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7
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
【论文关键词】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论文摘要】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边学边思”,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不要使课堂成为教师包办,自问自答式的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
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向放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和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三分之一水并振荡的实验,学生被现象深深吸引,这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熄灭,而高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学生会立即围绕问题积极的思维,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不难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的结论。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赏和肯定之后,紧接着提出: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甁加水振荡后为什么变瘪呢?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纷纷举手强答,请一位同学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学判断回答是否正确,全体同学的思维就会集中在此问题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然后继续提问:通过上面的讨论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会轻松的总结出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这样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当学生沉浸在自我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继续提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组探究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问题情景中来,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看到四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小花,第一朵喷醋酸后变红,第二朵喷水不变色,第三朵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也不变色,第四朵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变红,而把变红的小花取出加热后又变紫。学生会对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探究意识增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碳酸不稳定常温或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接着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学生会立即在脑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识,明确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方法来检验,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结论。就在这样层次推进,步步深入的提问中,以问题引导学生有步骤有层次地自主学习,并进行不断思考,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再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明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发生了质的改变。紧接着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呢?学生的思维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并大胆的提出假设,增大、减少或不变。这时告诉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实验,从而获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接着又提出问题,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学生又会对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自主探究守恒的原因,而此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时我会问学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水通电分解这个反应的微观动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不变。然后问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应用呢?在学生对此有着极大好奇心的前提下,我通过举例子向学生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学生顿感豁然开朗。这样的一节课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而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有思则明,有明则通,有通则能应万变,我想这样教学才应该是有效的。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见成效。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尝试后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方可靠有效。化学课堂教学应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完善其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与改革的必然。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渗透、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独一无二的我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芊芊芳草
- 贝克汉姆
- 我和我爸爸
- 我和老师之间的两件事
- 我的爸爸
- 感动
- 表达能力强的孙凤城
- 古怪同学
- 我的妈妈
- 海龙王的烦恼
- 我们的数学老师——周老师
- 李老师的眼睛
- 我的弟弟
- 台湾中小企业融资(1)论文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 安徽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1)论文
- 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 分析民法理论的几个不足
- 开放式作文教学探讨
- 城镇失业与扩大就业的对策思考(1)论文
- 基于可视密码术的小波域音频数字水印研究
- 金融调控对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影响(1)论文
-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无权处分
- 失落的三倍音速之梦
- 《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1)论文
- 新房装修卫生间下水管噪音声源分析及隔音四大方案分析
- 浅谈中学美术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 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 我的母亲
- 《寡人之于国也 》背景材料
- 鸿门宴
- 《再别康桥》教案
- 包身工
- 林黛玉进贾府
-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苏教版]
- 再别康桥 教案2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学设计
- 再别康桥 教案
- 游褒禅山记
- 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