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语文 兴趣 培养

[论文摘要]语文课是学生求知的乐园。本文通过创设问题,变课堂为舞台、变学生为演员,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创设争论情境、鼓励发散思维倾注热情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为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愿学、乐学”,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在现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他们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再次,我又以《课堂上的有趣生活》为题,让学生回忆课堂上有趣生活,接着引入三味书屋生活的几段文字让学生体会,从而得出: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都是美好的回忆;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变课堂为舞台,变学生为演员,调动学生积极性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是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课文《过零丁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显示文天祥画像,讲述文天祥一生的坎坷经历,播放配乐诗《过零丁洋》。借助图片,可以把人物精神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音乐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配乐朗读,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创设争论情境,鼓励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小结说,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愚实智,智叟用停滞的眼光看问题,形智实愚。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愚公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我认为愚公还是‘愚’,它可以在山上凿一个洞,这样比搬掉一座山更省时、更省力。”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我听后笑着说:“你见解很独特,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呢?”这下学生的思维又一下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众说纷纭。有些说,这是个好办法,有些说当时科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更有的说愚公确实是“蛮干”而不知“巧干”……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无知
童年趣事
爸爸的生日
第一次和大海的亲密接触
电视争夺战
当“模特”
脚心脚背都是“爱”
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蜗牛比赛
童年趣事
最难忘老奶奶眼中的无奈......
委屈的泪
悔之无及
晨曲
我的奶奶
大学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
理解审计准则国际趋同 做好内部控制GCC工作
审计视角下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的探讨
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
审计三方关系人的理论嬗变及其解读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变之探索
计算机审计与传统手工审计的比较研究
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
审计师强制轮换制度的理论分析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研究
新时期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的思考
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地勘单位管理
由“炭”与“金刚石”所想到的
美国变更审计独立性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发展及其启示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