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西藏乡村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趋势(1)论文

西藏乡村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趋势(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8

西藏乡村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趋势(1)论文

随着西藏乡村经济结构中农牧业份额的下降和农牧业生产方式自身的现代化,西藏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西藏农牧业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生存型走向发展型 西藏传统农牧业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牧民的生活内容是围绕生存展开的,目的是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土地归户使用长期不变,畜牧私有私养长期不变政策的落实,农牧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直接用于生产劳动以外的剩余时间也越来越多,因此,农牧民生活中更多的花费和精力可以用于个人的享受、发展和提高,这样消费结构改善了,生活内容丰富了,个人的选择空间也日益扩大。 西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牧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牧民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生活消费结构向更趋于合理化方向发展,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有所下降,动物性食物及水果、蔬菜的消费有所增加;自给性的初级产品消费有所减少,商品和加工产品的消费有所增加。

据西藏自治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1992年对堆龙德庆县3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统计,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85年为306.18元,1992年上升到608.36元,分别占当年总开支的51.17%和67.10%;再从全西藏农牧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来看:1996年西藏统计年鉴中农牧民人均生活费支出为896.80元,与同期西藏城镇居民平均生活消费水平相比增长了74.60%,就生活消费内部各项支出来看,尽管农牧民家庭支出中生活消费品支出仍占绝大多数,但非商业性支出所占比重趋于不断增长。就堆龙德庆县30户农民抽样调查结果,从1985年到1992年间。

增长了0.68个百分点;而1992年西藏农牧民的年人均非商业性支出为7.69元,到1995年增长到23.38元,递增了32.89%。 同时,农牧民生活消费品的各项支出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变化,与城市居民逐渐趋于接近(详见表一)。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差距在90年代初期比80年代中期小。 城乡消费支出结构的接近,说明西藏农牧民和城市居民消费观念正趋同一,而消费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长期以来,藏民族的饮食单一,主食仅糌粑、牛羊肉,蔬菜吃得很少。解放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好转,西藏的农牧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向丰富、营养型发展,而且由于与城市联系增多,受城市和周围厂矿“城里人”的影响,其饮食方式也逐渐复杂、多样化,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统计,1991年西藏农牧民人均主食消费支出106.28元,副食支出106.59元;到1996年时,人均主食支出为105.81元,副食支出191.18元;可见副食支出明显超过了主食支出。

1985年到1996年间,牛羊肉等藏族传统食物消费量在下降,动物性食物及水果、蔬菜的消费在增加(详见表二)。 衣、食、住和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也逐步趋于增长,据1995年西藏100余户家庭的调查,西藏农牧民不再满足服装要保暖,而且追求服装色彩协调,式样新颖,对中高档穿着用品的需求量在逐步上升。

农牧民不但穿传统的自制皮衣,也越来越喜欢穿化纤、呢绒、毛料的衣服,安多腰恰的牧民如今喜欢穿轻便汉装,被调查的45户农牧民中,每户均有8件汉装。拉萨城里穿汉装和西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追求轻便、价高、式样新颖的衣服,穿着式样的更换比农牧区都快。

尤其是文化、娱乐等非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在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明显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自治区农调队对堆龙德庆县农民家庭的抽样调查,1992年农民人均用品消费比1985年增长了147.8%;再根据西藏自治区1996年统计,1995年非生活用品的支出为110.51元,比1991年增加了81.7元,而且用品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娱用品和书报杂志费用(见表三)越来越高;笔者在1995年调查的100户家庭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和1996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同样也表明,各种高档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录像机、汽车、摩托车等现代化用品逐步进入西藏农牧民家庭(见表四);唱卡拉OK、跳交谊舞、打台球、看电视、电影和录像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西藏青年人的时尚娱乐和休闲方式,并逐渐由城镇传播到广大农牧区。

广大藏区农牧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结构改变对藏区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通过消费总量的增加扩大市场需求,刺激生产发展;另一方面,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生产结构具有引导作用。

西藏各地的非农牧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农民商品性和非实物性消费的增加,这是促进农牧民生活向发展型转换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全西藏的现实出发,当前在大力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的同时,合理引导农牧民消费,努力增加生产性积累和投资,发挥消费在启动市场和提高农牧民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西藏农牧民家庭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 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分散孤立的社会结构相适应,西藏传统农牧民的家庭观念强,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行为都局限在家庭范围内,具有强烈的封闭性特点。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西藏农牧民家庭从封闭走向开放。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农牧民家庭的行为目标从内向型变为外向型。许多农牧民家庭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根据家庭消费的需要来安排,而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在生活方面也同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家庭内部满足的需要越来越少,由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这种开放式的循环,有助于增强家庭的稳定性,扩大了家庭的社会功能。

其次,家庭的人口生产从数量扩大向质量提高转换。对传统农牧民来说,由于家庭的封闭性,生育的子女越多,劳动力就越多,在本社区的地位就越高,所以人们追求多子多福。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已成为的共同趋势。虽然国家对西藏等藏区实行了照顾政策,允许一对夫妻生育3个孩子,但大多数年轻人只愿意生两个孩子,而且不在乎男孩还是女孩。

根据笔者去年参加的“百户”调查表明,农牧民赞成计划生育的家庭比例比较高,分别占34%和26%,特别是年轻妇女不愿意多生孩子的比例较高。她们认为,孩子太多带起来麻烦,家庭负担重。

所以农牧民主动要求采取节育措施。这种家庭生育子女的减少,使父母有能力在提高孩子的素质上下更大的功夫,同时他们自己也有可能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

这种人口生产功能的转换,使他们子女的教育就不纯粹是家庭内部的事情,社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强,据拉萨市1991年的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学校536所(其中中师1所,中学8所,公办小学54所,民办小学443所,企事业子弟小学20所),在校生49598人,农牧区适龄和入学率64%。据笔者参加的“百户”调查,1994年家庭教育费支出额为11233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78%,而且这些钱只为有子女上学的19户家庭的投资,按实际有教育投资的19户计算,户平均支出591.21元,即使按45户平均,也合每户249.62元。

用此数字再与1993年户均支出56.55元相比,增长了341.41%,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其他所有的家庭支出。再从西藏自治区1996年统计年鉴来看,全区农牧民教育及文化娱乐投资人均为30.95元。

第三,家庭关系中自由平等的因素增强。在传统家庭中,封建宗法观念和习惯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和束缚很强,形成固定的等级体系,特别是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

在《草地藏族调查》中记载“绝嗣之家,其妻室有父归父,无父归其兄弟近亲”,或“无父则将其女人与另一半牲畜、库物给其兄弟近亲中一人”。若某人“从牦牛身下救人,被救者则以女儿偿之,无女则给妹,无妹则给银200两”。

根据这些条款,妇女可以与牲畜并列,作为财产的一部分转赠他人。贵族妇女也同样可以被当作礼物馈赠。

据笔者在西藏那曲安多县调查,非亲属家的妇女不准入帐篷;家里以外的妇女不准到帐篷后面挂经幡的地方去;不能从帐篷后面的柱子里侧穿过;妇女不许在太阳落山后大声叫喊;妇女不能在家里的帐篷里生孩子,产妇不能摸灶台,产后3天不能接待客人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家庭的开放,妇女开始走向社会。

一些年轻人不甘默默无闻终老一生,她们走出家庭投身社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一些能干的妻子代表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并取得经济独立,为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创造了条件。 第四,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

由于家庭的稳定和封闭性降低,西藏农牧民对以家庭为基础的血缘和地缘组织的依赖性降低,与此同时,他们与市场的联系增多。在社会活动和市场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社会组织,如西藏堆龙德庆县乃琼乡的科学普及协会、安腰恰乡的扶贫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等等。

这些组织对农牧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它促进了农牧民观念和行为的社会化。 农牧民社会行为从被动保守转向主动开拓 在传统的市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作用下,农牧民的社会行为具有被动性和保守性,特别是佛教传入藏土的千余年里,佛教哲学思想对藏族伦理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人生唯苦”、“四大皆空”、“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的说教,使生活中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而安于现状;其次,“慈悲行善、忍辱无争”、“佛法无量,乐于施舍”等佛教思想的影响,使农牧民习惯于循规蹈矩,亦步亦稳,忍让退避,明哲保身;第三,慢节奏的行为习惯成为追求的目标,使生活缺乏生机和活力;第四,社会生活单一化,形成超稳态的传统社会系统。 在当代这种开放的社会结构中,西藏农牧民的社会流动性明显增强。

首先,职业角色丰富化,过去农牧民就是农牧民,祖祖辈辈都没有什么变化,而现代农牧民却面临非农牧民化和城市化的机遇,也有许多农牧民离开农牧业。即使从事农牧业,他们的生产方式与其他职业相比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他们中的许多人农闲时就到其他部门就业,体验非农牧业的经历。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使他们容易理解日益加快的社会变革,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第二,是社会角色的多样化。过去他们的社会角色十分简单,主要是家庭和家族中的角色,没有什么变化的余地。

而现在,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他们不仅承担家庭角色,而且要承担社区组织和专业组织成员、农牧区乡村市场的买者和卖者,农牧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者等一系列社会角色,他们要不时地光顾商店、银行、学校,农牧民社会角色的丰富性迫使他们主动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开创自己的社会地位。第三,社会地位的流动性增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西藏已有很大一批农牧民向非农牧业转移,他们通过市场经济的竞争,改变了以往那种被动的社会地位。第四,区域的迁移和流动性增强。

随着农牧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他们离开家乡的机会增多了,活动半径超过了乡村的封闭界限,许多人长期到城镇和外地进行劳务和经商,积攒充足的资金后再返家乡。总之,农牧民的地域流动和迁移对促进西藏乡村社会的开放、交流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初春
梦回海南
论语伴我行
做风车
我的“懒”妈妈
未来的黑板
一个意外的发现
下课啦
初春
未来的环境
可爱的小猫咪
我爱吹泡泡
未来的滑板
一次拔河比赛
2011年两会思想汇报:两会之民生连着民心
2011年四月入党培训思想汇报
2011年4月入党思想汇报:和谐社会是一种动态的感受
2011年4月思想汇报_学习实践活动立足实际求实效
2011年教师入党思想汇报例文
2011年两会学习心得之党员思想汇报
2011年3月入党思想汇报(1)
2011年四月思想汇报:发展就是让群众过好日子
党员思想汇报
轮岗创业的相关思想汇报参考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当前就业问题的思考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另一种新的时代要求
2011年3月大学生就业入党思想汇报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我理解的科学发展观
2011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
试析理智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
写好综合素质评价 架设师生沟通桥梁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培养课堂注意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农村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研究感悟
公开课“感恩主题读书活动展评”的得与失
《说“木叶”》说课稿之一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之四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之一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三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四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之三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之二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二
《说“木叶”》能力训练
《说“木叶”》教学设计之五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一
《说“木叶”》教学设计之四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之五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之五
《说“木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