵杏花》教案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