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心田

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心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心田

" 至圣先师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道理。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令人尴尬的事实是——本应是最有魅力的语文课,长期以来却不受学生欢迎。近年来甚至有人声称:“中学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但不可否认,我们有时也会听到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甚至一些极普通的人们用神往的语气谈到自己当年学习语文是多么多么的快乐,语文课是如何如何的有趣。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呢?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相信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

同样的,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直到最近,本人总结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似乎有了一些答案,敢竭鄙诚,以一家之言求教与大方之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何为兴趣?

听教育学家说,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或许正因为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它就无法步入智力范畴。而在近年中,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忙着抓智力,争着把智力捧为龙头老大,抢着让学生考高分。其他诸如兴趣这样的非智力因素就被有意无意地冷落在一边了。殊不知非智力因素没有了,智力因素的提高也就不易了。知识一旦成了缺情少感的东西,人也就成为了不健全的人了。

从这一点来说,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正是相当一部分老师自己造成的。教师授课的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信息爆炸的年代,随着文化沙漠的日益扩大,快餐文化的日益流行,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单纯的依靠强制手段来逼迫学生坐在课桌前,学习那些看似枯躁的文言文、议论文、诗歌、戏剧,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人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表演大师。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相信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抛弃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也不可简单的以一两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我们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系统工程来对待。所以我们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引导他们一步步地走向文学的殿堂。

对于学生中流行的追星、追时尚、爱看动漫而不爱看名著的现象,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我们为什么不放下架子,试着去了解一下这些东西呢?实际上,在我看来,很多的动漫是相当不错的,如迪士尼的《狮子王》,不就是一部现代卡通版的《哈姆雷特》吗?如果教师不是简单的呵斥学生,而是在了解之后适当的引导学生去阅读莎翁的原著,那效果不是更好吗?而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点燃奥运圣火的拳王阿里不是很好的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典型吗?追星时如能多看看那些“星们”在光彩后面的汗水与努力,那追星又有什么不好呢?而前几年风靡一时的蔡志忠漫画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教材吗?

实际上,在我看来,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作用,而绝不能用围追堵截的简单办法来对待学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教学上也是如此啊。而我却听说,有些老师把《少男少女》杂志也列为禁书,呜呼,我不禁要为学生感到悲哀了。

学生不是圣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岂是容易做到的,相信大多数老师也做不到,那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做到呢?更何况毛泽东还说过:“课上的不好,允许学生睡觉。”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在如今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面前,我们无法要求学生一直安静地学习,我们只是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运用我们的教学艺术、个人魅力,合理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在他求学的生涯中,有大部分的时间在听我们传授知识,那就足够了。

心理学家则说兴趣属心理范畴,其中那些比较稳定的兴趣“乃是人的个性心理的一种特征”。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像许多文学家一拿到书就爱不释手,就如饥似渴,就废寝忘食,就宠辱皆忘,那多半是属于心理学所说的“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往往是“由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引人入胜或能引起强烈的情绪”产生。因而它并不需要“首先认识到活动的结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甚至主动地不顾一切地从事这种活动。按照这个划分法,我以为说那些热爱读书的人的行为是属于心理学家们说的“直接兴趣”,那应该是没错的。

读书人读书不把功利目的放在前面,当然不是说他们什么目的也没有。什么目的也不讲的事那绝对是无法持之以恒的。他们其实是有更多的奢望,更多的追求。作家、文艺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冕说:“书籍不仅给你以服务的能力,生存的动力,同时还铸造你的灵魂,还改造你的人生。可以说,通过书籍,你可以获得整个世界!”学习亦然!

也就是说,心理学家认为最直接持久的学习兴趣的获得在于学习目的的单纯化——抛开功利的想法,单纯地从学习本身而言,不断的充实自己是无比快乐的事。也就是尽量做到“学习成为人的一种本能需要,一种出于内心的喜好、渴望、向往而从事的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将你自己发自内心的对文学的爱好 传染给你的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把考高分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而事实上,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学生又怎么会学不好语文呢?学生为什么怕学习古文,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已经没用了,这就是一种功利的想法。如果教师能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自豪感及古文的独特魅力传达给学生,那时你想要他不学古文都很难啊!《诗经》直率、大胆的情感、《离骚》忧国忧民的情怀、春秋的谋臣策士、战国的游侠门客、司马迁的发愤著述、李白的浪漫气质、杜甫的博大胸怀、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柳永的“今宵酒醒”、李煜的“一江春水”、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无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如果教师能将这一切贯注入学生的脑海,你想学生会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呢?

当然,钱钟书也说过:“一切理论都是不实践的的人制定的!”也就是说,很多理论都存在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以上所述,很多人都会想: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啊!确实,要真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并使之单纯化,绝非一件简单的事,但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要求自己努力去实践自己的理论,虽不敢说效果显著,但我觉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主要是在早读、课堂教学及作文教学几个方面来实践自己的理论的。

由于我校的早读时间较短,只有十五分钟,要如何充分的利用它呢?我考虑到学生对古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其实是来源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缺乏了解,而且教材的编写也未侧重对文学史的框架了解。所以我就精心准备了一份“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纲”,利用两天一次的早读时间,每次讲一个专题。每个专题侧重于大时代背景下的主流文学体裁,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再介绍一两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及几位代表作家,再简单赏析一两篇作品(配合投影仪),而作品赏析也侧重于故事性强的文章,重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即可。

在这之后,我又精心准备了一批短小精悍的文言小故事(以〈世说新语〉为主),让学生试着翻译,先不求完全准确,只求将故事说清楚,后再要求既准确,又通顺。一年实践下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不敢说很了解,但至少说的出一些东西,而学生对学习古文的恐惧感也有下降。

课堂教学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所以我很强调它的趣味性。我很注重每篇文章的导入,有时是一段充满哲理或诗意的导语,有时是一个寓意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有时是一件特定的实物,有时是一处特定的情境……比如说在教授《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时,我就用李白的《侠客行》一诗导入,因为此诗写的就是课文所说的故事,且绝大多数同学都曾经看过金庸先生的《侠客行》一书,使得同学们一下子对本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老师迅速地进入了本文的学习。

在具体对课文的讲解中,我很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及文采,并注意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给同学以尽量感性的认识。比如在讲解柳永的《雨霖铃》一课时,有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我就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

晨曦初露,天边微微有些泛白,无边江面,微浪轻拍岸。岸边一叶扁舟,船头一位书生面朝远方迎风独立,江风将其长袍一角吹的轻轻飞扬,因为天不太亮,故其眉眼不甚分明,只能看到他以手抚额,似头痛欲裂,想来昨夜酒喝多了。正所谓:“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岸边杨柳依依,似多情女子的春水绿袖,难舍难离,令人忆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千古绝唱。远处天边一轮残月斜坠天际,颜色惨淡,令人想起“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句,而良人远离,“我共影儿两个”的凄凉实在令人难捱。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相信通过这样的讲解,同学们对此词的理解一定会比较深的。

在作文教学上,我强调做好每周练笔。精心准备题目,以要求细腻笔触的命题作文为主,要求“大胆想象,自圆其说”,鼓励说心里话(承诺绝不外传),鼓励创新,鼓励发散性思维,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又可借机将学生那颗粗糙的心灵打磨的敏感些,这对于理解文学作品也大有帮助。作文要认真批改,承诺做到每篇有评语,抓住学生的进步多表扬,对不足要指出,但不要斤斤计较。同时将同学的优秀习作每周推荐一批,让同学们自己借阅、比较,发现不足并努力改进,让学生不再感觉自己在写作文上是一无是处,多次正面表扬引导后,学生就会逐渐克服“作文恐惧症”,进而慢慢喜欢写作文。

在这一点上,实践下来效果颇佳,同时我也感觉到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可写出好文章,关键要靠老师的引导。千万不要轻易批评学生,因为可能我们正在扼杀一个文学人才呢!

同时,我还开展了一个我个人称之为“字的初体验”的活动,即每周给学生五个汉字,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看了这几个字后的感觉,不允许抄字典解释,就要求写出纯粹的个人感受,尽量创新。学生对此深感兴趣,在仿佛回到牙牙学语状态的情况下,抛开既有概念,重新解释汉字,这确实是个十分有趣的事。

譬如我曾给学生一个“师”字,有同学解释为:狮子是一种充满野性的动物,而帮助狮子去掉野性的人就叫做“师”。看到这个答案时,我觉得不由你不拍案叫绝。

通过这个活动,使得同学们对于汉字的象形特点、多意特点、可组合特点等有了亲身的体验与认识,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爱上汉语言文字,进而爱上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见解很肤浅,也很片面,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且匆匆草就,有辞不达意之处,实在令人不忍卒读,临文惶恐。就当抛砖引玉吧,望各方有识之士不吝赐教,不胜感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心目中的妈妈
我的胖子妈
我的们朋友
诡计多端的姐姐
我就是我
我眼里的“老顽童”
妈妈老师
“蔡“包子
我变了
请为我竖起大拇指
关于姓名的小学生活
A君记趣
赠尹小星
我心中的班主任
我和网球王子
我国发达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过程及规律比较借鉴
产业联动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分析
我国职业体育产业进程的管理瓶颈分析
城市EOL家电逆向物流网络模型设计
论移动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
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策略探析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和提升策略
体育旅游与健身协同关系的研究
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动力机制与趋势特征
产业融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视角
基于商品属性扩展与分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探讨
欧盟农业生态补贴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金融危机下石油企业供应链鲁棒性问题研究
食品行业采购内部控制的实施途径探讨
28《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之二
23《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二
23《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案
28《丑小鸭》第一课时
28《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28《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六
28《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七
《语文园地五》
28《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23《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三
《画家和牧童》教案
21《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