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互动课堂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互动课堂浅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互动课堂浅谈

"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互动 师道尊严

论文摘要:面对新课标的呼声,几十年甚至可以说几千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代羊等学子的需求,应彻底改变。中学语文新课标中所提倡的“互动一生成”课堂模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尝试和探索。本文所阐述的就是本人在探索中学语文合作性课堂的过程中的一点思考。包括互动教学的内洒,建立互动课堂的技巧与方法。

语文课堂仁,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呼声不绝。众所周知,此时此刻的教师只是无可争辩的知识权威和知识源泉.他们把知识“存放”在学生那里,就像投资者把钱存放在银行里一样,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存放。也就是说,教师只是为着一个目的存在—传授知识,由此不问手段,且不去计较手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的被动学习.在新课标的呼声中虽有所转变,但真正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总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彻底转变已迫在眉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对于传统学校里的那种权威式的传授知识的方式要重新进行估价。”这就是说,要减少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束缚(纪律、练习、考试),学习者可以在小组中或在相互讨论与课堂讨论中获得知识。这种合作互动型的课堂便是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课堂。

一、何为互动教学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的人的发展。研究表明,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与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其实就是在师与生的交往互助中展开的,也就是说师生双方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主体一客体”的关系或是“手段一目的”的关系,而应该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互相合作、互相促进、互相辅佐”的关系。

二、何以互动教学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学习是学生自己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不仅包括他一向倡导的发展学生自学的观点,而且包括如何使学生乐学的话题。语文教师要想取得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必须依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好之”、“乐之”。而要达到这一点,沟通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沟道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而作为教学主体的课堂就更应渗透着真正的沟通与合作。教学不应该成为教师展示其授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而课堂教学更不应该在应试教育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互助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亲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如何互动教学

站在应试教育的此岸遥望素质教育的彼岸,每一个试图呼唤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到达彼岸势在必行,但航程绝非一帆风顺。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努力探寻着创建互动课堂的方法,下面就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思想情感的互动—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疑紧连着情感。语文教学以语文阅读为主,人物精选的阅读材料有其优美的语言文字、自然风光与社会环境场面描写、人物命运与形象,这一切足以使学生的感知从初级水平到高级水平。语文教材的本身为我们提供了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创建愉快课堂氛围独厚条件,关键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教师如何把两者的情牵在一起,使师与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创建互动的基础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这已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事实上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情感的交融。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注重了情感教学,可教学效果却各不相同呢,为什么一篇文质兼备,饱含名家深情厚意的佳作,学生在阅读时却毫无情感,为什么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主要是教师简单地把作者的感情一厢情愿地按自已的理解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就产生了许多我们不愿见到的现象。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必须交流对作品的评价,才能达到情感的融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注意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能注意把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结合起来,关注文本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正面鼓励,积极引导甚至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文本,充分相信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形成网状型的传导、碰撞、激疑和反馈,那么,课堂上教学信息、情感交流就不是线型的,而是彼此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场所。这便使课堂教学有一种美的情感的流动、生命的流动,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二)课堂教法的互动—创立以说为中心的阅读方法。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强调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语文教师阅读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教师应有一个基本的学法指导,在一堂课中应抓住这六个字:读、疑、议、说、评、练。

1.指导学生“读”。

一篇好的文章,读者用心的读是很重要的。怎样读效果好,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指导,但仅限于轻、重、急、缓、抑扬的分别介绍,而不能具体到这句话怎么读,至于用什么方式读、或默读或速读,用什么感情读,都应由学生自己把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的感情融人反复的诵读中,在诵读之中主动地品味语言的美妙,而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2.教会学生“疑”。

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而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则只是一味被动地解答,并不能真正打开思维之门。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依赖性,丧失了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题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更是学生质疑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疑难的练兵场。教师可因势利导地按以下环节进行:组织筛选一合理调整一设疑辅助一注重语言训练。对于学生的质疑,部分可让学生自行解决,部分可当堂明确,或留下悬念,经过筛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主问题和辅问题,适时做出教学调整,揉人既定教学安排,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作相机设疑,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而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难点提出来,引起学生探索。在释疑的过程中,不能只在理性上做出解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感悟,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训练,让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答。

3.组织学生“议”。

“议”就是议论、讨论。学生初读一文,教师可组织学生2人一组或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组织有序,先议什么,后议什么,教师都应组织协调,不可开单人演讲会,也不可七嘴八舌,应在确保纪律的同时人人参与,人人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感为学习的主人,对知识充满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安排学生“说”。

“说”是学生讨论后的学习思想交流。一篇课文的学习不是说只让学生议一次说一次的,它往往是议议说说、说说议议的,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要有个先后次序的安排。一般来说,学生初次议论后,应先安排学生说文章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并让学生互相解答。其次可安排学生讨论学后的收获。形式多种多样,座谈会,演讲,卞持节目,采访等形式都是说的最好形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井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正确的理解认识。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

5.激发学生“评”。

“评”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论,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讲。评课文,是学生对课文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评论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课文的局部内容。另外,对于学生的解答或演讲、朗诵,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可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评他人之时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说无论学生的评论是否能体现课文中心,只要学生能在学习评论中发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6.布置学生“练”。

“练’,即练习、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训练。但这只是一种思维训练和曰头训练。真正对知识的巩固,对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布置学生做好两个方同的练习:一是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点评,写课文读后感,写阅读联想作文等。二是布置学生背,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背诵积累一些优美的文段,名言警句。

以上这“六个字”的教学,都可能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文体性,这是认真贯彻新课标主动学习的最好方法。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建出活跃而充满生命力的互动课堂。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手上仍然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便拥有了两种思想。互动型课堂。教师、学生彼此作用、相互影响。学生个体可以从教师和别的同字身上汲取多种思想,收获多种思维、多种知识。因此,我在这里提倡各位利用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令萃萃学子渴望拥有的互动课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画鼻子
去秋游的一天
我们快乐的家
我们都是“家用电器”
学咏春拳
体检
我喜欢听广播
眼镜先生找朋友
故乡的大海
吹泡泡
辽宁人民我们感谢您们
我的小金猪
有趣的校园生活
美丽的校园
丰富的校园生活
6月份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2012年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范例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8月入党转正申请书
预备党员的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0公务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
2012年8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预备党员转正陈述
2012年教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2012年8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优秀共产党员申请书
2010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记者入党转正申请书
希腊与欧洲,博弈规则已变
侯孝贤:家国情愁和乡土眷恋
银行分拆进退两难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与反垄断法す叵抵协调
民主正在失去意义?
“群处时守嘴,独处时守心”的思考
股权众筹挑战富人“食利特权”
论抢劫罪既遂标准的重新确定
假离婚现象浅析
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权责机制的完善
龙象开始共舞
“大牛市”只是投资者的零和游戏
中国人在非洲:像野生动物一样思考
律师会见权的限制与保障
印度妇女地位背后的无奈
11*金色的脚印
让情感激发渴求知识的兴趣
猫(第二课时)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
我的战友邱少云
可爱的家乡
《晏子使楚》
《读李白诗歌 品太白遗韵》教案
西门豹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给快乐天使——《晏子使楚》
草原
--《火烧云》教后记
自主赏析 创新阅读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