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3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论文关键词 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儒释道

论文摘要 中学的中国历史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则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文章从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历史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其中中国历史?由于源远流长?其发展时间长、跨度大、内容多?自然成了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部分。为了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有必要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一方面向中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历史知识?使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则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塑造其理想人格。为此?对如何通过历史教学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历史环境下进行的?离不开自己民族的文化。任何从事文化教育的人?又都是民族文化的生命机体?他自身也割断不了自己民族文化的脐带。对于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认识社会、取得经验主要靠学习?靠接受学校里所进行的语言文化教育。这种教育?处处凝聚着传统文化的因素?想摆脱这传统的影响是可能的。

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媒体所接触的信息量大面宽?他们思维活跃?个性、主体性较强。不少学生比较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些不大关心政治?缺乏必要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协作、服务、奉献精神较差。这种缺陷的产生?有着时代的原因?那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脱节和出轨。因为从“五四”到后来多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屡屡被当作糟粕去批判、剔除、摧毁?几乎没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充分肯定和继承。针对当今一些学生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的状况?我们必须进行传统文化的补课。

江泽民在哈佛大学讲演时曾说?“现代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今日的成就也是历史成就的发扬光大。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中国的栋梁之才?青年学生有必要继承历史的遗产?传承文化的薪火?将传统文化丰富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了的民族文化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指中国古代文化。这一文化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道互补为主线?儒释道合流发展为基础的复合伦理型体系。它是在中国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积累和习惯。明显地蕴含在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中。历经数千年演变、补充?这种文化积淀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精神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巨大力量。

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代?萌发期的民族文化象清泉从混沌的世界中涌出。春秋战国?儒、墨、道、法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汉唐盛世?儒释道合流?中国文化走向成熟。那种自强不息、豁达乐观、刚健有为、宽容大气?以及兼容并蓄?择善而从?对外开放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诸如倡导集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推崇仁义原则?提倡人际和谐?重视人生价值?强调社会、家庭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等等?都成为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

历史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展示出来?同时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意识和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评价?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在认真思考后?吸纳、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以培养、塑造和建树起具有现代文明色彩的理想人格。"

三、在史实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历史教学内容量大?史实林林总总?政治、文学、哲学、经济、法律、艺术、军事?以及各方面的重大事件都要描述。总体来说?对传统文化可集中从物质、制度、精神的三个方面加以突出。

物质文化方面?我国在世纪以前?其成就名列世界前茅。制度文化方面?由于封建社会历史长、体制健全、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维护和巩固了封建大一统的天下并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盛世”。在精神文化方面?从春秋战国始?人文科学思想就比较成熟?这种思想一直保持连续性发展?并体现出重政治、重人伦道德的特点。古代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儒家思想“中庸之道”?这些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汉代董仲舒提出“罢?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以后儒家思想又沿着天人感应目的论发展。但儒家主张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不探求超现实的“彼岸世界”?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始终没有成为统治思想。

在历史课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及其影响的强调?大多只能在讲述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不可能单辟专章论述。但在基本完成断代、古代史教学任务后?应系统归纳、着重总结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培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在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都是用来武装广大学生的武器。

推崇仁爱原则?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本精神教育学生?培养激发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而且要能海纳百川、包容万物。自强不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厚德载物教育则可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倡导“重家庭”的伦理道德风尚?强调个人在家庭对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一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齐家”思想、尊老爱幼、父慈子孝?邻里和睦等传统的家庭观念?在千百年历史发展中?在家庭———社会细胞的建设中?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弘扬传统理想人格。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三家理想人格虽各有特点?但具有共同特点?修身治国。重义轻利、克己奉公。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古往今来的圣哲都是上述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者?在建设“四化”的今天?借鉴传统理想人格?对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仍具有重要意义。

四、历史教学中强调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中学的历史教学?通常体现“以中为本?以洋为鉴”的思路和原则。所谓“以中为本”?是强调以中国历史内容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而在这基本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强化和突出。如何做到这一点?一些同行已进行了不少尝试。作为历史课执教者?我同样也做出了努力。就效果来讲?我觉得中外对比法、史、论互证法是非常有效的。

1.中外对比法?有意识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重要现象、事件、人物?与外国历史上的重要现象、事件、人物作对比?对构成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进行分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找出它们的异同?发现其中隐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又有开阔其视野?引发丰富的联想?进而总结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如讲中国奴隶制崩溃?提示学生记住公元前年?并注意欧洲西罗马国灭亡是年?为西欧奴隶制崩溃的时间。学生比较?同是奴隶制灭亡?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相差年。同时惊讶地发现?中国奴隶制结束比西欧早近千年。学生由此产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和荣耀。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源远流长?很多成就居“世界之最”的。如中国的“夏历”早于埃及的“太阳历”。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早希腊毕达哥拉斯定理年……。通过对中外历史史实的对比?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他们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2.史、论互证法?在讲述重要史实之后?应该有理论的总结?或者在讲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长、特点时?应该有说服力强的历史事实佐证。如此?才可能让初涉人生、阅历不深的中学生心服口服?进而潜移默化为爱祖国、爱生活?努力完善自己人格的行为。

无论讲史实还是讲观点?都要注意二者紧密的联系?互为配证。比如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克己奉公、先人后己的奉献品格?自力更生、勤劳俭朴的美德?敬老爱幼、谦逊辞让的风范?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习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等?都可从历史长河的各代、各层、各类人中找到可歌可泣的事迹。无论是屈原、王充、卫青、司马迁?张骞、班超、张衡、苏武?岳飞、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时珍、祖冲之、郑和、戚继光、林则徐?抑或万里长城、丝绸之路、都江堰、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等等?都可互相印证说明?真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华文化竞风流。

当然?有效地阐述传统文化?有趣的描摹历史风云?方法、手段可能还有很多?这里只就笔者感到得心应手的略述一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高度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历史教学与学生优秀品质培育双效双赢?这应该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让我们为达到这个目标继续努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熟悉的人
我的相思鸟
金色的秋天
第一次自己洗头发
读《猫和老鼠》有感
我的好奶奶
这儿真美呀
天鹅
采莲----根据《池上》扩写
吃喜酒
鸡蛋浮起来了
做值日
美丽的竟秀公园
我的妈妈
小柏杨
2011年最新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800字精选
2011年最新入党转正申请书
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1年1月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汇报
新党员转正发言稿
1月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收费站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2011年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医生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1年1月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1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1年2月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1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压力调查及对策分析
免费开放后公共图书馆如何提高少儿读者的阅读能力
环境不确定性下的管理会计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德育方法探讨
关于民事责任优先的实现问题探究
我国司法公开制度及其完善路径探究
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讨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症结研究
对于博物馆教育走进社区的一些思考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对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防范措施的探讨
基于过程导向机械模具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图书馆RFID系统下的读者服务研究
《心 愿》 教学谈
24、少年闰土
《心 愿》 教学谈
斗志斗勇的一战——《飞夺泸定桥》导读
太阳 1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只有一个地球
小音乐家扬科
《小珊迪》教学设计
赵州桥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