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论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8

浅论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

论文关键词:农村历史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论文摘要:我国的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农村教育该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培养全面素质和高素质的人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历史这一学科,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从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内容,关注农村留守学生成长,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才的竞争,都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成为当今农村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余年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转型期。这一时期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就历史学科来讲,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l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引导者,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等多种社会功能,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广博的学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具备了丰富广博的知识,对各学科都有些涉猎,才能把教材驾驭得游刃有余,才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拉开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紧紧追随历史的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驰骋纵横。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物,不论后人是否知晓,他都客观的存在着,容不得半点虚假。而对知识有缺憾的老师,可能就只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念课本,甚至给学生错误的历史知识,最终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高素质的教师,还要有全面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对课堂的组织管理,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具体来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向学生呈现出准确、清晰、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是纷繁复杂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都能够脉络清晰的尽收眼底,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的输入、储存和输出新的信息;教学能力则涉及到历史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创造性及教学实施阶段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教师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使他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另外,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辅导质量、教学反馈,也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为选拔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忽视了学生为个体的“人”的因素,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没有或者很少顾及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历史学科,我校有的教师公然宣称:历史,不就念念书本,背背时间吗?只要认识字,谁都教得了。我县有名非历史专业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历史成绩名列第一,当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的回答竟是让学生反复背课本。如此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思维方式千篇一律,虽对知识的记忆力强,但动手能力差,思维缺乏灵活性,更加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长此以往,我国的农村教育几乎无前途出路可言。那么,如何才能将历史课上“活”上好呢?首先,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历史不是单纯的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探索中激发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彻底转变以前的观念,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掌握知识为主”为“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历史课堂中,不应让教师占据整个45分钟,而应把充分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谆谆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使学生摆脱学习的被动性;师生之问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再次,就是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历史知识不是靠表面就可以参透其中道理的。所谓学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知今,只有真正学好了历史才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学习历史仅靠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背诵是很难奏效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没有实践的知识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多提新问题,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空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3教师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观因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凡农村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龙成才。正是这种迫切的愿望和过分的关心,无形中却在学生们心底压上了一块巨石,使他们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偏移,好像学习完全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前途未来都是以后的事,更不要提什么报效祖国。这种压力也使学生在学习上不胜负荷,疲于奔命,逐渐形成了厌学心理。这种担心也导致了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管学生对知识是否已真正掌握,而只是一味的独占整个课堂时间,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牢牢束缚。学生只是被迫性的被动来接受教师送到嘴边的“美食”,完全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可言。

事实证明,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将历史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人心田。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视纪律,散漫无序,更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袖手旁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引导性的目的出发,指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型期,与父辈们极少沟通,对空洞的说教又感到厌倦,因其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欠缺,任期发展必将走上弯路。所以,再让叶叶扁舟自由漂泊的同时,还必须有教师作为领航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目的。

4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成长

农村地处穷乡僻壤,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村民仅凭当地的资源条件难以走上致富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夫妻双双去城市打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爷爷奶奶对孙子比较“娇惯”、“管不住”,以致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本人所任教学班级中,农村留守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8%,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缺乏自信、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意识弱,这就对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加了难度。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1)关爱学生,真爱无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孑L子日:“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如诲乎”?陶行知曾提出“爱满天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我在平时的交往及在课堂教学中,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与之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当他们在认识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斥责、讽刺、挖苦或变相体罚。而是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换来了他们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同时,我还偷偷地替他们添上作业费、资料费,为生病学生垫付医药费,发动全班乃至全级学生捐款给其中的贫困学生,及时救助。教师的爱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桥梁。对这些学生的转化,就如同催化剂。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还特别喜欢我教的历史课。在爱的氛围中,其思想、自信力、纪律意识等俏然发生变化。"

2)发现“弱势”群体中的闪光点。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是基础薄弱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往往会缺乏自信,缺少前进的精神动力,尤其是面对个人不理想的学业成绩,往往表现得无可奈何,甚至觉得前途渺茫,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尽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态度、能力和学习效果及日常生活中问题很多,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缺点不能掩饰他们作为青少年朝气蓬勃、光彩照人的另一面。他们身上还有许多闪光点,他们对老师充满敬意和渴望,迫切想和老师勾通,有一定的见解,有奔放的热情,有多彩的个性,有一定的特长,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挖掘他们这些闪光点,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从养成抓起,然后慢慢迁引,走一条从“成人”再到“成才”的路。

5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良好的作用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社会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更新,CAI出现及运用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作为“第四媒体”而存在的计算机网络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角。布鲁姆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唤起学生认识、情感、兴趣的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途径,扩大教学规模,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为他们以后接触和掌握现代化科技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加倍努力,同时也是教育界广大同仁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摒弃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突出学生素质教育为主,才能使未来的中国以尖端科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石林揽胜
我爱我的校园
班级流行风
浅析流行文化
校园流行风
流行文化之我见
我心中的平安校园
奶奶是星星
只有一个地球
从“哈日族”现象谈流行文化
我故乡的春啊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
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对大坝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明代弘治年间的黄河灾害及治河活动
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上)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液压泵站设计与使用中一些问题的分析
测绘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O江水利枢纽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
如何用全站仪和南方CASS软件测绘地形图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水管冷却混凝土温度场分析
新疆下坂地水库坝基防渗墙试验施工
振孔高喷灌浆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水位变化对自嵌式挡墙的影响
牛顿迭代法在水面线计算中的运用及程序设计
《手指》 教案一
《手指》 相关阅读
《手指》 教案二
《顶碗少年》 美文欣赏
《灯光》 教学设计A
《顶碗少年》随堂练习 提高篇
《顶碗少年》教案讲义 讲解篇
《顶碗少年》 美文欣赏
《灯光》 随堂练习提高篇
《手指》 重点问题探究
《手指》 随堂练习训练
《手指》 美文欣赏
《手指》 课文简说
《手指》 作者简介
《手指》 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