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概念转变教学理论刍议

关于概念转变教学理论刍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1

关于概念转变教学理论刍议

"

论文关键词:概念转变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介绍了概念转变理论的渊源及发展,阐述了概念转变的定义、形式和过程,同时,还讨论了实现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以及支持条件。最后,文章还归纳了概念转变的教学模式,得出了概念转变理论对教学和学习的启示。

一、概念转变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内尔大学的一群教育研究者和哲学家开发了一种称为概念转变的理论。这种理论基于皮亚杰的不平衡和适应性调节的观点,以及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进化论。根据库恩的观点,科学进化遵循的是一种稳定的范式。首先,一种占优势地位的科学范式——一种基本的认知、思考、评价和做事的方式——濒临危机,因为它没能解决或解释科学团队确定的重要问题。其次,就必须有一个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的可供选择的范式。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就增加了“范式转变”的可能性或者新的思维框架的普遍接受性。

然而,研究者发现,如果只强调和采取逻辑和理性思维一~宾特里奇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冷酷的概念转变”,学生的已有概念非常难以改变。因为这种方法太过理性化,忽视了学习中的情感(如动机,价值观,兴趣)和社会成分,比如,没考虑到学习环境中其他的参与者(如教师和其他的学生),以及这些参与者是如何影响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并影响概念转变的。

社会建构主义者和认知学徒观也影响了概念转变理论,这些学习观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教师是促进概念转变的一个因素。因此,概念转变不再被认为是只受认知因素的影响。情感、社会和情境因素也能影响概念转变。在培养概念转变的教学或学习环境设计中,所有这些因素必须综合考虑。

二、概念转变的定义、形式和过程

概念转变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当学习者碰到新旧概念之间不一致的情况时,就会产生一种认知冲突感。这需要学习者对两者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并最终对新旧概念做出权衡和调整,从而产生新的概念。

三、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和条件支持

一般来说,学习者的已有概念很难转变。因为学习者正是依赖这些既有概念来理解和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些概念,而采取一种新思维方式。因此,仅仅呈现一种新的概念或告诉学习者他们的概念是不正确的,这并不能转变他们的概念。概念转变的教学需要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重新组织他们的知识。认知冲突策略,来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概念转变的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这种策略需要创建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关于某个特定现象或主题的既存观点一目了然,然后直接质疑,为的是制造认知冲突或认知失衡。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变得对他们目前的概念不满意,然后接受一种可理解的、似是而非的、有成效的选择性概念。概念转变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揭示学生对某个特定主题或现象的先前概念;二是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帮助学生改变他们的概念框架。

四、概念转变教学模式

1.展现学习者的已有概念。概念转变教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新概念(学习)的建构,只能以既存的概念为基础”。即使已有知识(不管正确与否)允许我们随意看待世界,我们也不能对它毫不在意。因此,概念转变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对某个即将学习的主题或现象的观点。

2.提出并呈现问题。为了引出学习者的概念,教学必须从呈现问题开始。呈现的这个问题必须让学习者运用他们的已有概念来理解。呈现的问题可以是这两种:不知道结果或结果已经知道。在“不知道”的问题中,教师让学习者先预测结果,然后解释他们预测的结果。在“知道”的问题中,学习者不做预测,然而,他们必须解释这个事件。

3.要求学生描述或呈现他们的概念。学习者呈现他们观点的方式有很多。他们可以写下描述、画图表、创建物理模型、画概念地图、设计网页或者把这些方式随意组合,以表明他们对某个特定概念的理解。如果有电脑或合适的软件,学习者还可以用别的呈现方式(用DPT或其他的软件),创建模型或模拟,或者创建概念地图。不管使用何种方法,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并开始澄清他们自身的观点和理解。一旦学习者的概念弄清楚以后,教师就可以把它作为下一步教学的基础。

4.讨论并评价已有概念。这一步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澄清并修正自身的原有概念。如果这是教师的第一个概念转变学习活动,最好晚一点开始。在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评价别人的概念之前,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这个评价过程。开始,教师请多个学习者进行陈述(概念)。陈述完毕后,教师引导同学逐个评估每个观点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成效性。努斯鲍姆和诺维克认为,教师应该接受所有的观点,不要进行价值判断。教师还应提到每个观点的学生名字,在全班讨论之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组成~组,互相评价观点。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个观点(或者通过评价修改后的不同观点),提出选择的基本原理,并把这个原理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允许学习者对自认为最好的观点进行投票,并加以解释,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5.制造概念冲突。学习者通过向其他同学陈述自身的观点,并得到同学的评价,开始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观点。学习者变得不满意于自身的观点,观点冲突开始建立。认识到他们观点的不足之后,学习者也更易于改变原有观点。要制造更大的冲突,教师就要创造差异性事件。这个差异性事件是学习者用目前的观点无法解释的现象或事件,但用本次教学主题中的观点却可以解释。在这点上,如果没有学生持“正确”观点,教师就应该建议用前一个班某个学生提出的观点。如果在观点转变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还不知道学生对某个主题或现象的正确与不正确观点,就不宜提前设置差异性事件。在这些案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决定哪个学生的观点能最好地解释“现存问题”的方法。如果这个科目是科学,学生应该提出一些实验。教师也可以呈现与学生现有观点相冲突的不规则数据,来创建差异性事件。

6.鼓励认知调适。学生应该有对自身概念和目标理论问的不同进行反思和顺应的时间。教师应该把反思活动整合到课程当中,以促进认知协调或重构学生的先前概念。

7.创设合作性学习环境。一个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对成功的概念转变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必须有机会讨论,学生在分享观点、思考和评价其他观点时必须有安全感。这种“安全因素”在教师运用上述认知冲突策略时尤为重要。一项研究表明,低成就感的学生会丧失自信,把冲突看成是另一种失败。

要成功实施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教师和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和小组合作性学习方面应当有些体验。习惯了教师传授式教学(如直接教学)的学生在参加讨论活动时动机就会弱一点。教师必须能熟练掌控班级小组,充当帮促者的角色。

五、总结

概念转变教学并不是个简单的过程。它比传统的机械教学法要费时得多,需要一个支持性的课堂环境,要让学生在表达和讨论观点时感到自信。概念转变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帮促技巧,以及对某个主题或现象有着深入的理解。概念转变教学会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对概念的不断评价和阐述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元概念意识,也就是说,他们知道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不听话的徐子桐
小猫吃草
第一次洗袜子
最伤心的一件事
杨寨新村
游 龙湖
三只小狗
快乐的秋游
读追梦有感
放寒假了
秋天的枫叶
知识就是力量
我爱小金鱼
我的风筝飞起来了
英儿的日记
2011年最新大学生入党自传
2012年11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2篇
在校研究生入党自传范文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2012年入党个人自传优秀范文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的格式及基本内容
大学生2012年入党自传范文
大学生党章学习之后入党申请书
2011年在校大学生入党自传
2012年最新教师入党自传范文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
爱国大学生励志入党申请书
2012年普通农民学生入党自传
会计专业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2012年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山东省绿豆发展前景及优势分析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南陵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教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年苏中地区水稻大区品比试验
差动轮系中的循环功率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浅论绿色农业发展
枇杷树的整形与修剪
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捕捉生活细节,抒写真挚亲情
油污土壤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强化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与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生态因子对皮胎果新梢果实生长的影响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雨铃铛》教学札记
《美丽的彩虹》教学设计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想飞的乌龟》教学实录
《美丽的彩虹》教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课文
《雨铃铛》教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
《美丽的彩虹》说课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片断赏析
《美丽的彩虹》课文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