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语文学习群体效应

浅谈语文学习群体效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30

浅谈语文学习群体效应

"

自从班级授课制确立和普及以来。“由于固定的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组织的基础,使儿童有可能长期一直集中在一起,形成学习集体”。目前,在我国班级授课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管是“同步学习”,还是“分组学习”、“个别学习”,都在一定的班集体中进行。人具有社会性,在班级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群聚形态,“这种群聚形态对个体语文能力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可以把这种作用叫做‘语文学习群体效应”’。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班级环境,利用班级群体力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设激励学习的情境,是本文着重阐述的内容。

一、“语文学习群体效应”简介

“语文学习群体效应”的理论根据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其理论认为:社会化是儿童被其所在的社会接纳的过程,是通过学习逐渐成为一个有明确行为、语言、技能、恰当的信念和态度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在这一社会化的学习过程中,儿童可以模仿父母来发展,同时也可以从其他许多方面——包括同伴来学习。一般来说,儿童在家庭中,从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学到的东西,在家庭之外并没有很大的作用。社会对儿童在家庭内外的行为要求并不相同,一个在家里随意宣泄感情的孩子,出了家门再这样就得不到认可。据此,哈里斯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假设:社会化是一种高度情境化的学习形式。儿童独立地在家庭内外习得两套行为系统。这两套行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和强化途径均不同。

依据上述理论,语文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家庭群体和儿童群体。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情境性,不同的群体构成了个体不同的语言学习情境。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群体,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群体的特征及对学生个体的影响规律。

二、语文学习群体的类型和特点

研究表明,语文学习群体类型有以下三种:正式群体、半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根据一定要求按照一定程序,得到明确承认的群体,比如班级、班级里的自然小组等。这些群体得到学校和老师的承认,是正式的语文学习群体。

半正式群体是既按一定的程序;又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的。语文学习的半正式群体主要有文学社团、演讲协会、书法兴趣小组、影评小组等。这些群体多为学生主动发起、自己组织管理,聘请若干辅导老师,开展活动。

非正式群体没有一定的目的,没有一定的程序,没有一定的组织,更没有法定的领导人。班级里的成员,因为性格相近、心理相通、思想一致、互有好感而自发走到一起,成为亲密朋友,不但在语文学习上相互影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形影相随。

三、语文学习群体效应的利用

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群体学习效应开展教学呢?本人做了以下探索:

(一)建设正式群体。形成浓厚的学习语文氛围。

班级和班内小组是正式群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进行正式学习群体的建设。

1.建立良好的班级语文学习环境。马卡连柯指出:我们与其采用对每一个学生逐个地进行说服的方法,毋宁创造集体。实行对全体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通过感染模仿、从众、认同的心理机制,使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引起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以达到与群体趋于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班级语文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会影响、推动班级全体成员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重视半正式群体,激发学习语文热情。

半正式群体是班级同学自愿参加的各种社团。因为其具有协同性、稳定性、主动性,是语文学习中最活跃的群体。这些社团的活动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着班级语文学习空气的浓淡,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语文学习群体效应的发挥。

为了充分利用半正式群体的力量,发挥语文学习群体效应,可采取以下步聚。首先,深入了解学生,掌握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是否有兴趣、擅长哪些方面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带领他们观摩邻近学校的语文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三,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各小组的作用。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班里可组建写作兴趣小组、阅读兴趣小组、普通话兴趣小组等等,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例如,写作兴趣小组成立后,每次的作文批改,可先由他们组织同学互批互改,教师在此基础上批阅.并就作文及批改情况作评讲。学生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就会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作文质量会明显提高。

(三)兼顾非正式群体。化解不利因素。

非正式群体完全是学生自发的组合,具有隐蔽性、感情性、波动性、复杂性等特点,教师要利用其有利的因素,化解其不利的因素。第一,教师要广泛深入地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第二,进行交际交往指导。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在作文、周记里倾诉了因得不到别人理解的苦恼、遭到他人误解的烦恼。抒发了对友谊的渴望、对友情的期待。对此。可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办讲座、安排讨论、设计练习,疏导和引导学生。第三,正式、半正式群体容纳非正式群体。比如,安排座位、编排小组,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硬性“搭配”;做练习,可以自选“搭档”。第四,杜绝小帮派。非正式组织的不利方面是容易发展为小帮派,只讲哥们儿义气,不顾集体原则,教师应做细致的工作,引导教育帮助,使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中,把握语文学习群体类型,利用语文学习群体效应,正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体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狼和小羊》续写
好朋友的自行车
秋天的童话
完善帮妈妈按摩
我的妈妈
吹泡泡第一名
冬天的礼物
新年到了
元宵节
环保
一个特殊的大年夜
可爱的冬天
我爱你冬天
第一次网上写
开学了真好
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之透视——由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以荆江产业带促荆州崛起(1)论文
珠海市发展高端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论文
武汉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策略初探(1)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策略
论合同传真件的证明力
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趋向
谈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措施(1)论文
论新疆林果业的创新与发展(1)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层次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探
有关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
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问题研究(1)论文
《地下森林断想》反思体验
《地下森林断想》问题探究
《地下森林断想》结构分析
《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
张抗抗散文的启示──在人性中沉稳与升华
《地下森林断想》学习指导
《地下森林断想》学法指导
《地下森林断想》习题精选
《地下森林断想》内容提要
《地下森林断想》重难点讲解
风过无痕
《地下森林断想》写作特点
张抗抗
《地下森林断想》主题思想
《地下森林断想》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