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9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芽。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老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6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学生排路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 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①7、8、9……,一共有11个人;②把5分成4和1,4和6组成10,10 1=11;③把6分成5和1,5和5组成10,10 1=11;④6 5=11,因为我知道5 5=10,10 1=11……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是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爱无限
- 我看克隆
- 盛开在人们心中的莲
- 麦当劳与永和豆浆
- 江南可采莲
- 我家乡的冬天
- 我看克隆
- 我看克隆
- 我要克隆塞尚
- 扇子的文化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获奖
-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
- 莲莲,知为谁生
- 低地板轻轨交通系统
-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曲式结构初探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间隔的有关分析
- 谈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
- 轨道交通规划中诱增交通量的若干问题
- 地铁车站端头井受力计算模型研究
- 电子水准仪在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 深圳地铁华强路站出入口位置选择及规模确定
- 歌唱的艺术处理
- 谈高校教育中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提高地铁列车故障救援效率的探讨
- 盖挖法施工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中的应用
- 地下轨道交通结构防水施工
- 《路旁的橡树》 重点问题探究
-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 《路旁的橡树》 趣闻故事
-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 《路旁的橡树》 整体阅读感知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路旁的橡树》 重点字词梳理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