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7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教育史上树立起了一块伟大的丰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宝库,将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陶行知先生在《晓庄三周岁》的报告中,把“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整套生活教育理论系统地确立了下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讲“是生活就是教育”,并具体分析是什么生活就是什么教育。好生活好教育;坏生活坏教育;认真生活认真教育;健康生活健康教育;非健康生活非健康教育;劳动生活劳动教育;科学生活科学教育;艺术生活艺术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给生活的确切定义:“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包含三方面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我深深体会到投入课程改革,抓好语文教学,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句话,教师要开辟生活化语文课堂,尝试生活化语文教学。

新一轮课改,目标在于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所有教都是为了学;要明确教学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师生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改革教学评价,实现评价的本质功能促进发展等新课程理论。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崭新教学观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课改落到实处,促进课改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改中,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着力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运用生活化教育资源,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生活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又做出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论断。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小学语文新课程实现了生活化拓展,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图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语文课程,语文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联系在一起。正如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特点,体现母语学习性质,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或把生活引入课堂,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语文。我设计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实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置身生活场景,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从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我们注意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中再现生活。

生活化语文教学尝试,让学生积累“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课堂上大胆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初步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目标。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

现代课程新理念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风俗习惯、文史掌故、时事新闻、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能感悟语文、体验语文,从而才会充满兴趣学习语文。因此,我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教材内容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化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语文课堂,从而有效实现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语文延伸到生活实际的目标。

三、尝试生活化语文实践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面向社会,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科技发展水平。联系语文生活实践,鼓励师生走向走活。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坚持课后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同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映成趣,除了学校、班级平常的活动,学生平时的观察,已有的兴趣之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语文生活,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在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了解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领悟人生的意义,使精神日益丰富、健康纯洁。

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提倡自主合作学习,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将来才能得以生存。要注重实践体验,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培养素质,鼓励创新,加强阅读写作训练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把部分语文教学内容加以改革,适当加以开放,让学生倾力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使学生语文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让学生不仅能学语文,而且会在生活中灵活用语文。祖国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雄居世界最大语种,学生学好语文再学外文,学好普通话再了解地方活,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和走出国门打下坚实语文基础。

以上是我和老师们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一些肤浅的体会,还望大家斧正。我相信我们自豪的中国人,个个都怀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用着一手劲力的方块字,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心同德、奋力拼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强国之路三十年》有感
我们要飞翔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读《闯关东》有感
读《谁砍的樱桃树》有感
挤和钻的精神
人的价值=尊严爱
学习坚强勇敢
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一只贝》读后感
读《爱是不败的赢家》有感
读《蜘蛛脱险》有感
读《把握自己》有感
浅析新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特点
课堂里的脑科学——给教师的12条建议
浅论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对策分析
论数学建模教育模式探究
浅析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商代艺术的发展及其特征
浅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
跳动的舞蹈史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自由与新闻自律(1)
浅析我国民营电视发展的市场前景(1)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论对学生体育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演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性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示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爷爷和小树》教案
《三个儿子》范文习作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示例
飞翔的梦
《三个儿子》教案讲义
初春游北海
《三个儿子》课后练习
《三个儿子》课后阅读练习
《三个儿子》知识点精析
亮晶晶的夜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母亲的恩情
《三个儿子》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