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冲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论冲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08

论冲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

【论文关键词】冲破思维定势;强化习作发散思维训练;培养作文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学生作文表达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去体验,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产生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真正的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然而,由于受作文教学领域思维定势制约,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未能发挥出来,把原本表现为学生独立操作的有个性的文章变成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因此,要全面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冲破思维定势应首当其冲。

目前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按照指导——批改——讲评这三个环节渐次展开的。这个教学过程,有其成功之处,但也暴露了一些弱点。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作文教学过于封闭。往往只是以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为基本范文,而这些所谓范文作为作文教学的唯一资源,其价值是相当微弱的。其二,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未能充分发挥。由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多,限制过严,这样把本应该表现为学生独立操作的、有个性的文章,变成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因此,为了使作文教学取得理想的成果,就应当冲破思维定势,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下面就相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走出作文的时空的框定,拓宽作文教学实施途径

就习作时间而论,教师应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切忌为文而文。学生的作文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学生的写作冲动不能也不可能是在作文课上临时萌发。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失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亲身感触及时记录下来,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升华,通过习作实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训练空间上看,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老师可以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让学生的写作个性得以充分展示。在学生刚进入写作状态阶段,老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如我们在《购物讲价》一课的拓展习作训练指导中,安排学生利用星期天,亲临市场,真实地感受购物场景。这次习作训练,老师除了要求学生深入市场、观察场面、学会购物、写出场景之外,没有帮助学生确定中心,选定内容,指定形式,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习作中指导学生的心灵与生活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其写作的鲜活灵感。开放作文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自选内容,自主命题,摆脱了传统写作的束缚,学生的习作情绪愉悦,表达自由,思维活跃。写作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有赞颂买卖公平、讲诚信的,也有批评市场环境差的等等。这是一次开放性习作教学的成功实践。"

2强化习作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习作训练指导中,发散思维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种:第

一、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统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材。第

二、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是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文章来。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可以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可以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也可以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也可以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第

三、同一个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指导学生进行扩散思维,即多侧面,多方位的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找出尽可能多的立意角度,然后再进行集中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最佳角度。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不断调节,循环往复,对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和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滥竽充数”读后感》时,循着这材料告诉给我们的直接指向,可能得出这是没有本事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事,或以次充好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顺向思维,进一步,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作恰当的推理与引伸,进行纵向扩散思维,又会找到新角度。突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联想,把已知材料中的要素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要素联系起来考虑,进行横向扩散思维和逆向扩散思维,把问题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经过多向思维,学生对材料的感受多,立意角度就多,立意命题就有回旋的余地。这时让学生写一篇读《“滥竽充数”读后感》的议论文,启发学生另辟蹊径,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出发,选择最能发挥个人写作优势的角度来立意命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改变千人一面,千篇一腔的现象,就能出现丰富多彩的立意。学生从众多的角度中选准一个角度,是扩散思维转到集中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未终止,如发现材料不足,就要在集中思维所确定了的角度范围内再进行扩散思维,展开广泛的联想回忆,寻找尽可能多的素材(不可随便想到一点素材就草率成篇)。只有从一定数量的待选材料中再进行集中思维,才可能选择出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根据来。这样,在循环往复的扩散集中,集中扩散的思维过程中,作者便完成了对素材的选取,从而进入构思,布局谋篇的阶段,以致成文后,收到满意的效果。产生统一材料多种立意的现象,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立体的,多侧面的,人们对生活的体验,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一个题目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在立意指导时,不要提过高、过死的要求,而应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真实、新鲜的见解和积极、健康的思想。学生在长期大量的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在多角度立论的思维活动中,会完成自己的独创过程。重视多角度立意思维训练,不能怀疑单角度或其他思维训练的合理性。从思维类型上说,各种思维都有其短长:正向思维较稳健却保守,反向思维常有新意却易出差错;纵向思维有深度却缺乏广度,横向思维有广度却缺乏深度,扩散思维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立论角度,但在众多的角度中该选哪个角度最佳,要靠集中思维。扩散思维不充分就集中,会造成思维贫乏与死板,只有扩散思维而不集中,对着杂乱的素材就会束手无策。这两种思维互相制约,又相互依存,而要搞好多角度思维训练,还要靠这两种思维的辩证统一。再从立意角度说,有多角度,也有单角度。创新思维并不是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活动的协调结果。因此,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都可以用于习作训练。总之,冲破思维定势,创新习作思维训练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习作创新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象湖
桃花
秋天的颜色
除夕之夜
堆雪人
美丽的田野
犹豫不定的奶奶
美丽的秋天
春雨
包饺子
神木的杏花滩
春节那场雪
家乡的丹崖山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这就是我
入党积极分子转正思想汇报
2021建筑施工员辞职信范文
2011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实习教师入党思想汇报
预备党员建党思想汇报
2011年末党员思想汇报
创建现代化学校的思想汇报
大学生2011年入党积极分子转正思想汇报
关于爱国的思想汇报范文
12月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自我批评思想汇报
800字入党思想汇报
11月末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先进积极入党分子思想汇报
党课培训思想汇报:学习党的纲领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
“渐渐地,我成了房间里唯一的女性”
“三放开”与“白菜三毛”
创富人群的形象哲学
状元实业家张謇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紧抓创新发展,振兴原药产业
上市公司财务战略选择
浅谈互联网时代境外旅游新玩法
云南旅游行业的过去和未来
毛泽东考证《回乡偶书》
汽车空调系统原理与故障检修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机制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4C营销
《劝学》时代背景
《过秦论》结构分析
《过秦论》教学设计之三
《过秦论》语法修辞
《过秦论》写作背景
《过秦论》词语古今异义
《师说》教学案例之一
《过秦论》译文
《过秦论》写作特点
《过秦论》教学案例之一
《师说》课堂教学节录
《过秦论》教学设计之四
《过秦论》涉及人物简介
《师说》教学设计之六
《劝学》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