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声波透射法对缺陷桩质量判别及分析

声波透射法对缺陷桩质量判别及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0

声波透射法对缺陷桩质量判别及分析

声波透射法对缺陷桩质量判别及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阐述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基本原理,通过工程实例,具体分析了超声波透射法对缺陷桩的质量判别。

关键词:超声波透射法 桩基检测 质量判别

1、前言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众多的高楼、厂房、桥梁、码头、港口等大量采用桩基础,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基础形式和加固方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年平均用桩量超过约300万根,其中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占70%~80%,而且工程造价较高,一般为工程总造价的四分之一以上。在各种类型的桩基形式中,以混凝土灌注桩的使用尤为突出,特别是大直径桩基几乎全部采用混凝土灌注桩[1-5]。桩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加上施工工序繁多且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又高等特点,桩基础质量不好把握,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桩基础的质量进行检测。

超声波透射法具有检测细致、结果可靠、检测范围大、不受桩长和桩径的限制等特点,所以目前主要采用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6][7]。

2、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基本原理 3、超声波透射法数据处理与分析

桩基桩身缺陷是以声速临界值、波幅临界值以及PSD判据进行综合判定的。用斜率法判断桩身混凝土缺陷可疑点。根据各点的声时测读数据绘制深度一声时曲线,并给出时临界线,声时大于该临界值的为异常点。再用声时一深度曲线相邻测点的斜率K和相邻2个声时差值△t的乘积,绘制h—K·△t(PSD判据)曲线。

(1)

(2)

其中,,分别为相邻两测点的声时差和深度差[9]。根据曲线的突变位置,初步判定有缺陷的部位。结合声速和波幅判据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声速一深度曲线和波幅一深度曲线和相应的临界值进行判断,声速或波幅低于其临界值的均为异常点。当某一测点的一个或多个声学参数被判为异常值时,是存在缺陷的可疑点;根据可疑测点的分布和数值大小综合分析,判断缺陷的位置和范围。

4、工程实例

B、C。声测测点间距AB为990mm,BC为990mm,CA为1030mm。在浇筑混凝土达到14天后对其进行检测。

由图1可以看出:AB剖面在11.35m和14.6m处声速值低于声速临界值,在11.35m-11.6m之间和14.35m-14.85m之间声幅值低于声幅临界值,PSD判据在11.35m、14.6m、15.85m三处严重突变,波形畸变;BC剖面在11.35m和16.1m处声速偏低,在11.35m处声幅值低于声幅临界值,在14.1m处声幅值偏低,PSD判据在桩底和11.35m处突变严重,波形畸变;AC剖面在11.35m和桩底11.61m处声速值低于声速临界值,在11.35m处声幅值低于声幅临界值,PSD判据桩底16.1m和11.35m处发生严重突变,波形畸变。

按照桩基检测规范,初步判定此桩为Ⅲ类桩。 5、结语

本文以某工程的桩基检测项目为背景,主要研究了桩基检测的方法,并作出了比较,介绍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桩身完整性的基本原理,着重进行了超声波检测桩基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0-3#桩基的具体分析,论述了如何进行桩基结果判定的工作。对有疑点的桩要采取取芯来验证,以免误判,漏判,给工程质量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2]陈凡,徐天平,陈久照,等.基桩质量检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65-276.

[3]张宏.灌注桩检测与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0-5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

[5]周汝兵.声波透射法基桩检测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河海大学,2004.

[6]陈凡,徐天平,陈久照等.桩基质量检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22-313. [8]赖庆球.超声波法在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2008.

[9]吴新旋,吴慧敏.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画鼻游戏
我的妈妈
考试结束时
爱吹牛的奶奶
可怜的金鱼
游岳王庙
欢快的大雨
出乎意料
夕阳西下
成长的故事
在未来的世界里
难忘的迎春联欢会
我家门口的小桥
家庭电脑打字比赛
美啊,土楼
试论法制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塑造
民间借贷案件审理困境及对策
对言语社区进行语感测量的新视角研究
试析《呼啸山庄》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创新
大学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与实现路径
语用视角下对《警察与赞美诗》的解读
解析《论语》独具文化本源的叙事特点
语言模糊问题在文学翻译中的研究
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创作语言风格
先秦文学中体育意象语言描写研究
看《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艺术魅力
网络著作权的司法保护的研究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实验研究
优选论视域下的句子主语研究
《儿童诗两首》教学建议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回顾 拓展二》教案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1
古文《杨氏之子》精彩改写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1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4
《杨氏之子》课文原文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4
《杨氏父子》教学案例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2
《儿童诗两首》课文简说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