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建设发展策略探讨(1)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建设发展策略探讨(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建设发展策略探讨(1)论文

摘 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的发展可以有新的战略思考,可以考虑不依赖大城市发展策略、中等城市发展策略,在新城市方面利用工业推进法、人口拉动法、资金拉动法、大城市边缘渗透扩展法及其它可作为新城市生长点的因素。 论文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城市化;新城市策略;促成方式 1 新建城市的优势 首先,新城市的建设可以有很高的产业发展起点。

新兴的城市完全可以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领域作为产业选择的范围,新产业在这样的地区发展,既没有发展的机会成本,又不需要破坏原有的任何发展成果。 其次,高起点的产业可以有较高的城市效益,并形成高效益产业和高效益城市的正向循环。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先进的、新兴的产业在世界经济利益的分配中占有有利地位,它利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可以在不同产业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基础,它会有更好的产业效益。而一个城市的产业效益好,这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效益自然就有了基础。

当城市效益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产业效益的提高,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 再次,新建城市可以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范围。

新建的城市不存在原有空间位置的限制,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样的选择对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自然资源容纳度的问题,解决城市发展的空间局限、资源局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将城市建设在最佳的经济点上,使其产生最大的城市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也可以给城市选择更大的有余地的发展空间,减低城市发展后期的空间成本。 最后,新建城市有更大的人口容纳量,可以解决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新城市不存在固有的人口压力,或者说新城市的问题也许在于必要的城市人口不足,所以,它可以吸收容纳更多的人口,这样一来,不仅更多的农村流动人口有了出路,而且也没有城市失业问题的困扰,甚至可能对缓解其它城市的问题还会有所帮助。 新城市的好处在这里已经可以看得非常明显,而且现实中也有成功的典型。

深圳过去不是一个城市,然而它却取得了比任何一个城市都快的发展速度,而且这个城市发展的产业起点高,新产业进入及更新速度快,城市效益好,从而成为一个新兴城市发展的典范。这个新城市的发展不仅对这个城市本身,而且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深圳的高速发展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政策优惠及特殊地理位置,那么现在这种优惠的政策已经遍布全国而且沿海的与之相类似的位置的地区,但是为什么其它城市没有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呢?就经济基础来说,无论北京还是上海都具有更好的发展基础,但是,深圳作为一个新城市,有比较好的产业选择及其它各方面发展余地,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2 新城市发展策略 长期以来,我们对城市的现存状态给予了过多的重视。

由于我国城市大都有较长的历史,其他一些新兴城市也都要么是外国资本进入的结果,要么是建国以后产业拉动的结果,这似乎给我们一种感觉,即城市发展是历史的或产业发展的产物。人们很难直接地操作城市发展的过程,所以人们很少考虑怎样以新城市发展为核心选择和带动产业的发展,而更多地考虑在现有城市的基础上如何发展产业或者以产业为核心的社会发展。

 我们已经知道城市的构成要素是自然物、人类制造的物品和人。 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自然物不过是水、空气等人类生存必需的物品及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这个条件要求在世界决大多数地方都能够达到,不过城市由于高度密集的居住,对这些自然物要求的数量更大而已,这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应当成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性限制。

 人类制造的物品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固定在特定空间的物品,如城市的道路、建筑、其它基本建设物品,另一种是城市生产、生活流动消耗的物品,无论哪一种物品,都可以体现为资金形式,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买方经济市场的情况下,只要有资金,上述物品的获得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至于城市构成中需要的另外一种要素——人,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不缺乏的要素。

在农村人口和城市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背景下,新城市建设中所需要的人的要素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资金,新城市的发展技术上就是可行的。

有没有新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就成为新城市发展的关键。 如果我们把新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可以看到这个资金可以分为生产资金和城市建设资金两个部分。

生产资金是否能够进入新城市,完全取决于新城市的城市效益,也就是说如果新城市效益好,生产资金的进入是市场的自然选择。只要我们的新城市选址正确、产业起点高、生产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具备,新城市的城市效益就有了保证的基础。

城市建设资金是发展新城市过程所需要的城市发展投入,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是否进行这种投入主要取决于老城市与新城市建设投入的回报,老城市的改造和发展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由于老城市的建设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从报酬递减规律看,对老城市的进一步投入所产生的效益要小于对新城市投入的资金回报。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也非常好理解,在老城市投入几个亿,可能只是使原有城市多了几栋大楼,而同样的资金投入新的地区,可能建成了一个新城市整个的道路系统。

 更为重要的是新城市的建设资金有多种资金渠道来源,新城市不存在原来的建设基础,新进入的资金可以选择最佳的位置,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而且新城市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人们可以直接根据发展的要求确定最合理的市场法则,所以新城市的建设会有更多其它渠道的资金加入这个过程。

事实上,在深圳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国家的城市建设投入资金并不是很大,但是它同样被建设成为一座最现代化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发展新城市是一项有效的、可行的城市化及社会发展策略,可以对城市化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成为我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基本的政策选择。

 3 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3.1 产业推进法 产业推进法是指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新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方法,产业推进法是现代城市推进常见的方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原因、目的、基础和结果。

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最为显著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产业发展推进的城市通常具有产业城市的特征,即城市以某一种或某一类产业的发展为核心,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围绕特定的产业进行。

 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典型的程序是:首先,一个或一些围绕某种特定产业的企业进入这个地区,在企业进入的同时,有一部分服务性机构开始进入。在开始的时候,这些服务性机构更多地是以企业附属的后勤机构的形式存在。

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居住的固定化程度越来越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为企业的生产人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种服务从生活服务到生活服务,从生活服务到社会文化服务,企业及企业周围的人口数量增加,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城市的自循环机制形成,这时候城市的发展就开始逐渐脱离企业的势力范围,开始向更大的领域、更多的产业迈进,城市的自增长机制开始作用,城市开始以城市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产业的发展规律运行,完成新城市的创建。 通过产业推进建立城市,通常需要特殊的产业发展条件,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承当一部分的城市发展费用,所以,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原因或者行业发展的特殊要求,一般的企业不愿意承担这个角色。

 通常情况下,可以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生长点的要素有:

(1)特殊的资源。如果某一地区有特殊的资源,尤其是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就容易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集中,进而完成城市推进。我国的许多产业城市的发展都属于这种类型。

(2)特殊的产业发展政策。某些欲促进城市发展的地区提供一定的特殊发展政策,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中国的深圳就是这种特殊政策的产物。

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也有类似的发展历史。这是一个沙漠地区,没有什么可供开发的资源,工业农业发展的条件都不具备,但是这里有特殊的政策,规定赌博在这里为合法的活动,结果形成了以赌博业为核心的娱乐业发展的城市。

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提倡对赌博开绿灯,而是提出一种城市发展的思路。

(3)特殊的产业发展环境。特殊的交通交汇点、沿海、大城市周围、发达的经济区域内、政府机构所在地、特有的风土人情都能够成为发展的特殊优势。

 利用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思路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思路,也是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更愿意看到的结果,或者说是我们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结果,但是这种发展思路的局限在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新产业是不愿意在完全没有城市基础的地点生根的,所以在使用这个策略的时候必须注意在产业落点的同时,主动推进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由单产业城市尽快地向综合性城市转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发挥城市效益,使城市及产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否则,如果仅仅实行“先发展,后生活”的思路会限制城市的发展,从而限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 3.2 人口拉动法 所谓人口拉动法是指将大量的人口集中到某一地区,促成新城市发展的方法。 人口是城市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城市效益形成的基础,城市发展之所以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也完全是因为人口的原因。

人口不仅是城市的劳动力基础,也是城市的市场基础,将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非常容易引导城市的形成。 人口拉动城市发展的程序通常是: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引起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当人口和产业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可以实现城市的突变。

 由人口拉动的城市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口集中初期产业生存基础的问题。没有产业的先行发展,集中起来的人口的吃饭就会成为严重的问题,所以这种城市发展方法是人们避免使用的方法。

但是人口拉动的城市发展往往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人口、市场、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性使得这种城市发展能够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 人口拉动法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集中的建设性移民。目前我们解决移民问题的思路是将移民分散到人口稀少的地区,使他们在相对恶劣的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

这种移民的思路一方面剥夺了移民的利益,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遇到极大的抵抗,另一方面这样的移民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任何好处,而且这些移民介入的地区,大部分属于不适宜的耕作区,他们的开采有可能败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改变思路,利用移民人口,直接促成城市的发展,则一方面给移民以更大的利益,使移民工作更加好做,另一方面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造成区域的新的经济生长点。

(2)农村剩余流动人口。农村剩余流动人口具有盲目流动的特点,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这些人口朝一个方向流动,则既减少了流动的盲目性,又使流动过程切实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在引导流动过程的时候,最为重要的是要改变人口沉淀机制,将多次往复型的流动变为一次性沉淀式流动。给流动者更多的留在城市的机会,使他们转变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完全放弃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城市化发展过程,才会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最大的作用。

(3)大城市集体外迁的产业。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有一些产业需要迁出城市中心区。

过去我们在操作这项工作的时候,往往是被动地外迁,将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不得已的经济损耗过程。事实上,含有大量人口及与人口配合的产业,是可以作为另外一个地区巨大的发展源,这些人口和产业进入一个地区,会引导这些地区围绕这些人口和产业的发展,有可能促使一个新城市的形成,是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利用的力量。

 3.3 资金拉动法 所谓资金拉动法是指在一个地区投入大量的资金,促使新城市形成的方法。 资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同,资金代表着过去人类的劳动产品,代表着劳动力、代表着科学技术也代表着新产业选择的条件,它是城市产生与发展最强有力的物质支持,有了资金,就有了新城市的发展基础,有了新城市的城市建设。

也就有了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前提。 在资金投入促进新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比直接的生产性资金的投入具有更大的发展效益。

在良好的建设条件下,生产性资金或者产业发展资金就会按照自己的流动规律进入这个地区。 资金拉动新城市发展的过程通常是国家选择特定地区,集中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进行城市的基本建设,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迅速进入,与良好的城市建设环境相结合,形成新城市的发展。

 在资金拉动新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在新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很快地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持。如果没有产业的同步发展,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就得不到应有的投入回报,这种投入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耗,因为城市建设投入的使用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过了一定的时间,这种投入就会自动损耗。

 资金拉动的城市建设最典型的就是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这种建设往往不仅带有大量的资金,同时还带有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和资金结合在一切,对新城市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 利用外资促进城市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我们发展和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能使我们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产业选择。国外资本的进入,虽然带走了一部分利润,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是发展了的城市,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所以,对引入国外资本进行国家建设,尤其是进行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好处。 3.4 大城市边缘渗透扩展法 所谓大城市边缘渗透扩展法是指利用大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在大城市边缘或者大城市附近,通过大城市的经济带动,实现新城市起步的方法。

 边缘渗透扩展法又可以分为渗透和扩展两个部分。所谓渗透主要是指新的城市发展与原有城市连为一体,其实质就是原有城市在地域上的扩张。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发展并不能算做是新城市的发展,而是旧城市的发展。 扩展是指利用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在靠近大城市的地方发展的新城市。

这个新城市与原有大城市的关系有卫星城市关系、关联城市关系、辅助城市关系等。 边缘渗透和扩展法共同的特征是原有大城市在新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城市不仅在地域上与原有大城市的距离非常接近,而且在经济关系上也具有补充或辅助经济的性质。

 在大城市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一开始通常是服务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将会有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原有大城市发展状态非常良好的情况下,这些城市的辅助性质很难得到改变,这些城市的发展会被大城市的发展所压抑。

但是当大城市的发展遇到问题,尤其是当大城市的发展空间不再能够支持新的发展要素的时候,当大城市的产业要素开始寻找新的立足点的时候,这些城市的优越性就会显示出来,从大城市溢出来的要素会首先在这些地区寻找立足点,这些城市中有一部分就会得到超过原有城市的更快的发展。 3.5 其它可作为新城市生长点的因素 除上述新城市的推进方式以外,还有其它许多因素可以作为新城市发展的生长点因素,利用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新城市的发展。

这些因素包括:特有的自然旅游条件、特有的风土人情、特殊事件等等,在这些条件具备的地区,都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实现新城市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晏丕振,张平.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1998,

(2). [2]汤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决策[J].经济问题探索,1998,

(5). [3]吴易风,朱勇.新增长理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8,

(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喝酒的爸爸
冬季运动会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家乡的石夫人
我做错了
我的爸爸
文具盒里面的争吵
我的遥控飞机
未来的房子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夏天
大象与蚕宝宝
虎山公园
富饶美丽的秋天
09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
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精典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志愿书的范文
优秀入党志愿书范文参考
09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发展对象何时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通过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
最新的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志愿书标准范文
入党志愿书:党员之责,深刻我心
怎样写好入党志愿书
推荐的入党志愿书
发展对象何时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
谈高中语文古诗文学法指导
新课改视野下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
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中物理中的实验教学
以中职示范校建设为突破口,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浅谈如何搞好中学体育课教学
少先队工作要做到“三个离不开”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八法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评价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自身写作的探讨
如何优化初中思品课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
《水乡歌》教材理解
《小山村》教学札记
《水乡歌》教学设计
《水乡歌》片断赏析
《水乡歌》教学设计
《水乡歌》教学设计
《水乡歌》教学设计
《水乡歌》教学设计
《水乡歌》教学实录
《水乡歌》片断赏析
《水乡歌》教学设计
《小山村》教学设计
《水乡歌》教学设计
《小山村》课文
《小山村》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