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1)论文

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7

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1)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区域布局、技术创新、制度改革等角度综合思考吉林省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吉林省经济发展从以长春市为增长极逐步向以中部城市群为增长极转变;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进行资源的战略整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改善产业集群的地域环境;围绕制度创新推动观念转变。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对策 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

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因此,产业集群被称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源泉”。

一、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吉林省针对产业竞争力相对不足的现状,从产业集群方面提出在“十一五”期间的具体目标:吉林省将争取每个县(市、区)以现有工业集中区为基础,培育壮大1—2个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中小企业10大产业集群——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通化医药、长春汽车零部件、吉林石化、四平换热器、辽源袜业、蛟河石材、梅河果仁加工、德惠食品加工、磐石冶金建材、长春君子兰等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力、产业特色突出、支撑作用明显的产业集群。这些目标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将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007年吉林省各类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等)实现生产总值超过2 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 200多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0%和70%左右。同时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3%,实现利润额增长近一倍。

近年来,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发达省市相比,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集群化水平不高。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技术层次上,吉林省虽然已处在传统技术向先进技术的加速提升期,但与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已经完成传统技术向先进技术升级相比,技术层次差距依然较大。吉林省产业集群在技术水平上依然是技术创新的接受者,而不是技术创新的引导者。

二是在集群内部组织上,吉林省产业集群内部联系比较松散,不利于产业集群通过加强内部联系来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主要原因有:吉林省主导产业的特性决定了产业集群的性质——核心企业领导型的产业集群;大企业集团数量少、规模小,引领小企业的功能不强;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

三是集群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国际化战略,主要体现在引进国外原材料、引进国外资金上,在产品“走出去”的环节上行动缓慢。

这从外部环境上制约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二)产业集群基础较差。吉林省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条件比较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制度基础薄弱。国内东部地区外资企业比重较大,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大企业较多,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也比较快,市场化程度较高,制度创新具有内在基础。

而吉林省国企改革刚刚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生产要素市场制度、科技创新制度、企业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还有很大欠缺。二是地域环境较差。

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同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国内东部发达地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吉林省近年来在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受制于自身经济财政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还不足以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尽管吉林省作为生态省的试点省份之一,已进入全面建设生态省的新阶段,并在长白山区森林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中部农田土质的改良、西部草原“三化”的治理、城市工业环境污染的整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吉林省生态环境的改善还不足以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有的城市和城镇“脏、乱、差”的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缺乏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某些地方还在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不配套。

吉林省产业集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但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比较薄弱,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存在结构性问题,这些服务行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因为大批人才外流,不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三)产业集群缺乏创新文化支撑。实践证明,产业集群需要深厚的创新文化底蕴,尤其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于投资的高回报以高风险为代价,往往是以创新文化为基础。

因此,一些学者把社会文化理念视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把文化这种非经济因素视为产业集群的内在要素,并认为企业文化、人才素质尤其是企业家精神是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产业集群所需要的创新文化相比,吉林省文化底蕴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企业经营理念普遍存在。区域产业集群最终发展趋势将是少数大企业集团的市场垄断,中小型企业因为资本实力所限,在规模、技术或品牌、人才竞争等方面缺乏优势,很难在短期内通过自身的资本积累扩充实力,其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在于同国内大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寻求合作。

然而,吉林省多数中小型企业决策层并没有这种意识,过分看重眼前的既得利益和权利,不愿意成为产业集群的真正成员。二是对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识不足。

产品品牌和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对此,有些中小型企业当家人目光短浅,只是琢磨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尚未在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下功夫,从而导致营销理念、市场理念上的差距。

二、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第2页) 针对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区域布局、技术创新、制度改革等角度综合思考吉林省的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吉林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结合吉林省省情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吉林省经济发展从以长春市为增长极逐步向以中部城市群为增长极转变。不可否认,长春市从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科教文卫等诸多方面都是吉林省的增长极。

但长春本身的辐射范围有限,必须审时度势,加快长春、吉林一体化进程,把吉林省中部地区,尤其是以龙嘉机场为中心的长春、吉林两市所辖区域,尽快打造成吉林省中部的城市群、产业群,发挥好长吉铁路、公路沿线小城镇的作用,加大这些城市、城镇之间的联系,建设成吉林省中部城市、城镇群,由长春向吉林省西部、北部发挥辐射作用,吉林市向东、南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省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积极扶持县域工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把具有特色产业的县域经济、城镇经济当作重点来抓。加快县域经济中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轻纺产业、特色农业(苗木、药材种植等)的支持力度,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按照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吉林省应不断完善政府支持下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互利合作、优势互补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在建的区域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发挥已有科技资源的作用,为创新创业服务,为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四)引导企业进行资源的战略整合。在整合产业资源过程中,要继续发挥现有龙头企业或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

尤其是要注重配套产业的发展,如汽车产业配套的零部件产业等。同时为强化产业集群组织结构,尽快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各地要选择基础好的企业,支持并辅佐这些企业加快外引内联的步伐,尽快提高技术层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为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要加强协调和指导,遵循市场规则,通过发布信息、组织企业论坛等方式,促进企业间的联合,引导部分大企业并购中小型企业等,有效整合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

(五)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资金短缺是个核心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之路,探索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办法。要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作用,在努力增加银行融资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地区农村民间融资的经验,探索企业间及城市民间融资的形式、渠道和办法。

地方政府要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股票上市扩大资本实力,更快地成长起来。允许自发的区域性资金融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规范,以便通过多种渠道尽快解决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问题。

要积极发挥风险投资作用,在建设本地风险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引进省外、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为吉林省的产业集群发展服务。

(六)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改善产业集群的地域环境。理论和实践证明,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吉林省政府部门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通过构建产业项目的发展平台、经济技术交流的信息平台来发挥现有园区生产要素的作用,为吉林省产业集群搭建起生产要素流通平台。

二是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出发,加大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力度,依法对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利用各种媒体发布政策信息,严防不正之风的滋生,严肃处理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事件,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三是从根本上减轻企业负担。

吉林省县级财政状况普遍不好,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为解决财政资金需求膨胀问题,从根本上减轻企业负担,要研究县、乡两级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问题,逐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采取归并以至撤销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等项措施,从源头上解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的问题。

鉴于此类改革措施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应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在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开。

(七)围绕制度创新推动观念转变。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先进的市场经济观念、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作为基础。

从吉林省的现实出发,目前主要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挥政府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主导作用;政府班子的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把本地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竞争力纳入到学习日程上来。

二是增强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主动性。引导民营企业认清自身实力、自身在产业体系、产业集群中的位置,认清产业集群在产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认清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引导企业走联合重组之路,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产业组织结构创新,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秋游
三只小狗
不听话的徐子桐
第一次洗袜子
读追梦有感
我的风筝飞起来了
秋天的枫叶
放寒假了
知识就是力量
最伤心的一件事
小猫吃草
游 龙湖
英儿的日记
我爱小金鱼
杨寨新村
在校研究生入党自传范文
爱国大学生励志入党申请书
2012年入党个人自传优秀范文
2012年11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2篇
2012年最新教师入党自传范文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大学生党章学习之后入党申请书
2011年在校大学生入党自传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的格式及基本内容
会计专业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大学生2012年入党自传范文
2012年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2篇
2012年普通农民学生入党自传
2011年最新大学生入党自传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
2014年苏中地区水稻大区品比试验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与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山东省绿豆发展前景及优势分析
浅谈教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捕捉生活细节,抒写真挚亲情
南陵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态因子对皮胎果新梢果实生长的影响
浅论绿色农业发展
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枇杷树的整形与修剪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差动轮系中的循环功率分析
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油污土壤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强化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美丽的彩虹》课文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片断赏析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丁丁和牵牛花》课文
《想飞的乌龟》教学实录
《美丽的彩虹》教学设计
《美丽的彩虹》教学札记
《美丽的彩虹》教学设计
《雨铃铛》教学设计
《美丽的彩虹》说课设计
《雨铃铛》教学札记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