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复习浅谈

"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总复习中它至关重要。应用题的系统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应用题的复习教学浅淡几点体会。

一、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还有速度、时间和路程,单价、数量和总价,工效、时间和总量等。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因此,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在复习时,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些补充条件的问题和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看到问题立刻想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两个条件;看到两个条件能迅速想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出些有助于训练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给乙数多少两数相等”,“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我们复习时还采用给名称要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编题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数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对易混的术语,如减少了和减少到等要让学生区别清楚。

逆叙的条件,学生容易搞错它们的数量关系。教苹果树:学实践证明,要求学生画图是搞清数量之间关系的有效形式。如:梨树3100棵,比苹果树的3倍还多40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梨树:出。梨树棵数减去400棵,正好是苹果树棵数的3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出现:(3100+400)÷3的错误算式。

二、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

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我们在复习时侧重教给分析法。如:李师傅计划做820个零件,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50个,其余的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

分析方法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即: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必须知道余下的个数和工作的天数(6天)这两个条件。②要求余下多少个,就要知道计划生产多少个(820个)和已经生产了多少个。③要求已经生产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已经做的天数(4天)和平均每天做的个数(50个)。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要求学生把分析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能说清楚,就证明他的思维是理顺的。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表述的分析过程。

实际上在分析应用题时,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方法是结合运用,相互包含的。这就是说在分析已知条件时要时刻注意题目的问题,这样综合才不会偏离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所必备的条件时要想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只有这样提出的条件才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或求出来。

有些应用题,单靠上述两种方法分析仍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给学生另外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常用的有两种,即转化法和假设法。例如:有甲、乙、丙三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的3倍,又是丙袋的4倍,又知乙袋比丙袋多8千克。问三袋大米各重多少克?

这样思考:从已知条件看出,甲袋大米的重量分别以乙袋和丙袋为标准,统一标准量是解题的关键。应用转化法就能统一标准量,

要使学生明白怎样转化简便就怎样转化。上题如果统一成以乙袋或两袋的重量为标准量难度就大了。

又如:甲、乙两个仓库内原来共存货物是480吨,现在甲仓又运进所存货物的40%,乙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25%,这时两仓共存货645吨。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吨?

这样思考:假设两仓库都运进所存货物的40%,那么可知共运进货物为:

乙仓原来有货物:

27÷(40%-25%)=180(吨)

甲仓原有货物:480-180=300(吨)。

用假设法解题的思考方法是:先根据解题的需要对已知条件做出假设,通过假设引出矛盾,然后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把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转化法和假设法的解题方法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在总复习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量地涉及一部分这类题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负荷饱满,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

三、系统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相等,一种是不等,由不等便出现了差,于是引出围绕“差”的一系列数量关系,如:大数-小数=差;大数-差=小数;小数+差=大数等。在比差的基础上又发展为比较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若甲数是a,乙数是3a,则乙数是甲数的3倍。在整数倍的基础上,又扩展为小数倍,再扩展为分数倍。在分数倍里,倍数可以小于1。随着“倍”的概念的建立和发展,又出现了围绕着“倍”的一系列数量关系。

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又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百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等。学习了比的知识以后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用比的形式表示。如:甲数是乙数的5倍,我们就说,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1。再如:

成的与全工程的比是3∶5,或已经完成与未完成的比是3∶(5-3)。通过这样复习,就把以“差”和“倍”为核心的知识纵向地串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为今后正确地运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应用题复习中,一题多解是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修路队,原计划每天修8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结果用12.5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多少天完成任务?可有下列解法:

4.设计划用x天完成。

5.设原计划用x天完成。

上述五种解法分别是按解一般应用题的思路、工程问题的思路、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方程的思路和用比例解的思路进行分析的。通过本题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过的解应用题的各种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包饺子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堆雪人
犹豫不定的奶奶
这就是我
秋天的颜色
美丽的田野
家乡的丹崖山
神木的杏花滩
桃花
春雨
美丽的象湖
除夕之夜
春节那场雪
美丽的秋天
大三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教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6月份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7月份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7月份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
最新入党积极分子转正思想汇报
3月份关于学习雷锋的思想汇报
2011年最新的入党转正思想汇报
大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10月份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新教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预备党员实习期间思想汇报
入党积极分子寒假思想汇报
大学生寒假思想汇报
大四预备党员入党思想汇报
“高铁外宣”的思维切换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需要把握的十对关系
国家意识与国际传播
扬帆海上丝路 实现共赢发展
The Wizard Artist――Xiao Kuan
弘扬丝路精神 汇聚共建力量
南京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探析
大味至简蛤蜊汤
人人湘完成第二轮融资 发起人讲述创办历程
增强共同体意识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李先生牛肉面 一段关于历史的述说
微信时代的对外传播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
古夏山庄 黄金线路上的一处世外桃源
阿五美食 年夜饭“三十六计”
《凤蝶外传》教学设计之四
《凤蝶外传》教学设计之二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之三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之四
《师说》教学设计之五
《师说》教学设计之四
《师说》课文题解
《师说》译文
《师说》写作背景
《过秦论》词类活用
《师说》教学设计之三
《师说》教学设计之二
《师说》主题思想
《凤蝶外传》教学设计之三
《师说》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