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二胡的发音训练与音色

浅谈二胡的发音训练与音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9

浅谈二胡的发音训练与音色

浅谈二胡的发音训练与音色

中国乐器演奏中对音色的变化及其技法表现是非常重视的。二胡作为民族器乐中最富歌唱性的乐器,它的发音接近人声,善于表现内在含蓄、缠绵悱恻的情感。演奏中各种吟猱绰注带来的润腔及运弓中的虚、实、浓、淡、刚、柔、明、暗各种音色变化体现在演奏中的各个层面,其演奏过程也即音色的创造过程。本文从右手运弓和左手按指、触弦这两个发声训练来谈谈二胡音色的追求。

1. 右手运弓是影响发音的 关键因素

1.1运弓角度的控制

在右手运弓训练中我们要讲究“平、直”,因为它跟发音和音质有直接的关系。过去民间拉琴讲究“会拉的一条线,不会拉的一大片”,实际上有它的道理,它追求的就是二胡振动的最佳角度。

弓毛在擦弦的整个过程中,弓子运行的线路应与琴弦呈直角,并作左右平的运动,让弓毛能持续作用于琴弦,擦弦点始终保持稳定,这时琴弦方能得到最充分的振动,琴的音质与共鸣效果也最佳。倘若运弓不能保持直角,手腕和小臂动作势必会忽上忽下,难以达到统一,这时擦弦点的稳定感受到破坏,使琴弦振动处于一种非自然的状态,音响特征表现为尖、涩。与前者相比音质差异明显。弓子在琴筒上的触弦点往往跟演奏者的演奏方法和习惯有关。如果说弓子过于斜着、偏着拉,弓毛的擦弦点不能最佳地将琴振动起来,如果弓毛支撑琴杆借力擦弦它会发出某种刺耳的声音。贴在琴筒面上的弓毛与琴杆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越小,越利于琴弦的充分振动;反之则发音虚弱。所以只要擦弦的角度作用点保持稳定和一致,两根弦的音色音量才能和谐统一、音质饱满。 运弓中改变弓子对弦的压力和运弓的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会引起种种不同的音色变化:如弓毛对弦的压力大,弓速较快,发音则刚劲、结实,音量大;压力大,弓速过慢,声音就会发涩,因为压力要跟弓速保持一致,弓速慢时,一般压力都不宜过大,但对弓毛贴弦的细腻度要求更高,慢弓往往更见功夫。而当压力小,弓速快时声音发虚、发空;当压力小,弓速缓慢,发音则深长、内敛、柔和。琴论中有云“不足则音亏缺,大过则音支离”。因此,演奏中右手弓子对弦的压力与弓速之间恰如其分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他们中间的某一因素的改变必然会引起音色的细腻变化。

在右手运弓中,不同的起奏方式会产生音的不同状态,右手持弓的各手指动作是造成不同起奏方式的前提,从手指的运动状态来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弓子出音快,发音有暴发力带音头的刚性发音,讲究手指状态的弹性和强度;一种是起弓缓慢,运弓均匀流畅,保持连绵不断的柔韧性发音,手指的控力和触弦呈渐发性。前者的发音浑厚、饱满,后者的发音柔和、婉转。弓速与弓毛磨擦琴弦的力之间的关系应合理调配,训练时右手运弓的手指要能体会到触弦对弓毛的阻力,感受到发音的各种细腻变化,并有意识地提高听觉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2. 左手按指与触弦对发音的重要影响

左手的按指手型是左手一切技法训练的基础和前提。科学、规范化的按指将有利于培养优良的音质与音色,不正确的按指动作往往会造成声音上的某些缺陷而影响听觉美感,也使音色的变化受到了局限。

左手按弦大体上要求各手指利用自然的重力,手掌心松弛并保持悬空的握状,各指有下垂的重力感,手指的发力部位应该是在掌关节,即手指的指根关节发力至指尖直接敲击琴弦,力量才能集中,手指按与抬之间有紧、松的转换,发音就会富于弹性、松弛有度且声音通畅。

左手的大拇指与小指的状态变化常常是演奏者容易忽视的问题,而左手发声的松紧度程度恰恰就与此有关,如果局部的动作的发紧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协调。演奏中左手大拇指应自然平伸,向上直伸或按指向下抠紧琴杆均属于非自然状态,会引起左手的疲劳和紧张,而在保持平伸的松弛条件下发出的声音稳定、结实。一般来说,小拇指在使用中往往会显得较为被动,并过分地依赖于其它的手指,使得发音比较迟钝,所以应该通过训练使之具有独立性。手指在按弦时有重心的变换,那么掌关节的平衡作用尤其重要,它不能随手指有大幅度的晃动,动作之间的衔接才会协调一致。

左手按弦靠近指肚或指尖,在手指状态和声音上都有差别,演奏中根据情绪或风格需要稍微调整,做到合理使用即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传统作品演奏大多是用指肚触弦,其色彩变化比较丰富、浓郁,但是在演奏快速音型时则应适度靠近指尖部分,提高其灵巧性。像京胡演奏时是指肚关节按弦,但一遇到快速的片断,马上状态就会转移到指肚与指尖之间的部位。另外,二胡演奏中借助肘部略向后转和前伸的细微变化可以达到指尖与指肚的轻松转换以调配多变的音色。如同我们右手持弓的大拇指与食指有靠前与靠后的状态调整,声音效都会产生细微的变化。

左手触弦与把位音色的关系联系十分紧密,左手按弦的力度与弦在不同把位的张力的运用中应呈反比关系。把位越往下走,力度就相应的要减小,反之则力度增大。上把位弦的张力大,为了使其更好的合理振动,手指的触弦面积相对较大,并靠近指肚。当往高把位走时,弦的张力变小,手指触弦就尽量要用靠近指尖的位置了,高把位的触弦位置一定要靠前,力度上的控制要细腻,这样才能把上、中、下把位的音量、音色做到平衡、统一。

以上是对二胡基本音色的分析,由于它是乐器发声的前提条件,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物质基础与载体,它对于演奏技法音色上的全面与深入的阐述,提供了客观依据。

结束语

音乐表现的深度和完美程度是无止境的,对二胡的发音与音色的不断追求、开掘、完善也是无止境的,二胡的音色变化不仅关系到表现手段是否丰富,而且还关系到二胡艺术能否向更高深的境界发展。因此,它是每一位演奏者要用毕生的精力去磨炼与探索的课题之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小问号”
让我再看您一眼
我的小爹
同桌的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为什么我不是女生
最爱照镜子的人
13年后的我
和睦精灵
我们班的“四大天王”
我的爸爸
原来她真的比我强a
我家的[母老虎]
我是……
台灯宝宝诉苦
“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
定积分热点探究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做功的几种求法
辨析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氧化还原反应之要点
变异判断有套路
用导数法解决三角函数最值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电子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从高考真题到课本原型
功和功率易错题分析
用分类讨论法解决含参导数问题
“构造函数”在导数中的应用
利用逆推法解答生物试题
《寻隐者不遇》教案之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之三
《陶校长的演讲》课文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内容
《师恩难忘》教案之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内容
《师恩难忘》教案之四
《师恩难忘》教案之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之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所见》教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之五
《师恩难忘》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