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9
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课更精彩
"
[摘要]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并茂的化解课文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等从而使语文课更精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兴趣突破难点审美情趣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精彩。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达到此目的。
我在上《美丽的公鸡》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动画(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公鸡每天天不亮就打鸣催人早起。)然后提问:“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学生答道“这是一只勤劳的公鸡。”“这是一只美丽的公鸡。”“这是一只能为人们做事的公鸡。”……这时我巧设悬念:以前这只公鸡是什么样的呢?接着播放前几自然段的动画,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在上《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为了讲明狐狸和乌鸦分别在哪里,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狐狸和乌鸦分别“送”回自己的家里。如果送错了位置,计算机就会说“我不是住在这里的,你再送我一次好吗?”如果送对了位置,计算机会说:“你真聪明!”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尝到了亲自“操作”的乐趣,有效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学生对新疆的风情、新疆的葡萄、新疆的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可录相上美丽的画面和通俗的解说,却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新疆,学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随着导游游玩呢。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对这些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就在学生兴致昂然的欣赏过程中解决了。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怎样指导学生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的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我在教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品格后,适时地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画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的背景是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梅花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景了。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我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在学生深入了解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后,我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和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音乐唱,歌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这节课的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
课文《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景的美和情趣的美。
为了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生长美,我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花中的“冒”字设计了一幅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丛中冒出的情景动画。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看到的情景。同学们说出了“长出来”、“钻出来”“伸出来”“挤出来”……这时我再让同学们和作者的“冒”字做比较,说说这个“冒”子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说明白荷花的生命力很顽强。”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欣赏课件仔细品味“冒”字,学生感受到了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那喜人的生命之美。
语文课件中文字运用较多,如字词的教学、精美的语句、片段欣赏都离不开文字。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字的颜色可以是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做衬托,文字的魅力尽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假文盲》有感
- QQ带来的快乐
- 吹牛
- 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观《假文盲》有感
- 温暖
- 我的理想
- 干扰
- 让世界更美好---观《假文盲》有感
- 放风筝
- 人生
- 难忘的一件事
- 小街
- 我的一个星期天
- 考试篇
- 那把倾斜的伞
- 让宁夏非遗《羊响板》走进学校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 语文教学要注意联系社会生活
- 狄更斯小说在19世纪美国的接受与影响
- 谈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 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
- 让好书陪伴学生走出课堂
- 如何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
- 浅谈新文化运动与儒家“孝”的历史演变
-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 数字电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刍议
- 浅析现代旅游背景下古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巧用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率
- 《松鼠》教学设计6
- 《假如没有灰尘》词句解析
- 读写结合,拓展延伸──《新型玻璃》教学案例
- 作文:《奇特的新型玻璃展示会》
- 《新型玻璃》教学案例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7
- 《松鼠》教学设计3
- 《新型玻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5
-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7
- 作文:《我想发明一种东西──新型玻璃》
- 《新型玻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教学设计2
- 《松鼠》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