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建构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建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建构

"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中数学 课堂 主体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构主义与高中数学课程的契合点,以图寻找到合理建构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个体的主体性,将知识看作主体对客观事实主观性加工的结果,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观分析、检查验证和二次加工创造,从这个角度讲,这与高中数学教学存在某种辐合。充分挖掘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对于将此学习理论恰当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灵活有效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构主义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契合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谨的科学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上的衔接性、逻辑性都存在很好的建构性,尤其是高中数学,在小学、初中基本数概念、顺序、换元等基本数学知识模式储备的前提下,愈显知识体系上的建构特点。

纵观高中数学内容,从集合到映射,从映射到一次函数,再到二次函数、反函数;从整数到分数,从有理数到无理数,再到复数;从排列到组合,进而凝练出二项式;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又到平面解析几何,这些知识模块内的层次递进,无不有着严格的逻辑性,在知识的学习上环环相扣,前提性知识的学习有着某种不可替代性,这种严谨性从另一方面恰恰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性、规律性学习,高中数学课程的这种本质性建构特点,为建构主义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

从学生自身来讲,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性思维高度发展,知识掌握的概括性和间接性进一步增强,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并且能运用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更加复杂的方法进行规律的探寻,这种逐渐摆脱具体形象的思维模式,有利于高中生短时间内对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同时,高中生的创造能力也迅速发展,不再单一被动地一味接受既有知识,更倾向于结合自身知识体系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可以说,高中生数学知识的准备性和心理发展的定型化,为高中数学的建构学习,提供了客观和主观条件。

二、由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设计教学步骤

传统数学教学常采用部分到整体、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将数学知识进行由低级到高级、由特殊到一般的呈现式教学,如通过大量的举例来完成学生对集合这一概念的掌握,这种方式有它的优势,符合个体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但是对于高中数学来讲,却难以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的参与主动性,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学,则提倡由整体到部分的授课方式,教师会提供知识的“骨架”如内涵及核心性质,让学生借助这一“骨架”去自行探索规律和收集实例,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与调控,这种建构还表现在教师对整体性学习任务进行要求,而由学生自行进行任务分解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加以实现,还是以集合为例,教师在提供集合概念后,可以通过原型聚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集合性质的探索与归纳,最终得出集合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的认识,这种过程性探索的方式,对于接下来的复杂集合问题解决帮助很大。

有了整体到部分的知识结构,在面对实际数学题目时便能够抓住主线,进行提纲挈领、顺藤摸瓜式问题解决了还是以高三立体几何内容为例,由于内容繁多,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做题时感觉非常茫然,如果能抓住立体几何的两大主线:证明与计算,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以平行和垂直为主线进行证明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其次,以角和距离为主线进行计算,角的主线为: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距离的主线为: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重点是点面距。"

以上证明两主线都有几何法与向量法(转换为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计算的两主线同样有几何法[角均转化为平面角的问题,距离转化为点线(面)距,且均可按一找、二证、三解、四答的步骤进行]和向量法(均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问题,距离可直接用公式),抓住以上四主线,复习立体几何就会有的放矢,得心应手,由此我联想到整个数学教学只有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整体把握知识的主线,才能把盘根错节、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

三、创设认知矛盾,实行多层次随机通达教学

我们说,建构学习的前提是学习者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对旧知识的体系框架有较清晰的认识,因此,有效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在旧知识上找到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立体几何这一知识模块对于高中生来讲,与以往所掌握的知识有很大区别,往往存在知识经验上的相悖,点线面之间的组合更加灵活抽象,这种变化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则恰恰是激发学生认知矛盾,促进探究学习的契机,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讨论,如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180°”“四边形内角和360°”是如何证明的,在立体几何中是否有变化,如何证明,不但利用了学生在初中时熟知的平面几何知识,降低了知识的突兀性,又恰到好处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为进一步深入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从学生个体角度讲,建构学习来自于学生的主观体验,通过随即通达教学,通过对知识背景的改组变化,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维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教学整体效果讲,对课堂的有效建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知识体系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进行区分,以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如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有的学生对图形更加敏感,而有些学生对数字更加敏感,还有些学生善于进行方程换算,针对这些区别,在解答同一个问题时,可能有的需要从图形旋转倒置人手,有的需要从公式变化人手,有的可能需要通过方程的组合进行引导,这种分层多侧面的授课方式,做到了因材施教,易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

四、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的难度明显增大,已经逐渐延伸到数学前沿如数理哲学、数理模糊性等领域,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与之相对应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为了激发起全体学生共同的学习兴趣,群策群力,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尤其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的彼此碰撞,更利于学生吸收新思想和反思自我。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生源较差,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

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避免学生走弯路,有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谢老师
园丁颂歌
我的班主任
再见了,李老师
第一次捕蝉
我最喜欢的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
她是我的老师
再见了老师
我的野蛮同桌
我最喜欢的老师
我最喜欢的老师
我身边的老师
我发现了夏老师的好
我们的语文老师
浅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消解
浅析五年制高职学校语文课业评价创新初探
探析高职语文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研究
浅谈《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组织和成效分析
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
试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对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实践与探索
探析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与外语阅读教学
浅议改革高中地理教学适应素质教育
试论新时期适应高师音乐教学的教师素质结构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专科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探析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改革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上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浅论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四
人教版《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四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自己去吧》第一组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组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