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音乐听觉的基础训练

谈音乐听觉的基础训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7

谈音乐听觉的基础训练

谈音乐听觉的基础训练

音乐听觉,指的是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能力。说的具体点,就是对音乐各种形式、因素如: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音色、和声、复调等以及音乐的内容如:风格、性质、情趣、音乐的塑造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说,音乐听觉是指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形象的能力。有组织发展起来的音乐听觉是一种统一而复杂的能力,他可以完整的理解和表达作为形象和思想内容具体的音乐作品。

一、听觉训练的有效方法

(一)听觉训练要着重培养内心听觉,内心听觉训练即对声音的想象能力,对音乐的思维活动能力的培养。根据人对事物的反映我们可以采取“先想后说”的方法,即老师弹一个钢琴上的音,让学生先听,再想后说。在一定思维活动的帮助下,内心的“耳朵”就能把老师所弹得实际音高“听”出来。

(二)默唱音高在训练听觉中也是比不少的过程。在学生刚接触听觉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内心默唱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要求学生默唱老师所弹得音高后老师在弹一遍,通过学生默唱与钢琴所弹音高的对照,可以使学生具备想象旋律和预知音高的能力。也能起到熟悉和增强识谱能力的作用。

(三)在听觉训练过程中避免学会产生“听觉惰性”是每一位从事视唱练耳教学者必须注意的。“听觉惰性”指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的影响,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消化吸收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有所不同,相对来说很多学生就不会积极地区感觉音乐材料,也不会认真地区听辨音高,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下降,进而就产生了听觉的惰性。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难易要适中,同时也要学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听 觉惰性。

二、听觉训练的具体内容

听觉训练包括:单音、音程、和弦以及单声部旋律听记等项目。

(一)单音与音组的听写训练

单音训练是听觉训练各个环节中最基础的一项训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对每个个体单音的具体音高位置,不仅在听觉上产生一定的认识,而且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映,即让每个音在听者心中产生共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关键是“唱”。要强化学生对音高的听辨及模唱能力,为今后的音程训练提供条件。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根据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音高模唱开始。第一步:音阶模唱以C自然大调的七个基本音级开始逐步扩展到带变化音的各个大小调。以七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构唱音阶,搭桥练习,把每一种音程都掌握好。第二步:让学生听辨音高,刚开始时要求学生用“啦”来模唱基本音高,可以不必唱出唱名来,等学生能准确地模唱基本音高时,再加入唱名模唱。同时在唱唱名时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发音及咬字方法来唱,这种模唱在每次上课是是必须进行的。速度由老师掌握,一般采用由慢到快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第三步:可以采用听写的方法练习。先在内心唱,达到唱与听的结合,以此训练内在听觉。因为默唱内心音高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听觉训练方法,这种训练要以音组对比练习为主。

(二)音程的训练

音程是两个乐音之间在音高上的距离。音程分为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旋律音程是先后发响的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和声音程是指同时发响的两音之间的距离。两音中较高的音称为冠音,较低的音称为根音。音程的构成是乐曲的最小单位。音程训练的目的是建立音程的音高概念,听准音,唱准音。和声音程为准确掌握和弦打好基础,同时还可以较好的理解调性。

音程的训练分为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训练。训练开始阶段以旋律音程开始,再加入和声音程训练。音程训练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步:熟悉各种音程的结构、名称、性质和协和性。

第二步:构唱不同调内的音程。

第三步:对比性听辨音程固高和性质。

第四步:非调内音程的链接的听辨。

(三)和弦的听辨方法

听辨和弦在听觉训练,特别是多声部听觉训练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和声音程与和弦的音响有共同点和区别,和弦不论从音的数量上,机构上,音响效果上都比和声音程复杂而丰富。尽管和弦比和声音程复杂,但它们都是有各种和声音程按不同的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因此,再听辩和声音程的基础上听辨和弦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一步:明确各调内各音级上所构成的不同性质的和弦,清楚各种和弦的基本结构特征及音响效果,熟悉和弦的分类及运用。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和对比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弦的听辨。

第二步:唱好,唱准,唱熟和弦是听好和弦的前提。构唱和弦的方法可以是:给和弦的低音,向上构唱指定的和弦;或给和弦的旋律音,向下构唱指定的和弦;也可以给和弦的中间音,向上、向下构唱指定的和弦。通常自下而上构唱和弦比较容易,自上而下会相对困难一点。给中间音构唱和弦就更为困难。为了减少构唱和弦的困难和增强对和弦的听辨能力,可将和弦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以任意先后次序用分解和弦形式练唱。如1 3 5和弦,可分别用1 3 5、5 3 1、3 1 5、3 5 1、1 5 3、5 1 3等各种分解和弦练唱。

第三步:再练习听辨和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听出低音;因为在构唱和弦的基础上,学者对低音的敏感性要强,通过在一低音上作调内和弦的对比听辨,能很快的听辨出和弦的音及性质。从而获得和弦的整体感。

第四步:听出了和弦的音高后,可以将和弦的音响与和声音程的音响进行对比。如大三度和弦,小三度与小三和弦,两者音色基本相同,但和弦比音程更丰满,浓厚,更有渲染力。所以在和声音程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掌握和弦的听辨。

(四)单声部旋律听记的训练

旋律听写是练耳教学的重要训练内容,在整个听觉训练中式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它要求学生有对音乐各种因素的理解能力和比较强的音乐记忆力,有鲜明的节奏感,明确的调式及记谱方向的知识。旋律听记分为单声部旋律听记与二声部旋律听记。单声部旋律又分为调式调性的旋律、变化音旋律、转调的旋律等等。笔者将着重谈单声部旋律的训练方法。

听辨旋律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一段旋律后,让学生用唱名唱出旋律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及乐句的结束音,并说出旋律中某一音出现的次数及旋律中出现的某种节奏或某种音程等。笔者认为,旋律是由音组和节奏来呈现的。在初学阶段,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训练旋律,方法一:将音组与节奏型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顺序结合练习。如同条旋律通过节奏型的改变来让学生听辨旋律。最后,综合性的把每条旋律的特征节奏型列出来。同时,在乐句练习中要以听辨的和模唱为主。在训练过程中,有目的的根据节奏组合,合乎音乐规律的弹出旋律的动机和乐节,再延长到一个短句或两个乐句的单乐段进行背唱,让学生整体感觉调式调性。方法二:也可以在第一遍训练是,让学生听旋律的全貌,确定调号和拍号并找出相关重点节奏。或说出是哪种类型的乐段结构。教师应该在听辨之前强调,第一遍必须确定调式调性,目的是因为部分运用首调唱名法记谱的学生必须先确定好调号和起落音。这样在他们首调听辨过程中才能顺利进行,从第二遍起,教师要对每一遍有明确的要求,对这段旋律在音区,力度,节奏,风格,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特征等方面要提出相应的问题。

音乐以声音铸造了特殊的音乐语言,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是其它艺术所不能及的,在音乐训练中,我们要把科学的方法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应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听觉惰性的产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在高考中考取更好的成绩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老师我想对您说
我班老师有“魔法”
垃圾发电
我最要感谢的人——老师
我的同学
我的老师
真正的微笑
我和我的“试用”同桌
同学冤家
我的弟弟
我的同学外号
寻找诚信
我被“皮”附身了
超级大球迷——爸爸
论经济全球化给昆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论文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1)论文
浅议“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之存在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1)论文
南阳旅游资源开发构想(1)论文
对我国物权立法的若干新思考
北部湾经济区港口整合与广西贸易结构优化研究(1)论文
厦门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研究(1)论文
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适用关系解析
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及其依据
完善我国的民法理论体系离不开物权行为
山地丘陵区“三农”问题对策分析(1)论文
共同危险行为若干问题研究
“无需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学说评价
基于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制度探讨(1)论文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二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再见了,亲人》A、B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六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
《打电话》教学设计之一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三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五
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