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江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1)论文

江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2

江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1)论文

[摘 要] 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而江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而言都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 展是符合江西省情的最佳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障碍,提出要改变江西旅游业发展落后的状况,必须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 【论文关键词】 旅游业;研究分析;展望 一、江西省旅游经过30年发展的现状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江西旅游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线,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出水平连续登上新的台阶。 截止“十•五”末,江西省旅游产业已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红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十•五”期间,江西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26.3万人次,年均增长13.7%;旅游外汇收入3.73亿美元,年均增长8.1%;接待国内旅游者1.87亿人次,年均增长11.8%,国内旅游收入108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4.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1亿元,年均增长14.7%。200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5095.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3.73%和32.88%,比“九•五”末期增长99.52%和137.76%,分别完成“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112.48%和114.29%;旅游总收入约相当于全省GDP的7.9%,比上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期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8%;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增长30.3%;接待国内旅游者5057.93万人次,增长23.69%;国内旅游收入311.5亿元人民币,增长33%。 首先,江西省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和带动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快速发展,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2000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1年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2011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其次是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再次,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江西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由“九•五”前期每年21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万元。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 江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同较好的省份比,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江西省的旅游业与周围各兄弟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世界范围来看,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是衡量该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1997年江西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3.3万人,比浙江少67.8万人,比安徽少15.7万人,比福建少101.7万人,比湖南少16.8万人,只相当于广东的1.8%。其中接待外国人3.2万人,也大大低于邻近各省。江西的旅游业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来我省旅游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消费水平和逗留时间却低于周围各省。旅游的吃、住、游、玩、行、购等各个环节挖掘力度不够,能使游客多花时间,多花钱的项目还不多。1997年江西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只有0.45亿美元,仅相当于浙江的13%,安徽的70.3%,福建的7.3%,湖南的32%和广东的1.6%。 到2001年江西旅游总收入161.39亿元,其中外汇收入0.703亿美元。是1978年的77.3倍(约91万美元),但只有湖南(第一位)的26%,只占全国的0.4%,总量较小。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9.63万人。根据200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1年,中部六省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是湖南,其旅游外汇收入为2.70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50.46万人次;其次是湖北旅游外汇收入为2.00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66.78万人次;河南为1.33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6.56万人次;安徽也达1.06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8.09万人次;山西旅游创汇收入0.5947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9.78万人次;而全国各省平均达到5.7亿美元。江西创汇收入排在全国第25位,位列中部六省倒数第二位,仅高于山西。 2007年,江西旅游总收入463.7亿元,其中外汇收入1.96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66.4万人次;中部六省中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还是湖南,达6.42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20万人次;湖北4.13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32万人次;河南3.18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88.08万人次;安徽4.24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06.43万人次;山西2.212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73.78万人次;江西处中部六省最后一位。 由上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比于1978年,江西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纵向比较形势喜人。但是,跟周边省市和中部地区其他省份比,形势是严峻的。 江西旅游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形势逼人。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 二、江西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障碍分析 从历年来全国各省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的横向比较来看,江西省旅游业现状与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极不相称,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已到了不得不正视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了。

(一)障碍之一:旅游产业管理的现行体制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行业,由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零售业和保险业等构成。同时,旅游业务又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交叉产业,与其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商业等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不仅不能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甚至彼此之间壁垒森严,宏观调控乏力。而现行的各地市、各景区、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人微言轻”,对本行业的全面管理力不从心。 由此可见,要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分头管理、政出多门、事权不分、职责不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过去上下间、地区间、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各部门、各地区间的协调和相互配合,形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力。

(二)障碍之二:现行旅游产业结构与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旅游企业是市场主体,但江西省旅游企业实力过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没有形成行业实力,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竞争。 在江西省数百家星级宾馆酒店中,五星级宾馆只有5家,四星级宾馆45家;全省670多家注册旅行社中,只有一家南昌春秋旅行社是全国百强社,那还是得益于它是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全国百强社第一名)在江西的唯一分社。“散、小、弱、差,经济效益低”是目前江西旅游企业生存状况真实写照。 江西各旅游景区建设没有高水平规划、重复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如比较柘林湖和仙女湖,我们很难从中找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纵观江西旅游资源,多数以简单的“传统观光旅游”为主。而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种需求;加之观光游客在景点上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观光旅游大量的花费倾斜于交通运输,同时也加剧了交通的紧张程度。此外,观光旅游的经济效益不高,国家旅游局对来华旅游者曾作过抽样调查,海外游客在华花费按旅游目的地分组统计,“观光游览”组消费水平最低。我省入境旅游每年接待几十万人次,但人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这正是因为大部分游客是观光客。

(三)障碍之三: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旅游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投入与产业是成正比的。旅游产业的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资金、技术的投入。特别是交通、环保等配套设施投入额巨大。由于我省于我省财力有限,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彻底抛弃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协力共举办旅游。 江西2007年全年旅游行业共正式签约引进外资项目9个,协议投资总额22918.5万美元,实际进资4808.08万美元;正式签约引进内资项目122个,协议投资总额109.794亿元人民币,实际进资75.739亿元人民币。 而与我省相邻的湖南省,2007年民营资本、外资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2007年,民营资本、外资对湖南省旅游业的投入总额在80亿元人民币以上。

(四)障碍之四: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相比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它主要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上。而江西疲软的市场现状,使得本身就不充裕的人才加速外流。 根据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08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一名导游的年工资指导价位的高中低三档分别为20115元/年、14053元/年、11036元/年,平均年工资15068元/年;而与南昌消费水平相近的长沙市劳动主管部门早在2006年公布的导游工资指导价高中低三档分别为22400元/年、14800元/年、11800元/年,平均年工资16334元/年,已经高于南昌2008年导游工资指导价。而导游的收入构成除了工资以外,还包括其他例如小费、佣金等,而这些又和该地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商品种类等息息相关。湖南尚已如此,那些旅游发达的省份就更不用说了。曾经就有一名江西导游直言,“以导游的辛苦付出而言,你认为这样的收入会有吸引力吗?” 据有关部门统计,南昌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中,最终留省的只有15%左右,多数选择出省淘金。 高素质导游留不住,导游队伍难免良莠不齐,难令游客满意。一位在九江龙宫洞游览的游客诉苦:导游只会利用钟乳石开些无聊的玩笑,对钟乳石如何形成等专业知识却一问三不知。 在专业队伍中,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素质偏低,约有三分之二未达大专水平;一线服务人员素质更低,多数是初中文化,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未经专业技术训练,难以适应本职工作要求。 三、江西旅游业战略调整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产业地位,科学规划,持续发展。江西省内有不少地方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症结。政府部门应顺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真正解决长期困扰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要制定高标准的发展规划,明确定位。好的规划可以保证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在规划指导上,要注重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防止旅游开发低档次和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整体形象上,突出江西是山水风光、文化景观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多功能旅游胜地。制定各主要旅游区既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又要与其他旅游点相得益彰的发展规划。

(二)强化政府职能,创新体制,增强旅游活力。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底子更薄,基础更差。旅游业关联性、依托性、综合性又很强,运作涉及面非常广,因此更需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开展宏观运作与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促进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政府代表着社会整体的利益,应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只顾自身利益的延伸。 一项旅游政策的实施与否以及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利博弈。分割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产品的统筹开发,相反的还容易产生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等弊端。要理顺行政机关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管辖和经济往来关系,消除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市场分割、经营壁垒等方面的弊端,以营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提高综合效益。

(三)加快产业化进程,外引内联,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江西旅游产业规模较小,旅游企业实力较弱,经营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始终在低水平上竞争、重复和徘徊。面对这些问题,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改变旅游开发方式,加快企业改制,鼓励一批实力雄厚的大部门、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破除体制障碍、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大力推进旅游市场的公平准入。要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建设多功能旅游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 要改变单靠国家投资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用好政府投入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资金投入,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好旅游项目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金问题。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的新格局,建立起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发展、产业要素齐全、服务网点密集、体制机制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四)挖掘江西旅游特色,宣传促销,加大市场开拓。目前江西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基本上处于观光旅游阶段,没有形成综合性的旅游产业。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造成客源市场萎缩,也不利于江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挥传统优势观光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积极发掘资源内涵、丰富产品类型、增强景区功能、开拓特色产品,使特色旅游成为江西旅游新支点。 旅游是“形象”工程,又是“口碑”工程,更是“人心”工程。形象、口碑、人心固然靠自己的优质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而获得,但现实中宣传促销已成为实现旅游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旅游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根据市场定位和地方特色,做好江西整体形象的促销、江西特色产品和线路的推销。在保证重点和传统市场时,注意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格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促销经费渠道。

(五)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培养专业人才。人员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行业、部门的兴衰。为加快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应同时考虑人才培养的规划,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景点职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发展旅游业的无形资产,它可搞活旅游业的整个环节。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用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在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要培育“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环境。 参考文献: 蔡雪芳.发展江西旅游业的思考[J]. 当代财经,2000,

(4). 郝索,陈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黄细嘉.江西旅游业在中部崛起的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03,

(3). 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

一.五”规划纲要[Z].2006. 毛林根.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魏小安,冯宗苏.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王今朝.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商业时代,2007,

(2

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的校运会
新来的老师
一件新鲜的事
我们班的实习老师
寻找秋景
第一次洗书包
国庆游记
我的小手
我喜欢的一幅画
快乐的六一
表哥的生日
我们春游去
北京奥运开幕了
一个难忘的冬天
妈妈的节日
2012年9月年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通用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8月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中共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怎样写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预备党员2012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小学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最新入党转正申请书
推荐2010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地心游记读书心得范文400字精选
大学生中共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格式模版
2012年研究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最新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
浅谈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发展史及现状
浅谈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道德规范
斯里兰卡新政权推平衡外交 “好人总统”西里塞纳上任内情
专访宗教学家何光沪:大变革时代呼唤纯正的信仰
苏共为何出现人才和能力枯竭
对当今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探讨
化学式书写的策略研究
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思考
浅析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验出的问题对策
略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教育对策
关于抓好技师学院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关于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陶瓷书法艺术的几点看法
“查理”之后,欧洲拉响反恐警报
积累·运用三
丰碑2
9* “诺曼底”号遇难记
《桃花心目〉六年制第十册第六课
《月光曲》第二课时讲读教案设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白杨
14、理想的风筝
再教《再见了,亲人》,已是第五次。
积累. 运用一
田忌赛马
草船借箭
——《将相和》教学难点 突破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