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德州市德城区城市用地的空间变动实证分析(1)论文

德州市德城区城市用地的空间变动实证分析(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2

德州市德城区城市用地的空间变动实证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 德城区近年来城市用地总量和人均水平快速增长的同时,土地利用类型变得越来越丰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章阐述了德城区城市用地的结构、空间变动的特征,分析了德城区城市用地扩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论文关键词】 城市用地 用地结构 空间变动 德城区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与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的空间扩张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用地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城市用地又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德城区位于鲁西北冀鲁交界处,是德州市政府驻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580平方公里。目前,德州市正着手制定新一轮的城市扩张方案,计划到2010年,城区人口由现在的50万人增长到100万人,市区用地规模从现在的46平方公里扩展到210平方公里。

一、德城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德城区城市用地类型多样,主要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公共事业用地、居民用地、绿地、道路交通用地等。办公、居住用地分布在城区的中心;商业和零售业用地分布在市中心的街道两侧;分布在市区外围的是大面积的工业用地,其中河流主干道以东有大面积的工业用地,也就是德城区新开发的工业园区;林草用地以及公共绿地,分布在主要的铁路,国道,省道两侧,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居民区周围也分布小面积的绿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城市用地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居住用地,其次是工业用地,再次是商业用地。

在德城区城市用地空间变动中,绿地等非生产性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在未来的德州城区,将建成东边的减河、中间的岔河、西边的运河三条以水为主的风景带,新湖、岔河等风景区及150处街头绿地,市区现有污染性工业项目将统统搬到城外。而生产性用地的比例相对减少,使得城市土地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表明德城区在城市用地的外延扩展中,也注重内涵式扩展,城市用地结构是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

二、德城区城市用地变动特征 近几年来德城区城市土地利用面积在变大,城区布局比较集中,沿着主要的交通线路及河流分布。城区在各方向都有变化,但以东北方向变化最大。

1.德城区建设用地总量快速增长,人均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德城区建设用地的增长状况,由2002年的35平方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46平方公里,平均增长速度约为5.8%,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建成区逐年的增长率有下降的趋势。由于近年来德城区非农业人口变动幅度小于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人均建设用地呈现上升趋势。

2.德城区布局趋于合理,城市化进程加快 德城区城市规划布局确定城市用地发展的方向为:城市空间向东跨越发展,规划形成“老城组团、新城组团、东部组团”三大组团式城市结构。 规划确定了近期建设用地方向:重点是开发河东新城,未来几年内,新城将围绕行政中心、长河公园以及商业金融中心等建设进行配套设施的完善,经济开发区和天衢工业园继续发展,老城区逐步进行改造。

远景德城区的城市空间将跨过市区东部京沪客运专线,向东进一步拓展,陵县成为城市新的扩展地。为加快德州的城市化进程,市里面提出并实施了“两个东进,三区联动,建设大德州”的发展战略。

“两个东进”是经济开发区跨过京福高速公路向东扩展;行政中心跨过岔河东移,在德州旧城东面新建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行政中心区。“三区联动”就是加速德州西部的商贸开发区、中部的德城区、东部的经济开发区的规模膨胀。

到2010年,使德州城区人口由目前的50万人发展到100多万人,市区(含开发区)面积从现在的42平方公里扩展到210平方公里,让德城区真正“长大”、“变强”。 3.德城区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用地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德城区积极推行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城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24.6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0.6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由4.8亿元下降到3.11亿元,第二产业由8.7亿元增加到29.08亿元,第三产业由11.5亿元增加到28.41亿元。城市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1999年的48∶87∶112变化为3∶29∶28。

德城区

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面积随之增长。 4.德城区城市用地结构 德城区是该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不仅旅游景观丰富,食品工业,如扒鸡、驴肉、小枣等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德城区城市用地结构日益多样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居民及三大产业用地,除此之外,城市绿地、交通用地都在逐年增加。

三、德城区城市空间变动中存在的问题 1.德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仍以外延为主,增长偏快 本文采用城市用地扩张系数(K)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 K=S1/S2×100% 式中,S1为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速度,S2为城市非农业人口年均增长速度。

城市建成区的面积由2002年的35平方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46平方公里,年均增长速度为5.8%;非农业人口由2002年的36.1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40.91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4.25%。由此计算出城市用地扩张系数K=1.36。

一般研究认为,城市用地空间变动主要包括过快与不足两种类型,且临界值K=1.12,得出德城区城市用地增长属于过快型。 用地快速增长的同时,德城区空间发展仍然是以外延扩展为主的增长模式,一是城市空间大部分还停留在二维平面的开发建设,例如德城区城市交通仍以平面交通为主,公共交通、停车场大部分设置于地面之上,与发达城市相比,德城区三维空间的开发还有很大潜力。

二是城市设立的开发区,出现土地单位产出效益低的问题。在德城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深刻认识并倡导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德城区当前正面临土地供给矛盾的严峻挑战:城市化发展需要占用土地,粮食生产安全需要耕地保障,而德城区城市建设发展空间日见受限。在这种不利条件下,只有走集约利用的道路,才能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土地资源,并实现德城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预期目标。

2.德城区城市建设功能不是很健全,城市特色不突出 一方面,近年来德城区新区规划与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但是规划实施和建设中对地域性、市民性和人本性研究较少。德城新区建设较多关注经济利益,而旧城改造中又较少考虑城市发展的原有特色,盲目照抄其他城市成功经验,导致城市建设缺乏个性。

另一方面,德城区努力积极建设大规模的绿地、广场,但实际上德城区公共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仍然不是很高,城市生态环境并不乐观。在德城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对城市土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已经导致旧城核心区的空间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呈现大多数城市所具有的规划方整的路网体系。

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被割断。德城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交通干道为主的现代城市格局,现代建筑以其庞大的体积占据了城市空间。

这种种做法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德城区与其他城市面貌雷同,而这种趋同导致城市逐渐失去竞争力。所以在德城区城市快速建设的进程中,保持城市功能、城市个性与城市形态的同步建设,对于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发展高效的环境经济是十分重要的。

3.德城区城市建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 德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高速扩展过程中,原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相伴而来,德城区城市规划确定的郊区环境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岌岌可危,住宅开发以各种形式向周围的生态环境扩张,给城市生态造成巨大压力。自然、安静的绿色环境,能更有效地降解现代城市的噪音、工作紧张所带来的心里压力等,为人们提供滋养身心的理想天地。

因而德城区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结构的完整性,从而降低环境成本。另外,在部分地区城镇建设扩张中,还出现了不计社会成本地盲目征用大量农村土地的现象,使得德城区城郊农民多数成为失业的困难群体。

一方面,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另一方面,被征用的土地“圈而不用”的闲置浪费现象又很严重,失地农民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引发了城乡矛盾的尖锐化。长此下去,这直接阻碍了德城区城市化进程,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会随之增加。

农民失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德城区只有科学合理的征地,才能使城市化真正有利于农民富裕;才能真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张落成:苏南地区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

(6):639~645 庄大方: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02,21

(6):667~674 马荣华: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

(3):418~42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慢动作”之老爸篇
我们班的“天文学家”
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
说说偶自己
我的妈妈
家乡巨变
我的外公
勤劳的妈妈
我最敬佩的人――雷锋
我的伙伴
她有一颗“天使心”
向你介绍我的朋友
“独特”的表弟
谢谢你,售票员阿姨
论网购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公诉制度改革
网络募捐的制度建构与规范管理初探
浅析司法责任终身制
小议我国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
关于扒窃行为定罪量刑情况的调研
已判决共犯对在审共犯定罪的影响
浅谈明代特务监察制度
未成年团伙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讯问对策
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探讨
浅析公告送达制度的改进措施
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
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思考
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比较
我国小额诉讼制度受案范围研究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二
《绿色的卫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铁棒磨成针》教学设计之一
《借书》教学设计之二
《学跳绳》教学设计之一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一
《绿色的卫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绿色的卫兵》教学设计之二
《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下雨》教学设计之一
《不是为了分数》教学设计之一
《一束鲜花》教学设计之一
《原来是你啊》教学设计之一
《借书》教学设计之一
《绿色的卫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