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9
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
论文关键词:课堂;讨论;时机;形式
论文摘要: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为了使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精心组织讨论内容、正确把握讨论时机、灵活运用讨论技巧、合理安排讨论形式这几方面作恰当的阐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价值和积极性作用,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它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这种教学方法,即使所有的教学内容适用,如果组织得不好,照样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使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有必要对数学课堂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与研究。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精心组织讨论内容
课堂讨论在通常情况下只安排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这段时间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内容的组织。组织什么样的内容有讨论价值,什么样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极大关注并能够展开讨论,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值得教师们细细探究。
1、精心选择有探讨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学有成效。
2、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课堂讨论组织的好坏,产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讨论的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讨论的内容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具体分析,作出恰当安排。
二、正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是要我们抓住机遇。时机把握的好坏,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1、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
2、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在这时,运用“合作学习”相互讨论,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完成。面对难题,我们就会发现中上程度的学生往往是半信半疑没有十分的把握;而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这时面对问题如果采用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也就会渐渐明朗起来。
3、解答“开放性”问题之时。解答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各种多样。而且结果也不唯一,不同学生常常发现不同的结果。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间的交流创设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能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倾听同伴的意见,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三、灵活运用讨论的技巧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辨是非,增长知识。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讨论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吸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意见等。
1、学会独立探索。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必须要有自己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抽象等方式,利用各种信息,探索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2、学会倾听。在开始讨论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题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表达。语言是思维的窗口,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讨论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四、合理安排讨论的形式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老师要有意识地分好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爱好特长、性格、性别的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1、双人讨论学习。两人一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学习活动简便易行。
2、三至四人一组讨论学习。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3、班级小组讨论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引进竞争机制,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4、跨小组讨论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每个学生在他自己的小组里是学生,到别的小组里是“专家”(发挥它的特长),每个人都扮演一个相对活跃的、重要的而且独立的角色。
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讨论内容、正确把握讨论时机、灵活运用讨论技巧、合理安排讨论形式,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才能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从中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三无产品“
- 我的球迷老爸
- 丑小鸭
- “小推拉机”的我
- 趣味一家
- 我最好的朋友
- 我
- 新衣服
- 司机的手
- 同学于心
- 沫沫的幻想
- 令人敬佩的卖饼阿姨
- 我最敬佩的人
- 邮递员
- 霸道老爸 野蛮老爸=老顽童
- 新形势下渔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
- 当今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
- 简析如何讲好大理新闻故事
- 电力企业青年党员队伍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的分析与实践
- 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策思考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 高一地理课堂情景教学研究
- 微课制作实用模式
-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 轻钢结构住宅案例的全生命成本分析
- 加强教学评价,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 试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关于贴近群众满足群众需求的阵地文化宣传探讨
- 《竹影》教学设计4
- 《社戏》教学设计4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7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5
- 《社戏》教学设计5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4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7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7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4
- 《邓稼先》教学设计3
- 《社戏》教学设计10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6
- 《社戏》教学设计9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5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