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高中语文课堂行为关系的构建

谈高中语文课堂行为关系的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2

谈高中语文课堂行为关系的构建

"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独立科,语文教学日臻完善和严密。但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语文教学在方法段方面越来越显示出迷离性和陈旧感形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缺陷,如同如何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也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行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可是课堂教学的现状却常常令人不满意。如何帮助学生去投人、去发现,引导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在的教学空间狭封闭,教室成了学生唯一的空间,特别住校生,基本上高中语文是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这样狭窄封闭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语文课堂应带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走出学校,迈向社会,以便认识生活,积累写作的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使训练形式多元化。

传统的训练,大多足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此外便是这样或那样的练习册。训练手段单一,训练形式僵化,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寡淡。新课程标准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有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应是教师探索的方向。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紧扣课堂,抓住课文,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作演讲,天天训练 “说”的能力。这样的训练,每天只占用两三分钟,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利用各种机会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小小说、童话、寓言、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精美日记展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这样就将常规的课堂教学跟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还使学生树立起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借助电脑的交互功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教学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语文课堂的容量和信息量,让现代化技术走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琵琶行》时,可通过引入著名导演艺术家孙道临的配乐朗米实现对学生的 “启”。借助多媒体段,让学生渐入诗人所构筑的艺术佳境通过孙先生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和与之谐和的琵琶演奏,从听觉上开启学生审美欲望,启发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产生想象和联想,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获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避免课堂冷场

1.根据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及心理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大和加深,抽象思维能力及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已远远不满足于教材上的现成答案,喜欢深人地思考和探讨各种问题。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构建开始出现 “闭锁心理”,他们已意识到“我”的存在与作用、 “我”与外部现实的关系,并开始注意自己的 “公众形象”,非常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意教师或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言的勇气,掌握学生因为害怕答错而被人取笑的心理。

2.根据班级授课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

班级授课的长处是可使很多人同时受到教育,还可以造成竞争气氛;短处是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基础好的越来越积极,基础差的越来越消极。如课堂提问后思维能力强的抢着说出了答案,思维一般或较差的却还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少学生年复一年的充当陪客,最终对答问也就失去了兴趣,结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班级授课特点的实际进行教学,使语文教学处于~种高效状态。"

三.让人文关怀走进语文课堂

1.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高层次需要才是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 “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语文教师只有将 “以人为本 “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此外,教师还可采用有趣的练习或知识性幽默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敏锐地识别和捕捉契机,果断地做出决策,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生的指明灯——姥姥
最佳搭档
我爱我的祖国——国庆60周年
6的奇遇记
驣飞的中国——国庆60周年
我是男生
我的梦想
阅兵仪式观后感——国庆60周年
过中秋
看《阅兵式》有感
分享爱
未来的我
我的祖国——国庆60周年
家里的物品
童年趣事
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乒乓球台内球技术浅谈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载体探讨
数字时代编辑记者技术素养研究
政府回应的相关国外借鉴
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分析
关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
以公选课形式推广生态教育的一次实践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探析高校院系级教授委员会建设的改进与优化
浅谈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关于O2O商业模式及发展探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关键词肖复兴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鲁教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知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札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它杂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