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9
阅读教学新法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把握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面临的新课题。只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搞好新时期的阅读教学。
一、精讲多读
课程标准规定:“在阅读教学方面,不再搞过于繁琐的讲解分析,记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个性化理解和感悟”这是新时期、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新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一讲到底,先解词,再归纳段意,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最后分析写作特点。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讲深讲透,学生的要求是认真听讲,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完全围绕着教师打转转,没有一点创新意识,也缺乏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强调典型的多样化,岂能由教师一个人包办代替呢?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越学越糊涂,教师也越教越乏味,怪不得有人认为“误尽天下苍生的是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意思,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交流,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创建学生的新思维体系,让学生对所读的文章有新的见解,在阅读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这种意义上的精讲多读,教师的精讲应体现在主导性上,它并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结果,而是和学生处在同等的地位,与学生交流阅读的收获,和学生讨论阅读中的疑问,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探究式学习氛围。它重在学习过程的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的多读也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多读。它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对同一材料的多次重复阅读,即我们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呢?首先就要有时间上的保证,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多次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多引导。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多讲少读,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正如一个老师所说的那样,一篇好文章,学生一看就产生了想读的愿望,就好像一个人看到一件好衣服想试一试那样,但我们教师硬要从衣服的面料、做工等方面来分析,等教师分析完,学生也就毫无兴趣,根本不想读了。语文教学也是这样,讲究的是深入的体会,是“涵泳”。其次要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读。个人阅读的方法有:默读、朗读、精读、浏览等。集体阅读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角色度、分小组赛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撒手不管,应该在学生难懂的地方或是文章最关键的地方,进行必要的指导。如果教师不在这个时候指导一下,学生就会感到困难,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这个时候进行指导,就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以读代讲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好方法,记得2001年石鼓区送教下乡活动中,胡妍老师执教的《荷花》,它并没有从字、词、句来分析课文内容,而是通过朗读指导来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她在教荷花的形态时,就是让学生朗读“挤挤挨挨”、“碧绿”、“大圆盘”这几个词语来促进理解的,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另一种含义就是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不但很好地阅读课内材料,还要积极参加课外阅读,增加阅读读量,加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方法也很多,其主要方法还是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扩展学生的阅读。例如,在教过《赤壁之战》后,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在教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所有关于李白的诗歌等等。
二、精问多思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南宋的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则须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这中间的“疑”就是问题,也就是一个思考过程,“不疑则不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没有问题,不思考,就不会有收获。其实,学生只要进入了阅读情境中,就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但由于他们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出一定的条理,有时候问题在脑海里稍纵即逝,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弄不清问题在哪里,可能会处在“不疑则不悟的阶段。”
新的阅读教学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充分把握机会,在学生处于“似疑而非疑”,分不清“疑在何处”时,梳理学生的疑问,精心激起学生的疑问。有的教师在提问时很随意,没有经过思考,想到什么就提什么,这样对学生毫无用处。根据语文教学的三个目标层次——识记、 理解、运用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可以把要提的问题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识记,就是复习所读材料的内容,提问的方式可以是“文章怎么说?”,“文章" 怎么写?”,“文章写了什么?”等。第二层次是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所读材料的理解,提问的方式是“为什么?”,“你怎样理解?”,“你认为怎么样?”等。第三个层次是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所读材料的运用能力,提问的方式一般是让学生造句、说话、作文等。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在考查学生对杨梅形状的理解时,第一层次应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问“文章把杨梅比作什么?”第二层次应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法,可以这样提问“文章中为什么把杨梅比作乒乓球,从中你能知道杨梅的形状吗?”第三个层次就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让学生跟据上面的比喻句再写一句比喻句。其实教师的提问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怎样思考,主要是引导学生,放飞学生的思维,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敢于提问,最终达到“大疑则大悟”的境界。
学生的多思,主要是体现在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多样化上。学生由于知识面和经验的缘故,往往看问题只看表面,而不会作深一步的思考。例如,像《我的战友邱少云》、《开国大典》等内容直接,主题鲜明的文章,他们能很快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但对于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梅花魂》等含义较深、主题含蓄的文章,他们一下子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和写作方法。如果学生浅尝辄止,就会以讹传讹,久而久之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许多问题不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应拨开现象看本质。 同样道理,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往往只满足于一种答案,缺乏思维的多样性。他们总是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老师满足于一种答案,努力把学生变成“标准化”学生。这样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新时期的阅读教学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化。以前有一篇文章极力称赞“冰雪融化了是春天”的创意很新颖,其实这就是称赞思维得多样化的,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效仿。在训练学生思维多样化的时候,切忌用简单的“对”、“错”来评价学生,应当让学生充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绝对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衡量。如果仅仅用“对”、“错”来衡量学生动态的、开放的思维过程,那将会扼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走上传统教学方法的老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多样性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阅读教学的精问多思,不仅要求学生会问,会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师会引导。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中更认真,更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三、精导多用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运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如低年级以组词、造句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以说话为主要内容,高年级以写作为主要内容,在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尽量激发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
记得有一次一位特级教师在讲《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就注重让学生运用知识,它在让学生理解“权威”这一词语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权威’的含义吗?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权威人士吗?你怎样看他们?”马上就有许多学生回答。答案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让学生明白不要只相信“权威”的话,要在实践中得到知识。这种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它既让学生有说话的内容,又让学生明白道理。还有一位教师在教“一丝不苟”这个成语时,就要求学生在理解后造句,学生当时造的句子有“小明看电视一丝不苟。”“小军做作业一丝不苟。”从语法和句意上来分析,两句话都正确。但教师还是肯定了后一句,并说明了理由。这位教师的引导,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我认为就“导”得好。还有我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就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后按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介绍家乡特产的文章,结果学生按照先写树,再写果的顺序,介绍了我们衡阳的特产——柑桔,在市级比赛中获奖。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很重要,关键要教师在备课时多钻研教材,找准引导的切入点,然后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一般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很多运用知识的要求,这还要教师去发现,不求满地开花,但求一课一得。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空间,营造运用知识的氛围,发掘运用知识的源泉,这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大大加强,思维将会更有条理,创新意识将会更加强烈。这样,教师就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总之,新时期的阅读教学,其重点就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其难点就是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时刻记住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断地去激发它,那么,新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实现也为时不远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偷菜游戏
- 父亲
- Gogo怎么了
- 我家的小狗是个胆小鬼
- 对妈妈说我爱您
- 幸福的时刻
- 眼睛超群的叶老师
- 气球娃娃
- 选集
- 比汽球更重要的
- 家乡的秋天
- 春天来了
- 书法乐
- 香港见闻
- 苹果丰收了
- 第八周红领巾广播稿(2)
- 秋季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
- 第七周红领巾广播稿
- 校运会广播稿精选
- 秋季运动会学生会代表发言稿
- 红领巾广播稿范文稿
- 2012年秋季运动会的广播稿
- 校运会广播稿选
- 怎么写校运会广播稿
- 第九周红领巾广播稿
- 校园广播稿
- 2012年秋季运动会演讲稿
- 校运会入场解说词
- 第八周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
-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选
-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论文
- 探索对5种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绪论”的异同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机制论文
- 浅论中国房价走向之谜
- 探究“经济体制”在小学低段管理中的运用
- 研究项目教学法在VFP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 探究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建立和应用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论文
- 建筑会计行业面对的理由及解决方案
- 提高对大学语文课程认识
- 浅论销售行业地方推广的绩效考核办法
- 结合高校现状阐述对风险管理原则的理解论文
- 论根石艺术欣赏与个人修养
- 如何培养好学生的想象力
- 浅论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片断反思
- 22《丰碑》教学设计之六
- 22《丰碑》教学设计之十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六
- 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一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五
- 28《小音乐家扬科》
- 22《丰碑》教学设计之八
- 22《丰碑》教学设计之七
- 25《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一
- 27《鲁本的秘密》
- 22《丰碑》教学设计之五
- 26《放弃射门》片断赏析
- 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二
- 25《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