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论文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9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论文

摘 要:我国县制历史久远,由于县域的历史、文化、地理和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各县域间形成了迥异的经济环境、不平衡的发展水平和各具特色的发展类型。对于河南省这个人口大省来说,其县域经济发展更是具有鲜明的特色。

在实现中部崛起和全面建设富裕与和谐的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研究其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对区域经济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劳务经济;特色经济;支柱产业  1 县域经济的内涵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包括县级市、旗等)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府为主要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县城和专业化城镇为中心和增长极,以广大农村为腹地,具有地域性、不平衡性和相对开放性的区域经济系统。

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

 2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河南省有108个县(市),包括20个县级市、88个县。108个县(市)合计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0.5%,县域人口8029.83万人,占全省的82.0%。

2007年河南国内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其中县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6%。县域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的基础。

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考察,河南省县域经济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竞争力,相对于全国经济强县仍比较落户,并且存在不少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且产业化程度低。河南省大部分县以农业为基础,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积累作为工业化 初期的推动资金和需求拉动力量。

但由于多数欠发达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和农业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种推进和拉动力量十分弱小,同时造成地方财政拮据。工业比重太小,同时产业层次也很低,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当薄弱。

第三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层次很低,不足以支持整体经济的发展。 3 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 3.1 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1)工业化。首先是城市工业产业链向农村延伸,包括在农村设厂,将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简单装配环节放在农村城镇。

这样既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 其次是农业产业链向城市延伸,一方面是在农村就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农业和加工业之间形成产业链;另一方面是将与城市消费者接近的生产环节直接设在城市,因为城市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近距离批发、零售有利于降低交通和交易成本。

(2)城镇化。在城镇发展和建设中,首先,要有大城市建设目标,增加城镇人口,建设中心城镇,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其次,对县级市实施扩张性建设,吸纳农村人口;再次,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借助中心城镇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使各县走上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

 3.2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态。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

一、

二、三产业及其内部的组合方式及其比例的调整与优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河南省县域产业结构从总体上分析,仍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工业比重小,层次低,科技含量小;第三产业滞后。第

一、

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 因此调整和优化方向是:首先,由于第一产业仍然是县域的支柱产业,并且农业现代化亦是县域经济的基本任务,所以第一产业仍要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其次,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以本地资源为条件的加工业;再次,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科技为主导,加快发展新兴行业,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综合配套、相互促进的第三产业体系。

 在规划和引导县域经济发展时,应注重产业的关联性,在第

一、

二、三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主要发展方向之间,营造互相协调和互动的发展格局,并作为河南省县域经济较长时期内的基本发展战略。 3.3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劳务经济是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当前劳务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亮点,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因此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劳务经济不是简单的劳务输出,更不是无序的“民工流”。

劳务经济的内涵是:输出劳务,引回人才。因此要建立外出打工和返乡创业双向流动机制,引导返乡人员兴办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民工到城镇创业。

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与民营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就业总量,为富裕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一些外出人员完成资本积累后,迫切寻找投资项目。

地方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实施“民工回归工程”,鼓励返乡就业,把输出和引回结合起来,构建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回流机制,形成劳务输出与回流创业的共振效应。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每年大规模精壮劳动力到各地打工带回的资金、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为繁荣本地经济作出贡献。

 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民工回乡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降低民工创业的门槛,积极为其解决创业问题。同时,制作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

 3.4 发展特色经济,做强支柱产业 河南省人口众多,地域特色资源丰富 ,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地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经济,是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各个县域的支柱产业是各不相同的,但农业总是各县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结构调整也要调强其主导产品,粮、畜、果、蔬、水产品等。

要提高品质并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有

二、三产业中的一些项目。县域第三产业中的通路、通电、通信等由于当地及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已有长足的发展,各县之间的差距相对小一点。

因此决定县域经济强弱的主要是第二产业,要根据本县特色有目标、有重点地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加工能力大、技术含量高、出口创汇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等方面要大力扶持,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提供便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连接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积极发展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 3.5 改善发展环境 

(1)创新用人机制。要把县域经济发展紧缺人才的引进纳入统一计划,切实营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

突出强化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认真选拔县、乡党政正职,优化县、乡领导结构,提高政府中熟悉经济工作成员的比例,激发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在动力。强化县直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交流,切实提高县乡干部熟悉经济工作成员的比重和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软环境的同时,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以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外资。

要进行市政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城镇供水、排水、供电、道路、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基础条件,不断强化对城镇建设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环境改善和城市功能的日趋完备,使县城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引来更多的投资者。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广开就业、再就业渠道。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功能,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重点安排特困人员上岗就业,使特困人员的就业和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提高低保对象的低保水平,进行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完善工资统一发放制度,严格审核程序,确保不拖欠在岗职工工资,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工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4)提高全民素质。要注重人口质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重点地培养和储备一批人才。

加强青年技工的培训,迅速提高在岗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艺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经济,能够适应和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

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掌握农产品信息,提高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加速培养一支适应新世纪农村发展要求,懂科技会经营,能带领农民走科技致富道路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队伍,为推动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 4 结论与展望 县域经济的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越来越丰富。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以来,县域经济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劳动力有序转移、农产品加工、增加农民增收、和谐乡村等更加紧密结合。前文已经分析了河南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和主要的思路。

突破河南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全局,实现河南省省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举措,是河南省实现率先崛起的全新思维,是河南省历史性的选择。

 参考文献 [1]隆少秋.县域经济发展及结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占国,柴艳宏.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蚂蚁与蘑菇(寓言)
高兴的星期天
老师的眼睛
开会的小鸟
一场风波
秋景
讲故事比赛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林中之王老虎
家乡的沙土
难忘的演出
自信=快乐
中队会
一个有趣的梦
秋天的快乐
标准的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2年入党志愿书怎么写
2012年10月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鲁迅出关读后感800字
社会人员9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2年最新的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志愿书
2012年3月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志愿书1000字
2012年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2年普通职工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志愿书填写范本
2012年9月教师入党志愿书
2012年入党志愿书优秀范文
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与计算方法
变电运行故障及处理方法探讨
水利堤坝灌浆防渗处理措施
复合土工膜在哈日朝鲁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浅析嘉陵江凤州水文站洪水预警预报
浅谈PE管在管道燃气工程中的应用
水电厂闸阀通孔原因分析与防范
水电厂检修排水系统在尾水抽空中的应用
涵闸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
水文预报方法分析
变压器套管检修与维护
模具材料的选用及性能优化分析
试论因地质条件变化引起施工降效费用补偿问题的处理
确如多水电站泄洪洞及洞脸边坡的三维动力响应分析
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监察建设管理工作分析
《成语故事三则》
荔枝蜜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寓言二则》之《揠苗助长》 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
《一去二三里》教案
《秋天的怀念》
《编写童话》 教案
秋 魂
十三岁的际遇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鹤群翔空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 课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