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甘肃如何应对金融危机(1)论文

甘肃如何应对金融危机(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1

甘肃如何应对金融危机(1)论文

摘要: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甘肃的投资、消费以及进出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针对这一局面,甘肃省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出口模式等几方面来刺激经济快速复苏,从而摆脱危机束缚的局面。

关键词:甘肃;金融危机;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

9)23-0100-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加强,一国或一地区在经济金融领域出现危机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并逐渐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与区域性或全球性经济失衡相伴随,同时又表现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扭曲及国际游资的攻击,使国际金融系统变得尤为脆弱。具体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者预期的变化引起投资组合的调整,继而导致资本流动发生逆转,这为危机爆发提供了可能。

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普遍经历过一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最初,投资者对其经济前景保持乐观的预期,因此,大规模的资本不断流入这些国家。

而在这之后,这些国家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逐渐暴露,资本金不足、监管不力、过度负债、道德风险、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赤字增加以及政府担保弊端等不断显现出来。 第二,导致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2002—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投机严重,房价上涨速度惊人,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此次金融危机以利率的不断上升和房价持续下跌为导火索,其根源是由于相关衍生产品包装过度以及金融机构财务杠杆过高,放大了金融市场风险,使房价及利率的波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造成市场的整体波动,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第三,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缺位,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主观上,美国长期以来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因而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

发达金融市场的决策者和监管当局没能充分评估并消除金融市场不断积聚的风险,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而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 第四,一国金融危机通过国际“传导”途径,蔓延到其他国家形成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有多条途径:

(1)通过贸易渠道传导;

(2)各国间的货币竞争性贬值使危机通过汇率途径传递;

(3)各国资产市场的相关性为危机传导提供了又一途径;

(4)市场流动性的缺乏可以通过传导放大危机;

(5)投资者的群体非理性因素也对危机的传导起到了作用。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经济的影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扩大和蔓延,国内外市场环境突变,甘肃省经济下滑的势头明显,特别是2008年9月份以后,工业经济持续回落的态势加剧,造成全省经济下滑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工业支柱产业增速放缓,效益严重下滑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省实体经济影响进一步加深以及国内外需求拉动减弱等因素影响,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钢铁、铁矿、石化、煤炭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出现需求萎缩、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对一些下游行业的影响也有所显现,工业增速明显减缓,实现利润大幅回落。

(二)物价高位徘徊,影响城乡居民生活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甘肃省的物价上涨幅度放缓且呈递减态势,但依然处于较高价位。2008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8.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7.9。

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的价格涨幅仍然偏大。如果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负财富效应持续存在,未来消费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将会制约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和销售规模。

(三)社会投资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 据甘肃省企业景气监测汇总资料显示,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和国内PPI上涨加快等因素影响,省内各企业负责人对2008年四季度全省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保持了谨慎而乐观的态度。虽然全省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运行在景气区,但指数呈现下行态势。

(四)外贸出口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从2008年全省外贸走势来看,呈先扬后抑态势。到12月份当月降幅达到46%,其中进口下降了近5%,是全省近几年来的新低。

外贸出口额出现近几年来首次负增长,严重影响了全年进出口任务的完成。受世界经济放缓、外部市场萎缩影响,全省大型资源加工企业原材料产品出口和上年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机电产品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困难。

三、甘肃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为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十项措施,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此项措施,主动出击,从增加居民收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出口模式、确保行业稳定等方面出发力求使其平稳渡过难关,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一)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外部经济的冲击 扩大内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国内市场巨大的优势,有利于我国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消费倾向和消费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有效供给、建立我国中长期消费政策体系,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扶持发展优势业的契机,努力向国家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产业引导资金,以扩大内需。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重点促进农村消费、稳定住房消费,积极培育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已经不再强劲,国民消费信心也明显不足。

当此关头,必须加强政府的投资。通过投资来扩大内需,促进全省经济增长。

甘肃由于地处西部、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这也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甘肃省应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物质条件的决策。

(三)改进出口模式,提高抵抗国际风险的能力 建立多元化的外贸出口市场,促进甘肃省外贸出口的稳定发展,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继续实行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着力稳定出口增长。政府加大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稳定出口的力度,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努力提高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辟服务贸易新领域。

增加省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重点是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口。

(四)促进钢铁、电力、有色、冶金等主要行业稳定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振兴钢铁、有色金融产业出口退税、增加储备、直供电试点等各种相关政策,支持冶炼企业建设自备电厂,鼓励企业发展煤电冶联营。整合省内钢铁及有色金属资源,重点支持省内重点企业,牵头整合本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基础性生产技术的创新,提高关键技术开发力度和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抓住国家应对全球金融风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围绕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黄晓龙.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J].金融研究,2007,

(8). 陈炳才.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重新认识[J].金融研究,2007,

(5). 2008年甘肃消费品市场分析及2009年预测.国际统计局甘肃调查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E家
我敬佩的一个人
我的野蛮老妈
我们班来了一位实习老师
邋遢大王
爸爸戒烟
傻子
我的好朋友咯(二)
一位清洁工
我的同桌
我的“老班”
自我介绍
“娇气横生”点子妹
讨厌的同桌
试论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和相应的策略研究
探讨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中路基压实度控制问题
水稳碎石基层裂缝控制措施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有效应用
市政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问题解决措施
市政桥梁现浇盖梁支架的优选方案研究
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基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浅谈我国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研究与控制措施
浅谈10kV供配电线路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技术
新时期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解析
对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探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之四
《嫦娥奔月》课文内容
《在大海中永生》课文内容
《阅读〈伊索寓言集〉》教学设计之一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之四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之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之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之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设计之一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之四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之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设计之二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之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