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玛祖卡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升华

玛祖卡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升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玛祖卡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升华

玛祖卡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升华 玛祖卡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升华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玛祖卡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升华 文章来自

“玛祖卡”(原文Mazurka,又称Mazurek),是波兰一种民间舞曲,发源于风光明媚的玛佐维亚,相传是由克拉科维克舞曲(krakoviak)衍生出来的,随生活在华沙周围的平原地区的玛祖尔人命名。但玛祖卡没克拉科维克舞曲那么粗笨,而是更加灵活和丰富多彩,玛祖卡舞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为舞蹈伴奏用,一种为声乐用。舞曲有两

个部分组成,大体上前半部分为小调,后半部分为大调。有浪漫曲风格的装饰,原为3/8拍,速度比圆舞曲慢,在节奏上以附点为主要特征,温暖而强有力,带有些威严感。玛祖卡舞曲由于地域的不同,保留着不同的形态。但其有共同的特征:旋律简单、节奏多变、常有3/

4、2/4,3/8等拍,在调式运用上除大小调,还有如利地亚、弗利吉亚等民族调式。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基本上不包含援引民间音乐素材,但充满着民间歌舞特有的节奏、装饰旋律和调性特点,扩大了它的形式,加进了和声的陪衬,使它的旋律高尚化,这些和声的陪衬像它所陪衬的题材一样新颖。与玛祖尔、库亚维亚克和奥贝列克舞典型的步伐、舞蹈身态相呼应,模仿者农村小乐队伴奏的一些特点。肖邦在玛祖卡舞曲风格化的过程中赋予他们 “几乎是史诗的形象”,但永远也找不出其原始的来源。(例如作品第

50、

5

6、59号)在玛祖卡舞曲中,有时甚至在一个作品中,所出现的趋势和情绪的多样化令人惊讶。李斯特在对肖邦音乐的生动形象的描述后补充说:“应该更多的了解肖邦的同胞,以便能够深入他的玛祖卡舞曲所包含的感情。”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艺术升华主要表现在:

一、 复合节奏与自由速度

玛祖卡的节奏在肖邦手中变得生动而带有复合性,使玛祖卡舞曲重音特点的出神入化,更体现了肖邦在此类作品中的复合性思维,各种比例的“小三对二”、“大三对二”、“四对三”,等形形色色非规则节奏复合,在不同面上又显得非常的独立。肖邦起初在自己的作品中标明一种手法,给玛祖卡舞曲加上特殊的标记:tempo rubato.这是指一种随和而断续的速度,柔弱的节奏匀整而不稳定,旋律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的自由,国人称为“弹性速度”,这在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作品中十分常见。李斯特对此这样形容:“宛如迎风飘扬的旗帜,又如田野的麦穗在和风微拂中不断起伏,树巅在劲风疾吹下摆动”。在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中,不仅在缓慢歌唱部分经常加入弹性速度,也在其快速乐句中运用,如在同一旋律反复时,在第二次出现的地方,肖邦也指出用弹性速度,这不但使旋律变化更加丰富,节奏也更富有生机。肖邦后来在他的作品中便不再加上这类解释性的指示,因为在肖邦眼里这种标记对那些原本能够理解的人并无益处,对那些不能理解、认识和感觉的人也不起什么作用,他认为知音者只要心灵在一起便可。

二、 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的和声

三、 绚烂多彩的调性

肖邦的调性感觉极端敏感,玛祖卡舞曲音乐中对调式音阶的运用也极其丰富,有用民间现成的,也有自己创造的。这一方面出于波兰民间音乐已存在的绚烂多彩的音响的运用和反应,另一方面是肖邦本人内心极度敏感的音响色调,是其杰出创造的外化。在玛祖卡舞曲中除了常见的大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等调式外,一些来自波兰民间舞蹈,还有的来自中古调式音阶,也有肖邦个人的特殊设计。肖邦玛祖卡舞曲中使用的调式有:和声大调音阶中借用降六级,形成通用大调的变式,如Op.33。旋律大调中降低六级及七级的大调,如Op.9。升高二度音及四度音的大调,如Op.41。升高六度音的多利亚小调,如Op.

5

6、Op.33。降低二度音的弗利吉亚小调,如Op.

4

1、Op.63。升高四度音的利底亚大调,如Op.56。特殊调式有升高四度音的爱奥尼亚,弗利吉亚和声大、小调。还有在《F调玛祖卡》使用混合调式,在其最后一首《f小调玛祖卡》作品中,综合运用了连续七和弦半音下行,上中音大调,带增二度的利底亚调式,以及带有半音下行的属七和弦四度连环,完成其临终前的绝唱。

在数量非常多的玛祖卡舞曲中,肖邦音乐创作的动机和情绪是十分多样化的。有马刺的当啷声、隐约的薄纱和丝绸的簌簌声、扇子的沙沙声、黄金和宝石的叮当声。有些玛祖卡舞曲似乎描写刚勇的快乐,但是同时表现出军队出发前夜在舞会上的忧虑。这一切是肖邦玛祖卡舞曲的一种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细腻的、温柔的、暗淡的色调变换,是整个波兰人民爱情的快乐和国破的忧郁之交揉。国家统一的意志被各种各样的个人情绪所代替,在玛祖卡舞曲中传出不朽的感情,流露着他对自己祖国、对自己青春时代的种种回忆。

【参考文献】 [2][奥]李斯特.论肖邦[M]张泽民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3][波]斯门江卡.如何演奏肖邦[M]梁全炳,姚曼华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金金搬家
吹灭别人的“生命之火”
中秋夜,我想起了……
山西之梦
给汶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多彩的童年
大年一天
难忘的围棋“生涯”
组诗
最敬佩的人
包饺子
开心的周末
家乡的秋天
丽江之旅
关于语用翻译及相关译法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
浅析“门”语义演变背后的文化因素
数据挖掘在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途径选择中的应用
关于语用等效翻译探徽
关于语用学理论与文化翻译
深层语义、表层语义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史记》—一用字及其通用字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及未来融资趋势对策分析
浅谈反语及其语用理解
关于现代汉语“之”字结构的修辞格分析
关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关于汉字的古今发展演变及历经的现实挑战
关于语用能力与语用教学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A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5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3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1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4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A案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B案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B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