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浅谈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

论文关键词: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审计教师;案例选用;考核办法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

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会计师全国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案例即能融会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我们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在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别典型,但要和即将讲解的内容密切相联。

(2)在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案例不要求综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实用性强。

3、在课后运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综合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这类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在会计执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强的案例都可选用。学生讨论分析这类案例,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加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1、理论测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仍通过开卷或闭卷笔试考试,老师出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2、课堂讨论。每一次进行课堂讨论前,都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由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发言的内容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主持、组织的作用。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撰写一份审计报告。课程学习结束,教师准备一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给出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写出一份审计报告,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教学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对审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几点思考》 《会计之友》袁春梅 2006-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水果星球奇遇记
狗当兽王
伤心的对话
暑假见闻--美丽的青岛
北京游
郑州游记
金鱼湖
只有一个地球
游北京颐和园
夏之韵
小诗两首
太阳和月亮
蔬菜的苦诉
暑假见闻--第一次坐飞机
天蝎
市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1)论文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1)论文
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1)论文
论桥梁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1)论文
研究目标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1)论文
浅谈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1)论文
期望审计风险确认与计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战略成本管理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现实意义(1)论文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探析(1)论文
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成本控制下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1)论文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1)论文
论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1)论文
环境审计探讨
浅议园林施工成本管理(1)论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说课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