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学习古代文化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古代文化培养创新能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学习古代文化培养创新能力

" 中华民族是具有聪明才智,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无论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古代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它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无不为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感到无比自豪,为有智慧超群的伟大民族而骄傲。

小学《社会》第三册用了一个单元介绍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这里有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贡献,还有古代教育家孔子、军事家孙武、史学家司马迁、数学家祖冲之、天文学家张衡等一大批古代科学家,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让他们发扬并光大祖国的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进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有些教师和学生往往沉醉于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无比自豪,无比光荣,忽视了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发扬并光大祖国的文化传统。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发扬光大祖国的文化传统,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强大呢?我觉得在教学这一单元,介绍古代灿烂的文化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 知识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载体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学生的知识是形成这一能力的必备条件。相关的知识是形成相关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小学《社会》是一门学习社会常识教育的重要课程,教材知识面广,涉及社会生活常识、历史、地理及法律等各方面知识。让学生学好《社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常识,将对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1、注重学生学习的知识。

在《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一单元中,有着很多知识学习,我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学习与知识创新相结合,接受知识与智慧训练并举。例如在学习《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时,学生对浑天仪、地动仪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并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找来了有关图片,说明了浑天仪是演示天象的仪器,通过齿轮传动,使浑天仪每日均匀地绕轴旋转一周,自动地、近似地把天象演示出来。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学生通过讲解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教育启发学生当前地震发生的测定工作已很完备,但是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如果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特别是可以减少人的伤亡。从而启发学生智慧就在你的手指间,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逻辑起点。

2、注重学生学习的形式。

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形式应该多样化的。例如可以利用现代视听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或讲故事、图片展等形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使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为他们创新提供条件。在教学《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时,我特地剪接了一段录像,让学生观看,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教学《文化巨人孔子》时,我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孔子提出的名言名句,学生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孔子。这样比起照本宣读所学的知识更深、更牢。

3、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在教学《文化巨人孔子》时,告诉学生孔子十分重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思考不学习也会迷惑不解。学和思结合是求得知识的必要方法。由此看出孔子十分重视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每个学生应向孔子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做到“四会”,会求师、会访友、会看书、会思考。

二、理想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动力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材,抱负祖国,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教育学生一些科学家之所以有所成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有远大理想,不畏艰辛,刻苦学习。例如我在教学《孙子和〈孙子兵法〉》时,告诉学生孙子成为军事家从小接受祖辈影响,年轻时就醉心于军事研究。在教学《司马迁和〈史记〉》时,教育学生司马迁在家庭的影响下,他立志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出色的历史学家。那么我们每个学生应向他们学习,自幼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材,从心理上形成强烈的抱负精神,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主观条件,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学习。

当然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曲折,我在教学司马迁遭受迫害这段内容时,强调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程中是会遇到曲折的。但司马迁并没有被困难所逼退,继续朝着他的理想而奋斗。从而教育学生认识到逆境和挫折虽是不利因素,同时也是对一个人意志和性格的磨练。要在逆境中奋起,在挫折中振作,这样更有所作为。

三、实践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媒介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媒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动手做过了,才会加深印象,才会新的体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 因此,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非常注重学生活动,经常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在教育《文化巨人孔子》时,让学生收集孔子的名言名句。在教学活动课《调查家乡的科学文化名人》时,我让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家乡科学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材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培养他们搜集、综合、分析、选择科学文化名人事迹材料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搜集整理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我让他们自行解决,从中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课堂交流时,更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我还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例如在教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四大发明》时,我介绍了指南针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后,我让学生回家后也做一个最简单的指南针。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四、教师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楷模

大教育家孔子对他的学生不但进行言教,也进行身教。他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言教。学生对他心悦诚服,衷心爱戴。作为一名教师,培养祖国的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也起着极大的作用。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接班人,那么教师首先应具备创新能力。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翻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例如在教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时,我介绍了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像竹、木简和帛等,指出了它们的缺点,是不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造纸术,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社会中,他的贡献是相当了不起的。但是现代计算机的发明,使我们的书写工具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一个书包的书现在只要用一个软盘就够了。可见,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我们不能停留在现有的知识中,应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创新。

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教师应关心天下事,及时更新知识,应具有收集信息的能力,交往能力和科研能力。这样才能解决知识的运用性,知识的系统性,做到以新代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懂得更多,才能培养出有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接班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公开课
您就这样的走了
爱的奉献
瞧,我这一家子
小鸟的自述
自己烧的饭这么好吃
烧野火饭
当我再来乌镇时
游环西文化广场
老师,我想对您说
高兴的一天
游鸡公山
二十年后的乌镇
南宁——美丽醉人的“绿城”
浅析我国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的思考
居民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时间序列的西安市私家车保有量预测研究
企业建校模式下企业资源有效利用研究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思考
汽车租赁行业网络的规模经济性分析
定向井、水平井钻柱力学分析与应用探讨
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加强企业信访工作探讨
浅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堵塞问题
工务职工培训现状浅析
东北林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工作机制之浅析
素质拓展在推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上帝的“谎言”
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内容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我爱安妮──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精品)
生命的摇篮需要保护──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1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有时慌言也很美丽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只有一个地球》主题队会方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妈妈的谎言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一练
六年级上册《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